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领导视窗     
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都要平等保护据透露,正在拟议讨论中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法律保护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破坏国家、集体和私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一些参与起草《物权法》的法律专家表示,上述表述体现了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有专家提出了财产保护的6个核心问题:1.财产权的保护要提高到宪法保护的高度,不仅仅是民法的问题;2.财产权的保护是平等的,国家、集体、私人的财产都一样,没有等级之分;3.财产权的限制和剥夺,要由国家法律或国务院…  相似文献   

2.
现行宪法在保护私人财产上存在明显不足,修宪后不仅使公有财产得到保护,私有财产也得到保护;不仅私人的生活资料得到保护,而且生产资料也得到保护。同时,在对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时,公民个人应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3.
宪法与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还没有上升到私有财产权这个层次,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只有通过在宪法中明确私有财产权,才能使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上升到一个法治国家的应有程度。文章还从私有财产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对整个法律体系的影响等方面论证了在宪法中明确私有财产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8月22日第五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草案进一步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集体的、私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人的私有财产在几经修改的法律草案中取得与公有财产的平等地位,由此结束了先“公”后“私”还是先“私”后“公”的争议。“这就意味着要对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私有财产一视同仁进行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尹飞说。  相似文献   

5.
当前“公共利益“问题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二十条与第二十二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条宪法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方面的内容,但是,却显示了这样一条法律原理,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趋关心的话题: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怎样界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概念和相关概念的区别是什么?公共利益的行政法意义是什么?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利益的行为呢?由于宪法和法律并未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说明,作为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利益”问题,已经和必将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论断,对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论述了何谓私人财产权、私人财产权与私有制的区别、公民私人财产权的内容,以及如何保护公民的私人财产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财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物质基础,是全部人权的基础。对私有财产权的明确和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只有私有财产权得到切实保护,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才有“资格”承担各种责任,才会激发起追求财富、创业致富的欲望。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这从法律上确立了私有财产的合法地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2004年全国人大对1982年《宪法》的修改,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和尊重人权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治国理念。一、"私产"入宪,奠定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基石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私有财产权不仅指拥有牙刷、锅碗等生活资料,也包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税法教材无不强调税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即所谓的“税收三性”,但是,税在被征收之前,属于公民的私有财产,从人类行为学方面看,税收与掠夺属于同一性质,而契约论则认为税是一种国家对私人财产的分享,是国家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对价。回答国家为什么要收税、  相似文献   

10.
一、物权法的实质是保护人权 2004年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正式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和"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写入宪法,开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宪制层面保障公民私有财产的时代.私产入宪并非意味着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能够真正得到落实,还必须有民法这一部门法进行详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我国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作出了重要修改,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新的表述含义非常清晰用语非常严谨,态度非常鲜明。许多媒体和群众把这一修改直观地概括为“私产入宪”。对于宪法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的经济学家、党政干部与私营企业主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在理论、政策研讨会上,强烈要求修改我国宪法,把资产阶级法典中关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规定写进我国宪法,以保障和促进我国私营经济的顺利发展与快速发展。归纳起来,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大致有如下几点:(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论。有的同志说:“私有财产能否与公有财产一样在法律面前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平等权利。这些显然需要尽快地作出回答。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交换要求以平等的产权为前提。对产权的保护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基本的制度条件或‘制度环境’,没有这样一种制度环境,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就会受到阻碍。”有的同志则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初期,有的经济学家、党政干部及私营企业主就明确提出过修改宪法的要求,主张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条文写进我国宪法。今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又有人提出上述主张。这种观点认为,宪法只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而没明确保护私有财产的条文,这样已经不行了,因此应该修改宪法,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内容写进宪法。其论据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的宪法依据和理论基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建水 《学习论坛》2006,22(5):75-77
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写入宪法,为我国征收征用补偿立法提供了宪法依据。保障人权和公共负担平等说是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的理论渊源,“公共利益、法定程序和公平补偿”是国家征收征用行为必须遵守的三个法定条件,借鉴外国有偿征收的法律规定,确立我国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补偿的标准是当前我国征收征用补偿立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在立法上给私营企业主的私有财产以平等的法律地位,在现行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内容中进一步明确个体、私营企业的产权,保障其对私有财产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尽快出台《民法典》,对私人财产所有权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已被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完成法定程序。在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意味着,“公民的私有财产”——我们一直讳莫如深的字眼已载入我国现行宪法,这不仅是我国制宪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公民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历史发展一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财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为此,近代宪法中的财产权概念,基本上指的就是财产所有权。然而,随着经济权利的发展,财产权已经…  相似文献   

17.
咨询信箱     
何谓公正? 公证是国家为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稳定社会经济、民事流转秩序,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护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种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公证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权利和合法利益。”第三条规定:“公证处应当通过公证活动,教育公民遵守法律,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哪些事可以办公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规定,公证处的业务范围如下: 1、证明合同(契…  相似文献   

18.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就是人们按照理性(即自然法)生活在一起,地球上没有一个共同的长官能在他们之间做出权威的判决;公民社会,即表示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按照共同的既定法律生活在一起,存在一个共同长官能在他们之间做出权威的判决。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一个有权威的共同长官的在场与否"。而基于他的财产观,这样一个有权威的共同长官的出现存在必要性:保护私有财产。由于人们普遍据有一切的早期自然状态实际上就是个人的普遍无财产状态,于是便需探索私有财产的起源:最初的私有财产、从公有物中脱离出来的私有财产、名号难保的私有财产以及私有财产的最终普遍等。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阶段后,人们发现没有一个有权威的共同长官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生活便难以继续;由是说明了一个有权威的共同长官的必要性,进而论证了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江平 《廉政瞭望》2003,(4):10-11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保护仅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一论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本组文章对保护私人财产应注意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观点,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宪法和其他法律都要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讲话时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宪法确立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实践没有止境,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