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和我国改革形势的深入发展,随着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封闭狭隘的传统小生产者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地被一种开放进取、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而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又将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论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生活方式?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映人们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等诸因素的统一体,通常是指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3,(Z1)
改革与发展,是当今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两大主旋律。怎样把握、处理两者的关系?实践证明,以改革促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自去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广大城市青年的生活方式呈现出跳跃式变化的趋向。因此,分析青年生活方式在经济改革中的变化、发展的趋势,对增强改革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建设文明、健康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下面,通过对成都量具刃具总厂、市公交公司等6个单位的调查,试对青年生活方式的趋向性作一个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学习问答     
问:什么是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答: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以文明、健康、科学为主要标准的,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引起了人民群众的议论。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改革大潮的冲击,现代化进程的扩大与深化,引起了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如何对国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使之适应现实社会,尤其是21世纪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已成为许多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积极采取对策,使道德教育呈现出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人们在经济利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引起急骤变化,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一些思想疑虑。这些思想认识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还灵不灵?我们今天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行不行?中国的前途究竟会是怎么样?等等。对于这些思想认识问题,我们思想战线上的同志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态度、怎么样正确对待呢? (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社会上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们的这些思想问题,并不是近一两年才提出来的,从比较大的范围讲,这些问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是近年来广大青年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热门”问题,然而,众说纷纭,其中某些流行观点,值得商榷,为此,提出一点探讨性的意见。一、生活方式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人们提出和热烈讨论生活方式问题?对此,有种种理解:有的说:近几年来大家生活富裕了,所以才提出了生活方式问题;有的说:生活方式属于社会学范畴,讨论生活方式,是社会学兴起的结果;有的说:谁不想吃好点、穿好点,当然应该关心生活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而落后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则具有巨大的阻碍作用。当前新技术革命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向传统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强烈要求其变革。领导干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特殊位置,其思维方式的变革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对此试作些探讨,以求读者赐教。  相似文献   

9.
周迎春 《学理论》2012,(35):225-226
我国近年来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而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改革的方向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扩大办学自主权是主要的改革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主要的价值取向;先行先试、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是主要的改革方式;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方向。通过揭示高等教育改革试点的方式、范围和层次以及改革试点的具体措施,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寥屏 《瞭望》1992,(19)
记者:改革与发展是当今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两大主旋律,怎样把握、处理两者关系,有的同志认为,改革与发展不能同时快,为了加快改革步伐,经济发展应该先让一让,待改革成功之后再加快发展。你的看法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气行业改革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 《瞭望》2000,(50)
创建竞争性行业结构 构造现代化监管框架 在加入 WTO、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之后,作为支柱产业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如何扩大开放 ?市场结构如何调整 ?政府监管方式如何改革 ?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成为海内外人士关注的热点,也是将于 12月 14日举行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国际会议上探讨的重点。本刊特请国务院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立就此撰文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相继在海外成功上市,中国海洋总公司的上市也在积极的运作中。近期中国政府又发布了“西气东输”工程…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改革中,有人问道: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同过去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加深对改革的认识,对于促进改革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当前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时指出:“这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随着这场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的精神状态会不会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另一个方面说,要完成改革的重任,人们目前的精神状态适不适应?要不要来一个大的改变?关于这些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民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  相似文献   

14.
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在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时及其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活动和共同的心理状态,是师生员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等多方面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才发展起来的,并为广大师生员工共同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十分重视校园精神的塑造.那么,校园究竟应该塑造什么样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策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和谐人格的建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网络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美誉度、创建?关怀型?的工作氛围、促进学生运用?逆推法?养德、创建?有效激励?工作模式等方面积极影响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工会要不要改革?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处在世纪之交,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工会将是怎样的工会?在新的世纪里,工会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工会如何顺应时代的需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工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工作方法要作哪些改革?工会如何加强自身的建设、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要作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官方和民间都一再强调自己生活方式的优越,大家引以为傲。马英九说:"台湾的民主与生活方式是台湾创意与活力的来源,这是我们在华人世界的骄傲。""今天台湾所展现的活力与生活方式,已成为华人世界的标杆"。"两岸问题最终解决的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龙应台说:"海峡两岸,哪里是统一和独立的对决?对大部分的台湾人而言,其实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极其具体,实实在在,一点不抽象。"有  相似文献   

18.
李成霞 《学理论》2011,(17):255-256
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其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对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改革教学方法,曾起过积极作用,与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我国提倡的新课程改革之间又有着密切关系,亦为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可行性模式。  相似文献   

19.
郭之天  董子怡  詹可 《青年研究》2023,(2):62-71+96
观看室内音乐表演成为部分青年学生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研究发现,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他们构建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也是在现代性背景下面对生活困惑所作出的积极调适。通过对18位爱好者、表演者和运营者的深度访谈,发现青年群体在面对生存压力、身体规训和消费的无意义感等生活困惑时,室内音乐表演以身体解放以及理想关系建构的方式,在特定时空内缓解了他们的焦虑,重新构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但室内音乐表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有可能消解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村产业结构、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巨变,横向联系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增多,这些对农村中学生的认识和学习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些影响呢?有些同志曾在这方面做过一些调查,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但是,由于经济改革和原有基础的不平衡性,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为此,我们从我市各郊区县中随机选了9所不同类型的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