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贿赂作为一种不良社会现象,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发展蔓延,并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行规和"潜规则"。本文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关于反商业贿赂的法律制度,并结合我国内地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潜规则"无孔不入 如今,"潜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跑官要官、学校招生、公务员招录、年节送礼、各类排行……"潜规则"像癌细胞一样,逐渐向社会肌体的角角落落扩散和渗透,让许多人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3.
一家大型酒店的酒水饮料独家供应权,一年价值50万元. 一家酒业贸易公司凭"进场费"打开销路,葡萄酒身价暴涨近10倍,30元一瓶的葡萄酒卖到了320元. 近日,浙江省工商部门和温州市工商部门相继查获的酒水商业贿赂案,揭开了行业潜规则的"冰山一角". 酒水"进场费"这个潜规则到底有多深?笔者明察暗访,了解到了惊人的内幕.  相似文献   

4.
丁一鹤 《检察风云》2007,(22):24-25
官场潜规则年年享受"岁敬"   1996年2月,46岁的卢爱英被任命为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科研管理处副处长.……  相似文献   

5.
邸珂皓 《法制与社会》2013,(15):176-177
潜规则,也称灰色规则。它的存在给法律权威、社会公平、政府公信力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并且具有强大的传染和生存能力,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国家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制不健全以及潜规则的盛行都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但是深入分析,我国的传统法治文化也是造成潜规则盛行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刘涌案再审前后,由一方当事人聘请比较有名气的法律专家出具法律意见书提交法院这种现象,成为人们评论的焦点。实际上,在此之前,这种现象便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曾专门作了调研,全国人大代表也提出过议案叫停"专家法律意见书",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特别时期的怪胎",未聘请专家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当事人也惊呼"专家话语霸权"带来的不公……。  相似文献   

7.
取保候审适用率偏低,除了现有法律规定条件比较严格之外,司法实践中又附加的一些"潜规则"是导致适用率偏低的直接原因,而这些"潜规则"的形成和通行又是现行诉讼理念、刑事司法政策、诉讼结构等深层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行刑事司法体制下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应采取"渐进式"的方案,并从多方面对取保侯审制度应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8.
看透"看透"     
想到提拔无望,便"看透官场"了;看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潜规则'",便"看透社会"了;念及亲人离世,便"看透人生"了………"看透"了,于是便"看准"钱财了,然后是"雀学校基建工作、人事任免、人员调动、学校招生、办学等方面"以权谋私、收受贿赂了.  相似文献   

9.
眭翘 《法制与社会》2013,(35):17-19
法治是指对公共权力的法律控制,也是指以法律规则对社会的规范化治理。潜规则的盛行,是法治的异化,也是法治建设中的一块绊脚石。导致司法潜规则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正义价值出发,简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与司法潜规则的相互影响,以及面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价值冲突与平衡,我们该如何对待司法潜规则。  相似文献   

10.
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已被实践证明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效解决劳资矛盾、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种工资决定机制.我国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并被一些潜在的未被制度所承认的社会规范所替代,即工资集体谈判制度被潜规则化了.潜规则可能因其结果的不可预期性和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作为潜规则的社会期范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大众认可并替代制度规范又从侧面反映出制度本身的某种缺失.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制定制度时随时保持对潜规则化的挚惕,保持制度的旺盛生命力;在制度设计时应考虑经济效益而非单纯的道德效益和理想状态;在制度条文中把握准确的法律语言;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加强立法自觉.  相似文献   

11.
现行交通肇事赔偿制度实施以来,在机动车业界产生了"宁撞死,勿撞伤"的潜规则。本文以此潜规则为前提,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探讨交通肇事赔偿制度的缺陷,结合外国立法经验并以调研报告为依据试着从金额及刑罚方面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促进交通肇事赔偿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潜规则"成了社会各界关注、饱受人们诟病的焦点问题之一。所谓"潜规则",是指"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规矩"。追逐利益是"潜规则"的本质属性,受利益驱动也是导致"潜规则"盛行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潜规则"某种程度上也可  相似文献   

13.
对"商标俗称"恶意注册案的程序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期,我国出现了一系列因注册商标的俗称而引发的纠纷,但商标权人却很少能获得救济,其重要原因在于权利人对实体请求权和具体法律条文选择不当.这一现象暴露出我国法律实践中诉讼标的识别技术的缺陷.在涉及消费者利益的商标纠纷中,裁判机关应根据新诉讼标的理论,按照"你给我事实,我给你法律"的原则,独立判断原因事实的法律性质,而不应受当事人法条选择的约束,以杜绝当事人必须"适用法律正确"方获救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私有财产权已成为公民基本人权,其权利属性从法理上为私有财产权行政法限制得"依据法律规定"提供了正当性;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相关条文为私有财产权行政法限制事项须由法律规定提供了宪法基础,现实中遏制私有财产权行政法限制"法出多门"等现象则为其提供了实践动因.  相似文献   

15.
部门潜规则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也助催了交通事故救援与城市道路停车收费等相关"产业"的兴盛,一些交通管理部门看到其中隐含的"巨大商机",将部门权力、公共资源"潜移默化"为部门垄断利益.  相似文献   

16.
生活经验和相关研究显示,潜规则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并时刻发挥作用,但学术界对潜规则的实证研究还很不够。本研究采用组织政治行为视野,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实际存在的领导中心的组织方式制度性地导致潜规则出现,而精神失落和从众性文化传统加速了潜规则的社会认同,从而使潜规则成为权力体制外运作的亚组织行为。个体在潜规则后果的精神-收益诸因素驱动下,经过成本心理计算,分别做出认同、中立、反对的反应。个体潜规则认同越多,潜规则就会在互动中不断扩大化。在个人、组织、社会及国家不同层面,潜规则表现出不同的"得"与"失去"局面。由于体制和文化原因,潜规则一时仍难以消除,应作为管理必然要研究的问题应对。  相似文献   

17.
"弑亲"古往今来已有之,但"弑亲"行为也是历朝历代法律所不容和重罚的。在党中央提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弑亲"案件的时有发生,除了每每令我们震惊、气愤外,应该引起我们对它的深思。在此,本文试对此现象进行法律层面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2月18日,广州市"瘦肉精"中毒事件放倒70人,不少人"闻精色变".然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冯平却指出,"注水肉"其实更是盛行已久的潜规则,危害远超"瘦肉精".在"注水肉"里,可能添加了阿托品、矾水、卤水、工业色素和防腐剂等.注水使肉品易腐败变质,产生细菌毒素使人生病,还可能传播动物疫情.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困扰着当代劳动者,我们必须正视劳动者"过劳死"现象。本文指出它对社会具有的负面价值非常大,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是要采取措施防止"过劳死"现象的蔓延,因而从法律角度研究该课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私力救济在中国古代大量存在,并且为执法者所同情与纵容,从而导致了法律执行与适用过程中的"不用刑审判"。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法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特现象,本文旨探讨该现象的成因及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