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鲁迅写杂文,常有“中国人如何如何”,但是一有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则立即声明:“要说是部分可以,要说是全体,则等于是污蔑”。其实鲁迅在批评国民性的时候,从文字上看,也不免“一锅煮”过,但他是鲁迅,我们知道他不会污蔑全体,所以可以不论。  相似文献   

2.
现在社会上对“猫论”,即“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几乎家喻户晓。许多报刊杂志也经常提到“猫论”。有人在一本《白猫黑猫——中国改革现状透视》的书中以“五千年,一句话”来形容这句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过也有人对它有误解甚至偏见,认为那是实用主义,是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因此,为了澄清思想混乱,有必要对它的来源,出处和涵义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3.
柳长庆从农家小院走来,在金融战线一干就是16年。尽管6年前他就当上了辽阳市农行太子河区办事处主任,可身上那特有的朴实丝毫未减。 论官位,他还不及品,可大小叫个主任,几千万国家信贷资金捏在手里,也算是尊财神了。就凭这,活得“滋润”点怕也不是难事儿。可他愣是不会。 作为“财神”,柳长庆深知自己的重任。农家院出来的孩子,乡里乡亲也多,老家常有人想通过他弄点贷款,  相似文献   

4.
案头的报刊里,写有几位腐败者“抱怨”的一些话语:其一是,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在服刑忏悔时说:“平时要是有人批评我,提醒我,我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其二是,河南省巩义市建行原行长王永平因受贿101万元被判死刑。临刑前,他说:“假如我第一次走错路时,有人提醒我;我陷入其中不悟时,有人骂我,甚至组织上给我一个处分,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啊!”泰戈尔论钱把人变成囚徒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囚人,告诉我,是谁铸的这条坚固锁链?”“是我。”囚人说,“是我用心铸的……我日夜用烈火重锤打造了这条锁链,等…  相似文献   

5.
“吴仁宝”和“华两村”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吴仁宝是一个传奇人物、他那幽默风趣、富有哲理的语言,无不透露着他的睿智。有人说,听吴仁宝介绍华西村,就像听“评书”,此起彼伏,娓娓道来;也有人说,听吴仁宝讲话,就像“上了一堂课”,辩证哲理,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6.
卢贤傲 《党课》2006,(12):62-63
史载,清朝廉吏冯只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传,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曰:“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人拿出自己的2万多元血汗钱去无私地帮扶一个与自己无亲无故的贫困家庭,肯定有人说他“傻冒”或“神经病”,然而,黑山县四家子镇四家子村的党支部书记夏忠君竟做出来了,而且做得很诚心,做得很坦然。每当别人问及何故,他便朴实地一笑说:“谁让咱是他们的‘当家人’了。”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他是个“傻子”,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义无返顾地担起了村支书这份苦差事。然而,更多的人称他是块“金子”,用那颗闪光的心,照亮了一方土地,唤起了一方民众。他就是江苏大丰县白驹镇北新河村党支部书  相似文献   

9.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曾指出:各次“左”倾错误“都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极力推行“左”倾关门主义的阶级政策。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共“左”倾关门主义阶级政策产生的理论根据及其与共产国际,尤其是与斯大林中国革命“三阶段”论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笔者认为,斯大林“三阶段”论是中共“左”倾关门主义  相似文献   

10.
晓庄 《党史文苑》2004,(9):32-33
批判所谓“黑六论”196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第四期社论《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此文在一年多来开展群众性的所谓“革命大批判”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批判“黑六论”。文章认为,中国赫鲁晓夫推行所谓“六论”,即“阶级斗争熄灭论”、“驯服工具论”、“群众落后论”、“入党做官论”、“党内和平论”、“公私溶化论”(即“吃小亏占大便宜”),就是用修正主义去腐蚀工人群众,腐蚀党。文章认为,六论的中心是“阶级斗争熄灭论”和“驯服工具论”,前者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妄想扼杀党的无产阶级革命性,使无产阶级革命党…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2,(13):8-13
郑强:“愤青教授”当校长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在专业领域有着傲人的成绩,并以批评中国教育体制的演讲而闻名,被称为“第一愤青教授”。近日,他出任贵州大学校长,很多贵大学生欢呼雀跃,贵州省的领导和教育界也对这名东南沿海过来的“愤青”教授寄予厚望。有人说,“愤青”是个性,校长是官,当“愤青”变成了官,是他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他?  相似文献   

12.
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应当说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理论问题。有人认为,把“不断革命”论当成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一个“惊人的误会’。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第一,“不断革命”论确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在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是不容“否定”的;第二,“不断革命”论也和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基本原理一样,确实反映了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是不能“抛弃”的,对于这样的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采取轻易否定的态度是有害的。应该承认,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一种以数字论“吉”“凶”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大陆逐渐兴起,从南到北,漫延扩大,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和习惯。最突出的是“捧八忌四”,用广东话的谐音赋于数字以象征意义,八就是“发”,四就是“死”,几个八连起来最吉利,即发发发……,十四最倒霉,是“要死”,等等。因此,有人出行要坐带  相似文献   

14.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传,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日:“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  相似文献   

15.
朱子哲学的研究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其工夫论更是集理学一系相关理论的大成。“中和旧说”发生的前后是朱子工夫论形成、发展和延伸的阶段。在此期间他对于道南学派的工夫论有了比较成熟和批判性的见解,同时对于湖湘学派的哲学思想也有了相当程度的领悟,这体现在他对于“已发”、“未发”等诸多命题的探讨中意识到了“敬”与“静”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同时强调在“居敬”工夫中,心体与性体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如此,在中和旧说之后,朱子的主“敬”工夫学说有较为明显的孟学色彩,从而在“中和新说”产生之前,初步构筑了以“居敬”涵养工夫为主要特征的工夫学说。  相似文献   

16.
论“超越”     
几十年前,巴人先生曾提出过“学习鲁迅超越鲁迅”的口号,七、八年以前文坛又重提此事,引发一场争论,笔者当年也曾参与争鸣。有人认为“超越鲁迅”的口号不现实,甚至根本就不可能。我则对“悲观论”持反对意见。我认为,新时期杂文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杂文,其发展趋势和水平已证明了“悲观论”的破产。尽管目前海内处第一流杂文家中还没有谁能真正做到全面超越鲁迅先生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但从总体创作水平来看,当代杂文的创作水平不仅远远超过“文革”前的五、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7.
开国上将韩先楚与林彪是黄冈老乡,“九一三”事件后,有人揭发出林彪仓惶出逃前,给韩先楚打电话,“两个人足足通话17分钟”。韩先楚在福建时,有人称他在“为林彪树碑立传”……那么,这一切背后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8.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代拓片,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曰:“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有些东西,眼不见,心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封眼”来“断诱”,不能说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些东西,你封不封眼,它都诱惑着你,光“封眼”是未必能顶得住的。我以为,面对种种诱惑,要真正“断其诱”,重要的是“封其心”。只有“封其心”,才能不为所惑,不为所动。其实,冯志面对“宝物”能够“断其诱”,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在“封眼”之前,就已经封了其“心”。“封心”…  相似文献   

19.
梁营  郭健军 《世纪桥》2003,(4):18-20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是陈云1956年9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这篇发言首次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完整、富有创见的构想,即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论,是陈云长期思考、探索的成果,是他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精华,也被看作是他支持改革和市场的强有力的说明,甚至于有人称这篇发言“也许是他最著名的文稿,是他一生中两篇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贴.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日:“何不打开看看?”他说: “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 有些东西,眼不见,心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封眼”来“断诱”,也不能说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些东西,你封不封眼,它都诱惑着你,光“封眼”是未必能顶得住的。面对种种诱惑,要真正“断其诱”.最重要的是“封其心”。只有“封其心”,才能不为所惑,不为所动。其实,冯志面对“宝物”能够“断其诱”,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在“封眼”之前,就已经封了“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