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都知道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贞观政要》),唐太宗这句名言,把“得人”看作是“为政”的关键。《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把任用贤能之才看作为政之根  相似文献   

2.
鲁从阳 《群众》2011,(2):68-69
《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所著的贞观之治实录,是一部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的集大成之作,被后世统治者奉为治国理政的经典。上面有这么一段记载:  相似文献   

3.
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治世。其时,“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贞观政要》卷9) ,出现了“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捻,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岑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道”(《贞观政要》1《政体》)的太平景象。贞观盛世的出现,原因固多,但唐太宗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应是最重要的因素。唐太宗是在经历了残酷的隋末农民战争和血腥的玄武门之变后登上帝位的,这使他对人才的作用和价值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在晚年写的《帝范》一书中就反复强调:“国…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依据唐代人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并结合其它史料,就唐太宗贞观(627-649年)时期赈灾、防灾和减灾的指导思想、决策过程、社会效果、赈灾的目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民本思想是当时赈灾的指导思想,减灾与赈灾并重是贞观年间最基本的措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是贞观时期减灾、赈灾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守诚信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道德,被视为“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立政之本”和“立国之本”。《左传》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贞观政要》曰:“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诚信,即诚实、守信,同样是世界各国肯定和赞赏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然而,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任用呢?大唐名相魏征,在回答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这个问题时说得好: “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德才兼备,才可以任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法起于兵,源于刑,其实质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这种法律工具观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根深蒂固的传统。例如,唐朝的吴兢在《贞观政要·公平》中就言到:法,国之权衡也,时之绳尺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选择《贞观政要》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知其所以危则安矣,知其所以乱则治矣,知其所以亡则存矣”。  相似文献   

9.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千古名句。意思是,纵观古今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都是因勤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崇尚节俭朴素,力戒奢侈享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崇俭是治国之道。唐《贞观政要》中有这么一句话:"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其意是,骄奢淫逸,就没有好的结局。这句话出自魏征,他总结自古亡国帝  相似文献   

10.
奖惩,即奖励与惩处,它融领导艺术中的激励艺术、控制艺术和思想政治工作等艺术为一体,是搞好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调动国家干部、职工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以及规范其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贞观政要·封建》  相似文献   

11.
毛永青 《现代人事》2001,(10):33-34
近读史书,对孔夫子“仁者寿”产生很大兴趣。“仁者寿”意为“大德必其寿”。一部闻名中外的治国经典《贞观政要》。曾真实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忠义立身、用贤治国、岁寒松柏”的主张。唐代“药圣”孙思邈也从医学的角度提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之理论。  相似文献   

12.
佐人 《现代领导》2009,(8):30-31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登基初期常说的一句话,记载在《贞观政要》上。 “把群众的批评当作一面镜子!” “要以英雄的崇高思想为镜子检查自己!”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开明皇帝,在缔造“贞观之治”的宏伟大业中,善于以史为鉴,以喻明理,在反腐倡廉上的一些思想很值得今人借鉴。 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人拥有明珠,没人不觉得贵重,如果用来打鸟雀,岂不是太可惜了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还要贵重,见到金银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3,(5):I0063-I0063
1.治官事则不营私家。——汉·刘向《说苑》 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忘其身。——唐·吴兢《贞观政要》 3.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再来,名节一亏,终身不复矣。——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相似文献   

15.
大德必其寿     
近读史书,对孔夫子“仁者寿”的诗句,产生很大兴趣,意为“大德必其寿”。一部闻名中外的治国经典《贞观政要》,曾真实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忠义立身、用贤治国、岁寒松柏”的主张。唐代“药圣”孔思邈也从医学的角度提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之理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古今,谁都知道,一个人如果一味地放纵自己,十恶不赦,就  相似文献   

16.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重臣,性格刚直,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世。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魏征曾先后直谏二百多事,劝戒太宗李世民以史为鉴,严守法制。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七年,杨誉(太宗李世民之子的妃子之父),在京城里仗势欺人,抢夺奴婢,触犯了国法。刑部下属官薛仁方将他拘留"勘问"。太宗知道后龙颜大怒,说"知是我亲戚,故作如此艰难。"即令杖仁方一百,"解所任官"。在这关键时刻,魏征挺身而出,指出:仁方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岂可枉加刑罚,以成外戚之私乎!高度赞扬了仁方"为国家守法"的精神。太宗在魏征的诤谏下,收回了原来的错误命令,让仁方依法对杨誉作了判决。  相似文献   

17.
<正> 历史唯物主义历来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人民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但并不排除贤能人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能动作用然而,人才的发现与使用,并不能手到擒来,其中学问大着哩!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才观就很耐人寻味。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唐太宗对管干部的大臣封德彝说:"理政使社会安宁的根本,就是得到人才。近来我让你推举贤能,怎么没见你推荐?"封德彝回答:"我虽然愚鲁但不敢不尽心,但是,如今确实没有特殊人才。"太宗说:"前朝贤明的帝王用人就像使用器皿,都是选拔人才在当时,不是向别的朝代借  相似文献   

18.
欧阳亮 《现代领导》2011,(11):45-45
西方有句谚语:“你是什么.取决于你读了什么。”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伯恩斯在其代表作《领袖论》中,分析了阅读与政要之间的关系:一是阅读一些政治思想家的名著.对政要的影响非常大:二是那些爱读书的政治家总是能拥有不一般的气质。  相似文献   

19.
《贞观政要》是唐朝吴竞编著的。其主要内容是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论政的一些言论,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贞观之治”的政绩和经验。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独具远见的律身原则。所谓“律身”,就是作为皇帝的唐太宗,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处理各种关系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唐太宗的律身原则,体现了封建社会一代政治家、军事家非凡的器识、胸襟和气质,是我国古代领导思想和人才思想中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天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加强和改善领导工作,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书架     
徐勇 《人民公安》2011,(10):62-63
《天大的小事》王力著王一男摄影人民出版社王力、王一男父子,其中王力是著名决策咨询专家、社会管理学者,所著《恩波智业》《匪夷所思》等软科学专著多次位居图书排行榜榜首;王一男是职业摄影家、中西方比较文化学者,相关建言曾受国内外政要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