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李云鹏 《台声》2003,(3):38-40
是一个秋日下午的清凉天,我欣得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之子、曾任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张枭先生应诺,在他的客厅,听取他印象中的父亲。张枭先生口中的父亲,除了一身古典式的、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气质,更多的是充满情趣和理趣的生活轶事。张枭说,幼时,父亲已成名,卖画收入应不菲,家中生活却过得非常一般,仅是饱肚而已。“记得小时,我就没穿过什么好衣服。”张枭笑说。张枭还透露:弟兄们告诉他:跟父亲住一起累得很,盖因大千先生太多“兴来之笔”,令家人忙活不息。张枭先生由此谈到富有又相对清贫的父亲;谈到父亲“爱尚与人异”…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是说从字迹可以窥见作者的性情。见到殷延国时,深觉此话有理,他留着板寸短发,憨厚朴素,步态轻盈地走过来,一脸笑意,让人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3.
一谈到字,人们往往会说“字如其人”。“如”,包含了不少的内容。年龄,也应该是其中之一。不过,在未知年龄的笔迹,比如反革命标语、传单、信件和挂钩信这一类检验材料中,怎样推定作案者的年龄,或者说怎么样通过笔迹分析年龄,则是对一种假设的求证,是一种析疑。笔迹——年龄析疑,有没有根据?有。笔迹,虽说没有象木本植物那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本来是汉字的艺术化和个性化。汉字的结体规范、妥贴、谐和、悦目,用笔抑扬顿挫,有粗细大小、节奏,章法有起承转合、错落有致、有韵律,则产生美感,故被纳入艺术的范畴;书法之外另加“艺术”二字而称为“书法艺术”明显累赘,因为“书法”二字已含了艺术的成分。正如一个人之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真正的艺术作品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是它的个性。惟其如此,真正的书法作品必是极具有个性的,况且,自古就有“书者、心画也”、“书如其人”之说。 然而书法又确是汉字,而汉字又是中华汉语言的…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某某“忘本”,也许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因为父亲早年离家参加革命,我也就成了一个对家乡最没有概念的人。事实亦如此。我是壮家人,却不会说半句壮话;直到20岁,我才第一次回了趟老家,而且才待了三天。老家没什么亲人了,所以我从此没再特意回去过,工作以后的采访,也没让我有重返家乡的机会。我想自己定是一个与家乡无缘的人了,这样的人这世上也许不多。清楚地记得,在我还没回过一次老家时,我有多么的向往。家乡是养大父亲的地方,可母亲与父亲结婚多年,直到她因病去世,竟也没能去一回。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父亲骨子里深…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妙答解尴尬有一次,一位著名作家应邀赴宴。休息时,他对一位夫人说:“你太漂亮了,夫人。”不料那位夫人却说:“很遗憾,我不能用同样的话来回答你。”头脑机敏、言辞犀利的作家笑着说:“没关系,你也可以和我一样说假话。”失言某君赴宴迟到,匆忙入席后,一见烤乳猪就在面前,便很高兴地说:“还算好,我坐在乳猪旁边。”话刚出口,才发现身旁一位胖女士怒目而视他急忙赔着笑脸说:“对不起,我是说那只烧好了的。”说话的方式严厉的陆战队队长接到消息,说他一个下属的父亲去世了。点名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嗨,阿史你父亲死了。”…  相似文献   

7.
刘嘉 《台声》2005,(11)
多年苦难事,忠贞到盖棺;不将双行泪,轻向子孙弹。这是我父亲蔡智堪先生生前晚年时的“明志诗”,使我常常联想起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而我父亲爱国的忠贞,也正复如此。父亲谱名德扁,省称曰扁,字智堪,后以字行世。生于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十二日(西元1888年11月15日),逝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都说有现代“金陵画派”五老之一美誉的魏紫熙先生,是个老实忠厚到“极点”的好人,说他作画就如同他做人一样,不会玩一点“花头筋”。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似乎“老实人画的老实画”已成了对魏老和他的作品的“公认”。然而,就象在生活里我们不能因看到天空中有一块云就把今天说成是阴天一样,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汉字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它的构成、含义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巧用汉字,有时再赋予汉字一些时代内容,就能起到启发诱导、深化提高的作用。 例如,我在讲初一道德规范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时,分解诚、信二字:诚,乃信也;信,是人言,本应取信于人,必须言而有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自尊自信时,就板书了一个“臭”宇,解释自大多一点,即为“臭”,教育学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旧”字,我解释说:任何新的东西过了一日就成了旧的了…  相似文献   

10.
父爱     
今年春节刚过,紧张的春节期间的保安工作一结束,我马上请了探亲假从上海回到江西老家,半个月假期匆匆而过,临走的那天早晨,父亲躺在床上,尽管心中依依不舍,可还是理解儿子的心:“你放心去上班吧,别牵挂家里。”想不到,这竟成了我与父亲的永别 !这一句充满父爱,充满理解的话,竟是父亲留给我的遗言。   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儿行千里又何尝不担忧、牵挂着父亲 ?父亲四年前患上了“肺心病”,由于抢救及时,父亲逃过“一劫”,但身体已大不如昔。我 20岁离家当兵学过医,走南闯北,也见过许多世面,什么事情也不…  相似文献   

11.
法院的被告席上,一字排开站着四对儿子儿媳:男的全身名牌,红光满面;女的挂金戴银,珠光宝气。而原告席上的老头则弓腰驼背、衣衫褴楼。当审判长请原告陈述要求时,老头久久地注视儿子儿媳,两行老泪挂在削瘦的脸颊上,最后只嗫嚅地说了一句:“求你们把我当儿子养。”惊闻此言,全庭哗然。一位年逾古稀的人在儿孙满堂的今天竟落得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无家可归的地步,党万般无奈当着法官请求子女们把他这个父亲反过来当儿子养,实在是于理不通、于法难容。一些人视老人为包袱、累赘,对老人的赡养借钱如命;极其吝啬,处处“精打细算”…  相似文献   

12.
闲画成立中     
ChengLizhong's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立中擅画山水;尤其擅画大气磅礴的山水,我正是通过那些跃然纸上而又尽显钟灵翰秀的湖光山色一,读识了立中君。立中曾师从双流的焕章老先生,兴许如此;在立中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我时有捕捉到焕老之丹青神韵的感觉,立中不仅秉承了老师墨痕里的飘逸,而且也秉承了老师人品的笃重。记得前不久,一位香港友人托我在四川找一位画家画“梦”。我将那位友人的梦中意境告诉了立中,未料几天后,立中便交了一帧四尺宣纸与我,漫不经心地笑着对我说:“这也是梦中画的”。我将信将疑的展开画纸,刹时…  相似文献   

13.
不止一次,发现,当别人介绍我时,常说:“这位是陈远的女儿。”于是,另有人若有所思:“喔,就是那个书法家的女儿吧。”其实,“书法家”这个评价实不确切。于我,父亲只是父亲,这个角色非他莫属,他亦非演这个角色不可。于父亲,他自认为充其量是个懂书法的人, “家”这个字于他似乎太大了,只是常有人这么给他下定义,久之也就默然了。  相似文献   

14.
他更愿意说自己是“创二代”. 徐立勋,宁波华茂集团总裁。2002年,他临危受命,从父亲手中接掌公司。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转型与磨砺之后,当初的毛头小伙子已蜕变成了有志气、有眼界、有担当的舵手,而如今的华茂集团,也已开拓了属于徐立勋的“高度”。 他曾说,“对我来说,父亲就是一座不可跨越的高峰;我只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去努力开拓另一个高度”。面前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青年人,承袭了父辈的低调、坦诚和朴实。  相似文献   

15.
一头鱼鹰盯住了一条肥美的鱼,空白处题写了“天下唯我”四个字。这是悬挂在厦门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办公室门口的一幅画。这画、这题字,活脱脱表现出赖昌星专权专横的典型形象。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后汉时代董卓专权的气焰,他按剑对着袁绍说:“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相似文献   

16.
越走越远     
幼年时的一场意外事故使我失去了双腿,从此,我的人生与我理想中的世界越来越远。总是记得,母亲看着我一脸的忧郁和长长地叹息;总是记得,父亲说到自己的残疾儿子会发出无奈的感叹:“这是我一生的包袱。”  相似文献   

17.
袁晞 《同舟共进》2015,(3):71-73
“大跃进”中的1960年,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李琦画了一幅国画,题为“主席走遍全国”,画中的毛泽东身着白衬衣,手拿一顶草帽,一派领袖在田野里视察、纵览祖国河山的景象,很合时代风尚。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印刷这幅画时,在画面右上角加上了郭沫若手书的一首民歌:“主席走遍全国,山也乐来水也乐,峨眉举手献宝,黄河摇尾唱歌。主席走遍全国,工也乐来农也乐,粮山棉山冲天,钢水铁水成  相似文献   

18.
“太好了!”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它太简单了,不是豪言壮语,也并非出自名人之口。而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大好了!”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曾看到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父亲因儿子成绩不好,整日家中“战火不断”。在他的打骂声中,儿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落到了班里倒数第一名。父亲一想,反正打骂也没用,干脆换一种心态试试。于是他看着儿子的最后一名的卷子,笑着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儿子大吃一惊,而父亲告诉他:“你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记者 《春秋》2010,(5):50-51
韩金风属于富二代,是青出于蓝的富二代。1996年从中央党校毕业时,家里安排好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她毅然对父亲说:“我跟你干吧。”父亲用怀疑的目光说:“跟我干个体,是要吃苦的,你能受得了吗?”  相似文献   

20.
刘兴雨 《同舟共进》2013,(11):82-82
电视剧《大宅门》有一个细节,人们未必留意,那就是少年白景琦的父亲让他好好练字,他抬出自己的老师季先生,季先生说字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看”的。言外之意,就是字不用写得像字帖似的,一句话把父亲的嘴堵住了。也就是说,他用自己的精神之父,战胜了自己的生身之父。亲不过父母。父亲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子女在精神上成人,但能让子女完全信服的往往不多。人们常常是在儿童时觉得自己的父亲什么都对,很了不起,甚至很伟大,可到少年、青年时又觉得父亲落伍或者什么都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