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即将到来,闸北区委宣传部部长陈永弟伯伯和办公室主任钮荣森叔叔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家问候我和我妈妈,还带了生活用品。在得知我今年要回家乡过年的消息,陈伯伯提议让我在上海过一次年。我好奇地想知道在上海过年和在家乡过年的区别,就答应了下来。没想到,第二天,陈伯伯就来电话告诉我春节里的安排。大年三十的晚上,陈伯伯带我去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则是钮叔叔带我去他家玩;大年初二是宣传部科长朱瑾阿姨带我外出游玩;大年初四,就去陈伯伯家。听了这么丰富的安排,我想,这个假期生活一定很丰富吧!  相似文献   

2.
铁门风波     
几位老人经常从不同小区来到彭浦公园晨练。听着他们“李伯伯、王师傅、袁阿姨、卞大姐……”带着尊姓的称呼,显见老人们之间已有了拉拉家常的默契。  相似文献   

3.
糍粑(散文)     
新谷飘香喜农家,中秋户户打糍粑,象征团圆意义大,两岸同心望月华。2000年中秋节,父亲去台湾看望生病的伯伯时,我写了这首打油诗请父亲转交给伯伯。伯伯在台湾已经生活了五十余年。澳门回归祖国时,他看了半夜电视实况转播,万分激动,尽兴喝酒,结果血压升高,引发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方脱离危险,只是有半边手脚不及原先灵便了。得知父亲决定中秋节赴台探望他,伯伯回电话说,什么都不要带,拿几个家乡的糍粑就行了。父亲从台湾回家时,带回了伯伯写给我的一首和诗:漂泊游子苦恋家,难忘故乡品糍粑,待到金瓯完整日,普天欢庆大中…  相似文献   

4.
儿子过马路     
张立波 《人民公安》2008,(20):52-53
儿子在郑州读大学的时候,偶尔回家,我们会一起上街,一半是他陪我,一半是我陪他,主要是想在去办事的途中一起散散步,说说话。我注意到,每次过马路,他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这种情况下,我也比较律己,在儿子面前做出个榜样的姿态。这其实是一件极其平常和简单的事情.只要是脑子没进水的正常人.都能做得到,就是红灯停,绿灯行。  相似文献   

5.
伯父彭德怀     
彭钢  周海滨 《同舟共进》2012,(11):63-69
"不知有多少人对我说,我的伯伯彭德怀是一场悲剧的主角。这也许是,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弱者,他有着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真理,为国为民,把一切都舍弃了。我总在想伯伯为后人留下了什么呢?"在一篇回忆文章的开头,彭钢少将用饱含深情而又不失理性的笔触写道。彭德怀一生无嗣。1950年,彭钢与伯伯第一次见面,此后,她陪伴伯伯大约生活了15年。在伯伯最为惨淡的岁月里,彭钢成为相伴  相似文献   

6.
袁浩 《同舟共进》2012,(9):35-36
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小平是想回家的。据《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小平同志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8,(20)
正身前环抱骨灰罐,坐飞机住酒店同坐同卧。从2003年抱回第一个老兵骨灰返回大陆开始,台湾里长刘德文不收取任何报酬,走遍大陆23个省份,15年义务帮助上百位老兵"回家"。为送老兵中秋与家人团圆,刘德文整整7年未和亲人一起过节。刘德文祖上几代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说这些老兵做梦都想回家,只要看到他们圆梦就开心。因为这项义举,他也收获了许多"大陆亲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我带他们回家的时候感觉比血亲更亲。"  相似文献   

8.
伯伯·书     
陈德琳 《人大论坛》2010,(7):58-58,F0003
陈光杰伯伯其实是我的姨父,贵阳人,1958年从部队复员到石阡工作,因无子女,与我家合住,为慰其心,我家几姊妹都叫他伯伯。伯伯脾气不好,却似乎对我影响不差,令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只精巧的兔型玉佩。那是福利院一个孩子的遗物,和这只“兔子”一起的,还有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面,溢满歪歪斜斜的文字:保安叔叔:只有这样称呼您了,在这所(孤儿)院里,您算是真正关心我的人了,我很幸运,虽然我是一个残ji(疾)孩子。别的人老欺负我,管我们的阿姨也很少给我好东西吃,是你,让我体会到了温暖,希望您会快乐!您的小贝贝贝贝是个不幸的孩子,刚到人世不久,父母便因为他双腿残疾,将其抛到了福利院的大门口,是他在夜里的啼哭声惊动了福利院的领导。于是,他便和其它没人照看的孩子一样,属于吃…  相似文献   

10.
薛瑞 《世纪行》2013,(7):14-15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来参加这次科技惠民活动,我通过叔叔阿姨们的讲解和这些展板、宣传册的内容,让我了解到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的防治等方面知识,这些都是我平常书本上很少学到的,我有很大的收获,回家以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讲讲,让他们也体会到科技惠民活动的便利。"南漳县九集镇中学张同阳同学在参加"科技惠  相似文献   

11.
10月4日,10岁少年陈强(化名)从贵州习水县到重庆合川市高歇镇伯伯家玩。他见邻居高歇小学三年级女生郑林很可爱,便产生带回习水老家跟他一块生活长大做自己媳妇的想法。他对郑林说,他们那里有很多“花鱼”,很好看,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并说他11日回家可以带她去。11日,好奇的郑林便随陈强一同乘车到起水火车站,准备转乘汽车到习水。重庆铁路公安处起水车站派出所当班民警王成勇发现两个小孩无成年人带领,就将他们带到值班室查问。陈强竞神气地指着郑林对民警说:“这是我的媳妇。”并全盘说出自己的想法。民警即与郑林父…  相似文献   

12.
1946年—1948年,吴鹤云将军在赣南师管区任司令官,那段时间,家父李花白在其麾下当上校科长,他们是黄埔六期的同学。1947年下半年,我13岁,读初中二年级。起初两个月,我母亲尚未到吉安去,因此,我同父亲一起暂在司令部食住。也就有机会与吴司令相见。父亲嘱咐我要叫吴伯伯。所以相见时我就恭恭敬敬道声:“吴伯伯好!”小时,我遇见穿黄军服的人就有些发怵、害怕。不知怎的见了吴司令则不感拘谨,是否喊了一声吴伯伯就能改变恐惧的心理呢?非也!正如吴维华先生在《怀念吴鹤云将军》中说的一样:“他以诚待人,生活十分俭朴、从不吸烟、喝酒、赌博、跳…  相似文献   

13.
孩子高考,邻居热心相助   1999年 10月下旬的一天,湖南省新晃县烟草公司副经理刘文明和爱人边说边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当走到该县财政局门口时,碰到了邻居龚泽英。龚泽英关切地问道:“刘经理,你女儿刘玉明年上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她打算考什么学校啊?”刘文明笑着回答:“谢谢您的关心,现在还没有什么打算,等她参加高考后再说。”龚泽英接着说:“我女儿吴宏、女婿陈华都在北京工作,我回去跟他们说说,想办法把刘玉搞到北京去读大学,毕业后再分配到北京。”到北京读大学?分配到北京?刘文明夫妇觉得难度较大,说声感谢也就没…  相似文献   

14.
我不买车、不开车的原因很简单,我真的不喜欢车。小时候我晕车,不是一般的晕。本来爸爸、妈妈高高兴兴领着我坐车去公园,没想到我一上车就头晕,下了车脸色惨白,进了公园就想回家,因为看见转椅受不了,只要看见旋转的东西就想起坐车的感觉,脑子里天旋地转,觉得世界的末日到了。晕车晕得厉害时,下了车,不敢再看车,一看见车就晕,于是认定,车不友好,它总折磨我。  相似文献   

15.
斤斤计较见精神□湖北杨祖凤周恩来总理生前很爱“斤斤计较”。他在就餐时“斤斤计较”。由于工作经常连轴转,他很难按时回家吃饭,往往是工作到哪里,就在哪里简单用餐。这种工作餐,周恩来都如价付钱。他在用车上“斤斤计较”。他不仅去公园、到理发店坚持用车交费,而...  相似文献   

16.
回家     
回家已有十几天的滨还是不能完全适应家中的生活。早晨,他痴痴地站在河边的一棵树下已经有半个小时了,仿佛把周围的一切都遗忘了似的。此时他抬头看了看头上飘过的一朵淡淡的云,长长地嘘了口气。他想,请25天的假是不是太长了点?这个念头刚一闪过,他就在心里暗骂自己:“太不孝顺了”。想想母亲已经快有三年没见他了,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母亲都要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他理解母亲,母亲太孤单了,自己兄弟三人都不在家,二弟在青岛读大学,三弟远在甘肃当兵,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见见他们。怎么能刚回家不久就这样想呢?难道忘了请…  相似文献   

17.
刘建明 《楚天主人》2012,(10):39-39
据报载,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邓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邓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他是想回家的。据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邓小平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淡老问他为啥不回乡看看,小平说,"我记得离家时,广安只有60万人口,现在有100多万人了,惊动不起呦!"  相似文献   

18.
靳以伯伯去世已42年了,但我永远忘不了他。他是第一个撞进我的心头,而且终生难忘的伯伯。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邓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邓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他是想回家的。据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邓小平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淡老问他为啥不回乡看看,小平说,"我记得离家时,广安只有60万人口,现在有100多万人了,惊动不起呦!"  相似文献   

20.
旧友重逢     
去年10月,我到南方参加了一次学术会议,会后本想回老家广东德庆一趟,但因时间短促,只有两天空余时间,便改为到佛山去看望一位久别的朋友。我们50年代初期在肇庆曾一起工作过,那时都很年轻,而现在都已退休了。前两年他告诉我在佛山附近买了一套新房子,邀我到他家中作客。这次我在电话中说我真的来了,他十分高兴,并说从佛山乘中巴(中型公共汽车)25分钟就到南海县桂城区海棠村,他在站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