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正我的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高定村地处桂北高寒山区,春节前异常寒冷的天气一度使我对回乡村老家过节的想法动摇,但年逾八旬的父亲却凭着经验坚信春节期间的天气一定不冷,不但鼓励我们做好回家的准备,而且还动员了我岳父母一起到我老家过节。想到父亲也有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二弟在电话里也一再说着城里哪有我们家乡的年味,家里专门养了一批土鸡、一头猪等着你们回来过节才劏等等,我也就坚定了回家的念头。  相似文献   

2.
把心留住     
保安工作平淡而且枯燥,一一天除了站岗巡逻,就是学习训练,我觉得自己一个堂堂的中专毕业生,换上是在老家哪里愁找不到个好工作,偏偏要到这个地方受这个罪。我咬着牙在工作单位呆了三个月后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我给父母写信说我要辞职回家,谁承想从小很少说过我的父亲这回却来信狠狠地骂了我一顿。父亲说我没出息,才遇到一点困难就要回家,以后还怎么干大事?父母没同意,家是不能回了,我就私下和几个同学联系要他们给我找一份别的工作干。事有凑巧,就在我收拾行装准备递上辞职信一走了之的时候,却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是一…  相似文献   

3.
《时代潮》2001,(4)
老家的堂叔有一个很稀罕的名字:碗小。我爷爷辈上有兄弟6人,都是贫苦出身。5个兄弟出来闯荡,去了天南海北的5个地方。老家只留下了堂叔的父亲和老祖宗们。关于老祖宗的故事,堂叔对我讲过一些,那时我年纪小,日子久了也记不得了。堂叔是民办教师,有一年我回家,他说他双喜临门,一是入党,二是农转非成了正式编制的教师。老家并不算富裕,但盖楼房买彩电的人家却也不少。讲起来堂叔还拿一份不太低的工资,条件该比一般人家好一点,但他却没造楼房也没买彩电,攒下钱供两个儿子读书到高中毕业,这在当地是很少的。堂叔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楼房平房一样住人。  相似文献   

4.
替身     
一天,局长的心腹、办公室刘主任跑进局长房间,把门关上,神神秘秘地说,局长,我回了趟老家,发现有一个人和您长得很像。刘主任的老家在几百公里之外。局长“哦”了一声,也没多作反应。接着,有一次,局长被通知,下周要到局定点资助的山区小学讲话。去山区至少要走三四百公里颠簸不平的山路,而且那里缺水缺电,局长很不习惯。但又不能不去,他是局长,去是代表着局里对资助点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住在城中央     
我读《桃花源记》,就会联想到我的老家。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可能是环境的相似,相似不仅在于田园风光,也在于偏远。我说我是一个乡下人的话,所谓的乡下,那可是乡下中的乡下了。而我最早的城市概念则来自于父亲工作的县城。一个人如果一直生活在乡村,是不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乡下人的,就像一个中国人只有到了国外才会明确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周末,经商的老乡请我去农庄吃野菜。我问他这几年回家乡了没有?他说不想回去!家乡如今再也没有过去的那种绿水青山,宁静淳朴,而是乡风败落,一片荒凉凄情。他告诉我,前几年村前屋后的百年大树被砍,这几年连村后山碗口般大的树也被人偷去做风景树卖了。过去他农村的老家,房子向阳,就是夏天也不很热,因为整个村庄全都罩在大树的绿荫之中。  相似文献   

7.
时到时担当     
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国语里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幼年时代,我常听父亲说这句话,就忍不住问父亲"没米就煮番薯汤,如果连番薯也没有了,怎么办?"父亲习惯地拍拍我的后脑勺,大笑起来,"天无绝人之路,年头不  相似文献   

8.
这次老姐妹三人第四次回苏北的阜宁老家,一次与一次感受不一样。第一次是我父亲去世后的1951年春天,我送父亲棺木回去安葬,其时我已离家六、七年了。农村并无大的变化,农民分了田分了房,但子弟大都参军了,缺乏劳动力,收成微薄,春荒头里,一天两顿稀饭不周全,看了心里不好受,想写信提醒日理万机的入城领导们,不要把功劳最大的老区人民给忘了,信并未发出,但反右派却遭到了批判。从此不再敢过问家乡之事,这一别就是四十年。1991年,我第二次回故乡,路是极不好走,小桥流水田园式的环境被损坏了,河边的桑树全没了,芦苇荡不见了,河水变浊了,村子里的…  相似文献   

9.
胡亚芳 《台声》2003,(5):33-34
很小的时候我常常问父亲:别人都有爷爷奶奶,我的爷爷奶奶在哪里?终于有一天父亲对我说:爷爷奶奶在老家,我们的老家隔着海,很远很远……上学读书以后我才慢慢地知道了,一道狭长的海峡横在大陆和台湾之间,阻挡了两岸很多人归家的脚步。父亲胡来成1925年4月7日出生在台湾省台东县新港区都兰乡八里村,阿美族人。1946年国民党补充兵源,父亲与当时25岁的哥哥和年仅17岁的弟弟被迫当兵,被编入国民党70师。12月,这支一万多名台湾兵组成的队伍被调往大陆战场。满载士兵的船离开基隆码头的时候,新兵都涌向甲板,不愿离开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台湾…  相似文献   

10.
实在是太忙,直到春节前夕,我才得空回家乡印山台。 车到葫芦镇就不能前行了。隔着车窗的玻璃,远远地我就看见,母亲背着背笼,张望着车来的方向。看得出,她老人家已等我好久了。 小车停下了,母亲试探着走上前来,见我推开车门跳下车,她好像才轻松了些。她只说了一句话:“回来了?!”就没再多说,眼圈却有些红了我照着她的话重复了一句:“回来了!”她感到很满足。 一年没回家了,年近70岁的母亲,白发又添了许多。 母亲实实在在地老了,我真恨那年轮为什么转得这样快。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就知道我有一个没见过面的伯父在美国,是一个科学家,而且去过南极。说起这些,父亲总是格外自豪,还让我背诵伯父写的一首名叫《南极海滨》的诗。那时中美尚未建交,也不通邮。1979年开始,伯父与我直接通了信,1980年伯父公务回国,我从学校赶回家乡,第一次见了面。从那时开始,我就有意识地收集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一)大凡识字的人都读过书,然而却只有不多的人才有过被书来读的经历,这经历也许只发生瞬间,但却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上小学时,同班有位姓段的同学,他父亲是辛亥革命时的秦省议员,家有藏书万卷。已经忘了是因为一件什么事,反正我到他家去过一次;当我走进他父亲的书房时,就猛然间有了一种被书来读的感觉,我指的是四下里一直摆排到天花板的书在我这个陌生人面前忽然全都睁开了眼睛,而且张大着嘴,仿佛要跟你说些什么似的。那种惶惊与不安简直无以言表。我很想从书架上取一本随便翻翻,但够得着的书差不多都夹有纸条,自己实在没…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10,(5):5-5
小保:2009年经亲友介绍,我从农村老家来到了市里的一机关,贪黑起早干了1年多,369天的勤杂,钱没拿多少,现在合同到期了,我准备换一个地方,换一个挣钱多的活。听说干满一年,有带薪年休假的说法,单位没和我说过,我也没休过。人在时不好意思提,现在走人了,我想说这个事,要这个钱。我每月的工资是九百五十元整,不含加班费啥的。请问:这笔钱我能得到多少?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19)
正"我一生坎坷,但我的祖父辈更是历经民国成立、讨袁北伐、八年抗战、国共内战、台湾"白色恐怖",真可谓悲惨。试问近代哪一个中国人可以免于这样悲惨的命运?直到近三十多年,情况才得以好转,中国崛起,我们见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1990年,我陪父亲返乡探亲,父亲临离开时对我说:‘家乡已经脱胎换骨,为什么我们王家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我则告诉父亲:‘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王家,付出了这么大的代  相似文献   

15.
从云贵高原的最高峰到层层大山旮旯下的边疆阿佤山小村寨,沿途要经过无数个城市,无数条小河流,无数个小村庄。一路走来,不知多少次路过普洱了,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的,并没有真正停下脚步,在普洱待过多长时间。这两年频繁来往于普洱,吃在普洱,住在普洱,行走在普洱,对普洱的印象已很深了。最近的一次,是带着父亲到普洱看病。父亲在老家常年有喝普洱茶的习惯,父亲常问我,这几年的普洱城是不是到处茶庄了?中国茶城,世界茶源是什么样子?父亲还说,他最近一次到普洱来,应该是1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时才听说要在普洱城里建一座高高的孔明像,以此纪念他对普洱茶的贡献。父亲朴实的描述,总是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也让我下决心要陪父亲去普洱走走。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天晚上,孩子神秘回家时,已近凌晨,母亲过世后他与父亲同住,怕晚了,吵了父亲,难得回家一趟。对于何以晚归,他沉默不语,直到我隔天询问,才腼腆地交代中横路线即将停驶,特地前往搭乘,夜里到花莲转乘火车回家。我第一时间问他,怎么不找我一起去,而是自己去?他没回答,而我也没有等他回答。那是他一个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爷爷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这是我一生最以为荣的。但我出生时,爷爷却已经走了,这自然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憾事。父亲很少提起爷爷,哪怕是清明一起去八宝山,父亲的表情也始终是严峻的,我们只能默默诉说自己想说的话。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前夕,父亲才和我有了一次关于爷爷的长谈。那一次,我落泪了,我为爷爷不平凡的一生而感慨万千。去广州,去黄埔,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2004年5月,我终于成行。上午10时,太阳已完全占领了这个城市,我们来到了鱼珠码头,阵阵江风带来了丝丝凉意,也给我带来了一丝惊奇,我原以为这会是一个热闹的地方,可码头边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8.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副麻将牌。每年正月初三,父亲的老友来拜年,拖开桌子搓上几圈,然后道一声“来年再会”散去,一年就此一回。“文革”开始,家里把这副麻将牌送到废品回收站,拿回了两分钱。下乡以后,我到连襟老尤的村里去串门,玩一种扑克,很是有趣,后来才知道就是麻将的打法。回上海以后,真正的麻将牌几乎没碰过,有一阵在网络的游戏平台上试着玩过,后来感到太耗时间,也就没太大兴趣了。  相似文献   

19.
如何是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参有了过失,他的父亲曾皙拿棍子打他。曾参休克倒地,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站起来就问他的父亲:“您受伤了吗?”鲁国人都赞扬曾参,并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对守门的人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己以为没有罪过,派人去问孔子为什么不让曾参进门。孔子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去舜的事吗?舜作为儿子,用小捶打,他就站着不动,用大棍打,他就逃走。要找他干活,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要想杀他,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暴怒的时候,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棍打,这就不…  相似文献   

20.
正我吞进肠胃里的,不是那担心胆固醇过高的蛋汤,而是我这一辈子,都还不起的姊姊真心关爱与亲情。鸡蛋作为一种最简易取得的营养来源,年谱已不可考。我记得10多年前第一次回河南省老家探亲,终于见着失散多年,同父异母,年纪大我20多岁的姊姊。遥想当年,姊姊才刚学会走路,就经历1949被迫与父亲分离的历史洪流,她独自在禹县老家让爷爷奶奶抚养到12岁,接着遭逢祖父母相继过世,只有四叔四婶好心收容照顾,直到18岁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