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代法治包含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两种形态,相应地,法治行政也展现为形式意义的法治行政与实质意义的法治行政。行政主体对相对人拟作出不利决定时应当依据一定的合法性或正当性理由;行政程序抗辩权的存在与运行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针对行政主体所持的理由是否真正合法或正当而予以有效抗辩,从而有力促进了形式意义的法治行政与实质意义的法治行政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西方行政法治发展的二百多年间,伴随着行政权功能理论的变化和行政权力运行方式的改变,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行政法治不同的时代特点,当代世界行政法治也体现出公私利益并重保护的价值取向、以行政程序法典化从而实现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变迁、法治精神所要求的行政手段多样化以及行政法治保障救济机制日益完备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判断并自行决定其行为或不行为以及如何行为的权力.奉行"无法律则无行政"的古典行政法治主义者并不承认政府有自由裁量权,事实上行政自由裁量权与行政法治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实质意义的行政法治承认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但同时对之进行合理监控,从而提高行政机关的服务水平及依法行政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提高各个组织的行政自主性是公共行政改革的基本思路。事业单位作为行政组织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宏观上,单位体制的不断分解和重组在构成公共行政改革实质内容的同时,也贯彻了增强行政自主性这个基本理念。微观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表明事业单位和其工作人员的法律关系更加多元,也能更自主地处理这个关系。深藏于制度变迁背后的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拓展,即对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功能的强调使得公共服务补充了行政权力作为行政主体的内涵基础,从而使建基于控制行政权力的形式法治发展为更好引导和规范行政组织实现行政任务的实质法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时特别强调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推行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已经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行政体制的改革离不开行政法治的保障 ,而行政法治的发展走向又与行政体制改革的框架设计和模式选择密切相关 ,研究行政法治的发展走向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规范行政权力的行权范围 :行政权力的扩张与收缩行政权力的过分扩张其危险…  相似文献   

6.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断扩张以及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的不断加强,是现代行政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脉络。合法性原则和比例原则是实现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它们使行政法从形式法治走向了实质法治。本文通过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反思,阐述了比例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控  相似文献   

7.
通过十多年依法行政实践,“依法行政”这一涵义已经出现局限,不适应新的要求,在实践中出现很多矛盾,为了适应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迈向“实质法治”,我们需要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向前迈进,实现更高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法治行政。  相似文献   

8.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而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行使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行政自由裁量权随着行政权的逐步发展而不断成熟,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从法律规则本身都有其必然性。正当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不仅不与法治相悖,反而符合法治的内蕴,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法治。而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离不开一种有效的控制、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下纠纷多元化解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呈现出双重面向:一方面在大量的常规性矛盾中行政机关与法院合作形式化;另一方面,针对少数非常规性矛盾,行政机关与法院以矛盾实质化解为目的形成了多中心协同治理的局面。其背后的机制在于,在现代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行政机关与法院在应对常规性矛盾时各司其职,彼此合作需求弱化。但与此同时,面对非常规性矛盾,法院和行政机关具有协同治理的内在需求,在条块关系网络中二者又具备了合作的组织条件,当事人的策略行动推动常规性矛盾向非常规矛盾转化进一步固化了纠纷多元化解的双重面向。完善措施在于优化行政机关和法院各自纠纷化解职能的基础之上建立多元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总结历史又放眼未来,创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在长期行政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法治行政文化观。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系统的“软件”部分,对行政管理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从行政文化观的角度来研究邓小平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这一理论,有助于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本文拟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完备的行政体制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我国现行行政体制存在诸多弊端,有必要进行大的改革:进一步推行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中央和地方实行法律分权制;确立权力适度分立的政府结构;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对其职能部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决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 ,认真总结党执政的成功经验 ,深入分析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形势、新要求 ,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决定》精神 ,从国际国内形势和全党工作大局的高度深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  相似文献   

13.
依法行政必须建立在科学行政的基础之上。当前我国科学行政的实现程度比较低,落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构成了阻碍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矛盾。二者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职权法定化原则与管理权限实际界定的非规范性的冲突,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先原则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冲突,责权统一原则与权限界定模糊的管理体制之间的冲突。为此必须从实现职权界定的科学化,正确处理垂直管理与地域化管理的关系,强化对抽象政府行为的审查等来实现依法行政与科学行政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经济行政法"学说的两种观点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该学说的谬误及危害.  相似文献   

15.
真正实现依法行政,非朝夕之功。构建有效保障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逐步创造条件落实这些制度,可以使实现这一目标的行动更加有条不紊。本文从行政权力主体、权力分配行使和监督、执法救济、执法责任等几个方面的制度体系,来探讨完整的有效保障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思,在现阶段实现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生产者、劳动者的义务,更是政府的义务,要减少以至遏止安全生产事故,需要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其中包含了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执政的某些规律。本文认为我国现代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独特的历史规定性,党实现依法执政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实践。依法执政作为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具有特定的含义和丰富的内容;中国的现实政治制度决定了党的法规是党执政的重要制度依据,依法执政的实现形式和途径与党自身的民主建设密切相关;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能够得到有效、持续的遵守,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我国的依法行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规则作为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其规范的对象乃是缔约成员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我国加入WTO后,受影响最大的将不是"企业"而是"政府",传统的"依法行政"将受国际经济全球化更多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加入WTO后,WTO规则将成为我国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履行WTO协定的法律依据,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法律依据;行政的公开、透明将被充分重视,行政行为方式将更加多样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 ,必然要求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 ,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重要原则 ,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这是当代行政法制的原则和核心 ,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与目标的关键。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治国主要的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0.
论依法行政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是基础和关键。本文拟对依法行政的概念、实施条件、现状及对策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