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捺印形成的指印特征差异,是指在捺印过程中形成的指印与指纹之间中心花纹、三角、细节特征等特征的类型、形态、数量、位置、方向以及特征存在与否的变化,属非本质差异.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差异是通过三面捺印指印、正面捺印指印、现场指印之间的相互比较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
现场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时往往会提取到很多细节特征点不多的残缺现场指印,我国指纹技术人员一般认为能作出同一认定的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一般不少于8个(特殊除外),这样那些现场提取的细节特征点少于8个的残缺现场指印往往由于不能同一认定而被丢弃,这就影响了刑事案件的侦破进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在指纹检验鉴定工作中认为用虚拟特征法能对一些细节特征点多于2个而少于8个的残缺现场指印进行同一认定,现就具体操作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指印形态结构的变化规律是指指印各部位的形状、位置、距离、角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不是细节特征的变化规律。在犯罪现场中发现的指印,多数形态结构已变形,有的差异较大,甚至面目全非,给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4.
残缺现场指印的鉴定有多少个相同点才能作出同一认定的结论是多数鉴定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每枚指印在现场遗留情况不同,而使问题变得复杂。科学鉴定是,根据现场指印的不同部位分析现场指印与样本指印在相同的细节特征点中有无高质量特征点反映,然后再考虑特征点的数量,不能一概而论。就一枚现场指印来说,评断一个细节特征点的质量没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它是鉴定人员根据细节特征点的种类与所在现场指印的部位、指印的花纹形态和纹线的流向比较凭经验作出的或者是鉴定人员的一种心理判断。笔者认为高质量的细节特征点应从细节特征点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指纹鉴定意见是指纹鉴定人员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并通过一系列的检验获得的,整个指纹鉴定过程是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认知过程。在指纹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辨别现场指印中细节特征点的能力是影响指纹鉴定意见的重要因素,在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照样本指印确认现场指印中的细节特征点则直接决定着鉴定意见。考察指纹鉴定人员在检验现场指印时点取细节特征点的结果,以及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指纹鉴定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判断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的认知变化,有助于判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理解现场指印特征的程度,有助于考察样本指印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点取特征稳定性与指纹鉴定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指纹管理人员评估指纹鉴定人员鉴定能力提供一定帮助。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邀请106家鉴定机构对4组指印进行特征点取,使用统计学工具对点取特征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构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与现场指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高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选取特征的稳定较高,且样本指印未对鉴定人员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低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和比对阶段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较差,尤其在高低质量区交界处点取特征的离散程度较高;点取特征变化指数I可有效衡量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指纹管理人员可依据I值变化程度,评估机构或者鉴定人员的鉴定水平,进而采取相应培训措施,提高指纹鉴定过程中点取特征的稳定性,确保指纹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高仿真制模伪造指印的识别方法.方法 选取多个印泥指印作为母版,分别采用曝光法制作指模,将母版指印与对应的伪造指印进行整体比较及显微比较.结果 伪造指印较母版指印尺寸存在差异、纹线略变粗、纹线间隔略变小、细节特征易黏连、细小痕迹及细微特征不反映或反映不全、单根纹线的墨迹分布平实且缺少细微漏白等.结论 识别伪造指...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办案中,经常会遇到残缺的疑难现场指印。有些指印由于遗留部位小;纹线模糊;稳定性细节特征点少或受其他条件所限而无法作出鉴定结论。如果现场指印是2枚或3枚关联残缺指印,即使每一枚指印的条件差,特征点少,将它们综合检验往往就能够起到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17日,常州天宁分局送检杀人案现场指印11枚,接到指印后,根据送检方提供的情况,将现场指印分别编为1~11号。并首先对1号较完整的左拇指印进行检索,设定好指位、纹型、中心半径、中心角度后在其中心及右侧选取稳定特征12个,用比对一、比对二进行了检索,未发现相同指印,接着对2号指印进行检索,在其中心上端选取9个细节特征用比对一进行检索,结果排名第一位的4104003619号左食指印与2号指印完全相同。取出4104003619号十指卡用放大镜将卡片上的左拇指印与1号指印进行比对,结果认定(见图1、2)。系统检索1号指印时为什么没有将3619号检出,随后采用比对一、比对二反复做了比对试验。  相似文献   

9.
1989年6月5日,某市居民韩××家被盗,现场勘查时提取了一枚右手拇指指印。同年6月28日,某派出所查获嫌疑人范××,并捺印其指纹,要求鉴定现场指印是否系范××所留。初步观察样本指印拇指纹线清晰,是螺形斗无疑。现场指印由“(?)”形线组成,箕头圆滑流畅。现场指印与样本指印存在明显的纹型差异。经反复研究现场指印形成时的动作,结合细节特征综合分析判断,我们对这枚纹型严重变异指印与样本指印作出了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地发掘模糊指印形态特征在司法实践中的可用性和实用性,我们利用文件上有色指印的阶段性痕迹--墨迹边缘状态、积墨形态分布“、空白”形态分布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等非纹线特征,分析研究了不同捺印人以油墨为介质连续捺印的样本指印50组共200枚,结果发现使用非纹线特征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同一手指连续捺印的同组指印。本文还对应用指印非纹线特征的各项技术要点进行了讨论,并且列举了该方法用于鉴定实践的三个成功案例。指印非纹线特征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对模糊指印只能出“具不具备鉴定条件”的结论模式,而且使适合使用该方法的被检指印形成相对时间的难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正确对指印进行定位十分重要,否则就有可能使该破的案子石沉大海。 1990年1~10月,我县某镇连续发生作案手法相同的盗窃案件21起。我们在9月20日某厂财会供销股现金被盗现场提取了3枚清晰的并列指印。从指印遗留的位置看可以认定是罪犯撬锁时所留。勘查过程中我们根据留下的并列指印中间指最高,左边指次之,右边指最低(见图)而将指印依次定为左食、中、环指印。之后我们反复多次  相似文献   

12.
三面捺印时,由于肌肉的机械运动促成滚动印痕变形和模糊不清使乳突纹线局部特征改变,特征之问的相隔线数产生不正常衔接,局部出现复线,纹线形态变化,形成假性特征。因此在指纹识别系统库存供检索的三面捺印指印查询检索工作中,不能因为乳突纹线细节特征细微的具体形态变化作出否定结论。笔者采用平面捺印与三面捺印指印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破获了案件。  相似文献   

13.
因磁性粉刷显指印所适用的客体广泛,环保、操作方法简单、价格相对低廉及刷显出来的指印与客体反差大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人员显现汗液指印的首选。但是,在现场勘查中,由于受客体、现场条件、指印本身条件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要清晰完整地提取1枚汗液指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在长期的现场勘查实践中发现,在玻璃、铝合金等光滑客体上的汗液指印使用磁性粉刷显时,有时会出现汗液上所吸附的磁性粉太多,变成一团,指印纹线细节特征反映不完整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指纹鉴定人员对现场指印认知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鉴定主要是解决检材指印与样本指印是否为同一人所遗留问题,其鉴定意见是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关系着被检验对象是否有犯罪嫌疑,责任重大。指纹鉴定人员根据指纹鉴定方法与标准,结合从业经验对指印进行分析与比较,并最终给出鉴定意见,在此过程中,对现场指印的分析是否客观及准确,直接影响后续比对检验、综合评断及得出的意见。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在指印分析阶段的细节特征选择、信息判断等问题进行研究,邀请106家指纹鉴定机构参加4组指纹的测试,实验使用一款基于网络的指纹鉴定分析系统,记录每个机构在指纹鉴定中的工作过程,并使用统计学R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指纹鉴定机构之间做出判断与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选取特征的数量与现场手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5.
1 案例简介 2007年10月,某县一商店被盗。刑事技术人员勘验现场时,在柜台玻璃上发现有多个掌印。其中,有2个掌印均为同一人右手所遗留,两掌印中,各指指印均不完整,但右手小指指印一个是指印左侧三角部分,一个是右侧部分。将两个不完整指印用粉末显现后胶带提取,扫描输入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查询系统,查询本地捺印库。由于特征少,分值较低,未能查中。遂将2个不完整指印在Photoshop软件中拼合,重新录入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查询系统,查询本地捺印库,直接查中张某的捺印指纹。  相似文献   

16.
国外有关指纹学的论著中将指纹特征的分类层级分为三级:一级特征即指纹线类型特征;二级特征即指纹线的宏观细节特征,如分歧、结合、起点、终点、小点、小棒、小钩、小眼、小桥以及罕见的交叉线、错位线、点线、节线等;三级特征即是指纹的微观细节特征,主要包括乳突纹线边缘形态、纹线宽窄、细点线和汗孔特征等[1].在指纹鉴定中常常遇到模糊、残缺、变形的疑难指印,这类指印的宏观特征点较少,如果按照常规的鉴定方法根据指纹的一级和二级特征则难以作出认定同一或否定同一的判断.而这类指纹的鉴定意见在刑事、民事案件的审判中又是十分重要的证据.此外,鉴定中有时还涉及伪造指纹的鉴别等等.为此,指纹三级特征在指纹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本文将针对此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7.
1案件资料 某年3月,昆明市某小区一房间内发现一名女性死者。经现场勘查,在涉案玻璃瓶外壁上提取到指印1枚。将提取到的现场指印置于马蹄镜下观察,发现该枚指印反映出部份中心纹线,且整体纹线清楚、连贯,具备比对条件(见图1)。  相似文献   

18.
指纹性别信息就是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捺印指纹数据库里的人员或现场指印数据库里的现场指印遗留人的性别情况即男女情况,目前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还没有把数据库里的指纹对应的人员或遗留人的性别信息作为指纹特征进行标注、入库并运用于比对中,笔者在指纹查档破案实践中认为把数据库里指纹数据对应的人员或遗留人的性别信息作为捺印指纹或现场指印特征进行标注、入库并运用于比对中可提高指纹查档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手指乳突纹线的形态结构和细节特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基本上终身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指纹面积会有所增大,但手指花纹的形态结构和细节特征点的总体分布不会有所变化,除非手指真皮乳头层被毁坏、结疤。但即使出现了伤疤,也意味着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特征,作为检验鉴定的重要依据。我们曾遇一起故意损坏指纹的案例: 1989年7月23日,内蒙某矿区运输队财会室被盗现金5千余元。勘查中在现场财会室门玻璃上显现提取汗液指印3枚。经检验,认定其中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CNAS-T18指印项目实施与结果的解析,讨论了当前国内利用指印印面特征的现状:民事案件指印鉴定基础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对民事案件指印特征重新进行分类研究,以及探讨、规范利用指印印面特征步骤、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了指印印面特征在解决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