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寓言的范畴、起源、分期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古代寓言的范畴、起源、分期新探陈蒲清一中国古代寓言的范畴寓言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体现了民族思维的特点,它是哲人们思维成果的结晶和载体,并广泛渗透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且,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寓言体系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之一,与印度南亚...  相似文献   

2.
<正>钱钟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中说:“《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观点,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另一个原因是钱先生的看法,寓言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以为生活中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相似文献   

3.
王佳 《理论月刊》2012,(9):98-101
法国17世纪著名寓言家拉封丹的《寓言集》由两百多篇寓言构成,每一篇寓言都有独立的故事和寓意.不过,《寓言集》是一个由寓言构成的有机整体,寓言和寓言之间相互关联,从寓言涉及的人物形象到寓言的故事情节,从寓言的道德训诫到作者的“旁白”,它们都在不同的语篇之间相互呼应,这种互文性关系改变了原本单一的寓意形成模式,也扩充了寓言这一短小文体的文学纵深,并对寓意生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东花 《求索》2013,(11):168-170
《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是中西寓言的杰出代表,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活哲理,寓言故事中到处充斥着人际意义的表达,与评价理论关注的研究对象不谋而合。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以评价理论为研究构架,尝试对《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文本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发掘同一语类的不同语言实现语篇评价功能的资源和运作模式,分析不同语言评价意义的异同和理据,为《伊索寓言》和《庄子》寓言语篇的正确解读提供方向,同时为寓言文本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和路径,并进一步验证评价理论在古汉语研究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寓言中“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失信的结果就是:小孩真的遇到了狼,但大人们都不相信他的呼救,最后小孩被狼吃掉了。曾几何时,社会上一些人竞相演绎着寓言中“小孩”的角色。他们漠视诚信,在义和利  相似文献   

6.
《台声》1996,(2)
1995年12月中旬,海峡两岸儿童画寓言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次展出的获奖作品,作者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6岁。他们的许多作品并未局限于原寓言,而是根据自己对寓言的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画出了一幅幅具有童趣而又不脱离原寓言霄立意的作品,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作品先于11月在台北展出。  相似文献   

7.
张国华 《人民论坛》2011,(9):200-201
中国古代寓言的军事价值在于其以自身的理性教育来满足人们实现军事能力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寓言军事价值的实现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中国古代寓言为客体,以军事活动为实践基础的主体需要满足。人借助军事活动运用中国古代寓言的军事属性来展示自身的价值,是中国古代寓言军事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寓言的军事价值在于其以自身的理性教育来满足人们实现军事能力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寓言军事价值的实现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中国古代寓言为客体,以军事活动为实践基础的主体需要满足。人借助军事活动运用中国古代寓言的军事属性来展示自身的价值,是中国古代寓言军事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刘熙载曾说《庄子》一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庄子》使人读来爱不释手,流连忘返,其原因之一在于作者善于将丰富的内涵用寓言的形式来表述,使书中深邃的哲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得到深刻的阐发,从而增强了《庄子》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全书中的寓言共有一百多个,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的严峻现实。所以庄子只有借寓言曲折见意,将其蔑视礼法,不愿与世俗相融的思想掩盖于“不庄”之语的寓言中。《庄子》寓言,既包含其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也反映其美学思想。“庄子的美学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他的美学即是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即是他的美学。”  相似文献   

10.
寓言是寄托了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它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第一是有故事情节;第二是有比喻的性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物喻人,使得抽象或深奥的道理从具体而浅显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中国是世界寓言文学的三大发祥地(中国、印度、希腊)之一。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我们今天仍可从中获得思想教益和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吴小洪 《青年论坛》2011,(4):130-132
与先秦诸子文章相比较,《庄子》寓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技匠类人物形象。《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特定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也决定了《庄子》寓言的价值趋向。"道"是庄子哲学的本体,运用技匠类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以"技"释"道",技匠技术之精妙正好说明"道"的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12.
在水族绚丽多彩、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宝库中,有一类鲜艳夺目闪耀着水族特有光彩的故事传说——水族动植物故事。水族动植物故事虽然从形式上看有故事、童话、寓言神话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从内容上看则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故事、童话、寓言、神话等的主角都是动植物,从而形成了水族民间文学中的一个隽永清秀、丰富多彩的独特品种。 民间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  相似文献   

13.
“无为而有为”,以无用做大用,这是道家一贯倡导的人生哲学。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述的“栎社树”寓言,就生动展现了这种哲学思想。从人才观视角品味这一寓言,我们仍可从中领悟到益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老》、《庄》、《列》、《文》等为代表,道家经典具备"陈述"与"寓言"两种哲学表达模式。道家经典中的神化寓言,不仅客观追述了上古时代流传的神话传说,而且描绘和塑造出了"神人"、"真人"、"至人"等神圣意象,甚而通过神异叙事,直接涉及人神遇合的文化主题。尽管如此,定位于史学叙事与文学叙事之间,神化寓言超越了传统的历史记录,在昭示出道家哲学境界的同时,指向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演绎。  相似文献   

15.
水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悠久的文明史的民族。在水族民间文学艺术宝库中,丰富多彩的水族民歌历来引人注目,不少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被收入了各种民歌选集之中。特别是水族双歌已为从事水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同志早进行研究,俱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水族双歌,尤其是寓言性双歌,在各兄弟民族的民歌中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有的说:“双歌,是水族寓言性的说唱文学”;也有的认为“水族双歌是由水族民歌向说唱  相似文献   

16.
试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李仁质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在文学史上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他擅于用寓言故事来寄寓表达思想哲理。他的著作《庄子》一书“大抵率寓言也”(《史记》卷六十三)。庄子认为,通过寓言可以曲折见意,把作者不容于世、不容于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经济寓言”的五重色彩他从诗意的童话世界中向我们走来。无论站立在江苏省委党校的讲坛上,还是置身于“市场经济与中国”论坛的朋友之中,42岁的张曾芳副教授,总是用他的经济学理论,将人们带到一个浪漫的魔幻世界中去。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张曾芳将“经济寓言”的内容逐渐明朗化。他提出,他  相似文献   

18.
吴正锋 《求索》2010,(7):204-206
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执着于表现土家族历史变迁和对土家族民族劣根性进行批判,具有深广的民族历史意义和人性深度,不仅是湘西土家族的民族史诗,也可以将之作为一部人类历史寓言来读。与此同时,孙健忠第一次在中国文学中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土家族远古的神话,传说,寓言,原始文化遗存,构筑起神秘魔幻的湘西土家族神魔艺术世界。历史将会重新评价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焱 《前沿》2012,(2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的重视程度却在不断下降.为了阻止这种现象的继续蔓延,国家不断地对外发展交流我国的历史文化,翻译就成了人类语言共同特点的体现形式,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在对中国寓言英译的过程中出现语意流失与补偿的现象.所以,本文就在英译我国古代寓言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提出应该怎样灵活应用英译技巧,尽可能地减少应以过程中出现的语意流失的现象,最终表达出原文真实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原 《小康》2018,(26)
正盲人摸象是我们日常偶尔会用到的一则古老的印度寓言,不知什么时候成了中国的成语。在百度百科里,说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从感情色彩上被定义为贬义词。寓言说的是国王让几个盲人同时摸一头大象,摸象脚的说象如漆桶;摸象尾的说不对,它像扫帚;摸象腹的说它像鼓;摸象背的说都错了,它像高高的茶几;摸象耳的说像簸箕;摸象头的说明明像笆斗;摸象牙的说像尖尖的角。盲人受到国王的嘲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