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区治理主要经历了行政型、合作型两种模式。实现社区自治是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目标,但目前条件尚未成熟。要实现社区自治的目标,必须从加强社区治理的法律建设、积极促进第三部门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理念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治理是新形势下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强调多方联合,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其中包括政府、基层自治组织、NGO、社区居民个人等主体.参与式治理模式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然而由于传统官本位思想,社区治理模式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居委会落实工作的一维模式,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成效微乎其微.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居民参与治理的现状及原因,试图探讨借助社会工作方法,促进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促进社区治理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居民自治是有效实施社区治理的基础。分析1794例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影响居民社区自治参与动力的最重要因素是自治实际控制感,然后依次为社区社会资本、人格倾向、自治态度、自治认知。有效提升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动力的途径主要包括:提升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政治效能感;实现经济和政治健康发展,夯实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基础动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区社会资本存量;借助家庭、学校和职场实践三方合力,塑造良好人格品质;实施积极的社会说服,弘扬社区自治精神。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体现了社区治理的终极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依靠社会力量是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根本.社区中介组织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深化社区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等特殊作用,健全、完善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的是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目标和方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社会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海曙区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早、基础较好,成效较突出的主要有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无物业小区居民参与式治理模式,社区、小组、墙门(楼道)"三级联动"模式,以"三社联动"为中心的群策群力模式等治理模式。从海曙区的情况看,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主要存在政府、社区、居民职责不清,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指导,多方力量应有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等问题。为此,要构建政府、社区、居民有机协调、良性互动机制,要不断强化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责任,要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城市社区治理,要推广"枫桥经验"深化城市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6.
围绕着如何实现边缘社区有效治理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在地治理"模式与"人本治理"模式的二元争论。而在英、美等国,边缘社区治理在模式选择上已迈入"整体性社区发展"时代,它是对早期过分注重社区物理空间改造的"在地治理"模式的发展和矫正。"整体性社区发展"模式仍然强调社区在贫困个体去边缘化过程中的枢纽角色,但它以内源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关注边缘社区及其居民的自我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建设;它采用整体性发展战略,将边缘社区问题放在城市与社区、社区和个体的整体性循环互动系统来处理,认为贫困社区及居民的去边缘化应该是在经济、社会、政治的共同去边缘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区较之过去以居民为主体的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新变化。一是居民主体呈现多元化;二是社区结构呈现多元化;三是居民需求呈现多元化;四是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五是治理途径呈现多元化。随着时代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还能完全适应新变化,暴露了传统社区的局限性。青岛市海琴社区、登北社区、馨园社区在破解社区参与不足、服务缺位和治理薄弱等问题过程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新路。这些探索给我们的基本启示是:社区社会组织成长为社区建设主体是向现代社区建设转型的重要条件;从居民自治向社区自治延伸是向现代社区转型的关键环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建设四位一体推进,是向现代社区转型的有力支撑;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参与三个机制,是向现代社区转型的必然要求;抓好"五类服务"是向现代社区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走向社区治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当代中国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动,是由原先行政一体化的结构向着政府(公域)、市场(私域)和社会(第三域)并存的结构体系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基层社区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出来。上海社区建设的实践模式已经展现出同时并存的四个工作系统:党的群众工作系统、城市基层行政管理系统、社会生活服务系统和社区居民自治系统。在这个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既有政府“行政化主导”和“行政性推动”的作用,也有“社会化发育”和“社区化参与”的作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建设和自下而上的自治建设始终同时在推进,是上海社区建设整体进程中的两大结构性力量。但二者并非构成相互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只有当其中的一个结构性力量试图排挤甚至取消另一个结构性力量的时候,二者才会表现为一对矛盾。因此,应该引入“社会治理”理念,在城市基层社区构建一个以具体的公共事务为治理内容、政府行政组织和各种群众自治组织之间有效合作、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相适应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长寿苑社区依据自身特点,主动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深化创新了以组织建设细胞化、自治管理民主化、社区服务人本化的"三化合一"的居民自治管理新模式;强化社区综管站建设,推行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三大工程",夯实创新基础,实现了院落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居民的满意率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其中,实行居行分设,为社区松绑;推行院落居民自治和规范院落民主管理是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自治存在居民自治和业主自治两种不同的自治机制。依据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理论,业主自治在动机、组织、制度、知识4个维度上较之于居民自治更符合自主治理的本质特征,从而成为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新逻辑。在社区自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即从合作走向融合,并最终实现社区的真正自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的转型使体制外空间迅速膨胀,人民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两种力量催生、拉动了中国的社区建设.而在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制约社区建设进展的因素.为促进社区工作的有效运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促进社区的自治功能;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规范民主自治载体;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推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构建"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共同体,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采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多地实现"双重社区"的强制交叠,有效阻断了疫情蔓延,密切了党委、政府与居民的联系,也极大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动性.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居民各自回归原来的生活,"双重社区"再次面临分离困境,社区治理将重回低参与、低自治状态.在后疫情时期,通过党建引领、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区自治、健全法治保障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社区的韧性治理,促使"双重社区"良好互动并逐步趋同,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是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建设具有行政化、治理模式多元化和精英治理等特点。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还存在着协调机制不完善、社区建设资金匮乏、公共服务水平低和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应通过发展和完善社区民主政治、改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和提高村民社区治理的参与程度等,为农村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对商品房小区的管理和治理一直是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怎样的社区治理机制适合新型社区的发展需要?怎样的社区体制有利于突破新型社区治理困境、构建和谐宜居的社区生活环境?本文便带着这些疑问对如何破解新型社区治理困境进行社区治理方式的可行性研究。个案研究表明以社区自治的方式治理新型社区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强大生命力。以业委会为组织基础的社区自治在解决社区纠纷、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目前条件下实现社区大自治治理的现实路径和过渡环节。同时,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必须从新型社区的特征、社区成员的特点,以及对各种治理机制的比较来入手。只有符合新型社区需求的治理模式才能获得居民的认可,只有新的治理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用才能持久。  相似文献   

15.
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治理的实现是关键。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三种主流的社区治理模式,即:"行政导向""合作网络"和"自治导向"模式。详尽比较三者之间的特征、问题解决路径及效应差异,建构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模式比较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社区治理情况纷繁复杂,"行政导向"模式并非一无是处,"自治导向"模式也并非具有普适性,在当前国家自主性依然很强,社会主体性不足的转轨时期,"合作网络"模式是适合国情的社区治理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01年起,峨眉山市在城镇范围内开展社区工作试点,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这次改革以社区自治为重点,强化城市管理功能,完善城市服务网络,构建服务于民的新型机制。实践证明,这种社区建设新体制,居民居住地和认同感归宿感为纽带的特征明显,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的目标明确,辖区内成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手段健全,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社会化自治管理新格局得以构建。该市社区工作正沿着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方参与、居民自治管理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方向健康发展。2002年9月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大背景下 ,产生了村民自治和社区民主建设这两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村民自治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比而言 ,社区自治制度建设的进程却较为缓慢。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参与社区决策情况的调查 ,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先进性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现代化内涵的先进性是指世界先进水平。"世界先进水平"是本研究的难点,也是价值所在。本文在比较世界先进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特色的社区自治、治理、党的领导的先进性。研究结论是:我国社区建设走了一条自治与政权建设平衡发展的道路,在方向上具有先进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体制,是把握了"治理"的先进内核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创造性思想,具有先进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中国模式"在世界上日益显示其先进性。这些先进性正是社区治理体制现代化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共同体,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扬基层民主自治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社区治理的"三难",成都市清源社区通过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突出作用,为社区治理效能提升贡献了"清源模式",为成都市乃至全国社区治理都提供了宝贵经验。清源经验表明,发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作用,一要创新工作方式,以党建促社治;二要坚持以人为本,重服务聚人心;三要有效整合资源,育特色兴产业。  相似文献   

20.
社区动员是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推动策略。伴随着城市社区建设方向由行政化向社会化的趋势发展,社区动员模式经历了由"控制型社区动员"到"管理型社区动员"再到"互动治理型社区动员"的逻辑演变。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范式,"互动治理型社区动员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居民需求、制度支撑、能力建设、社会组织、社区文化、资源支持六个方面。"互动治理社区动员"机制包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上下联动动员机制;以系统培训为载体,构建动员能力提升体系;以建构社区文化为文本,激发社区居民情感认同;以积极开发与利用为手段,建立资源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