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险法是一部事关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和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极为重要的法律。在此之前,尽管各种社会保险制度已在中国实施多年,却没有一部专门的综合性法律加以规范。综合性社会保险基本法的缺失,令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缺乏明确的价值取向。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对于健全和完善中国社会领域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计 《公民导刊》2008,(2):56-56
2007年年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程序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已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2007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关涉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相继诞生,而在年底浮出水面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既是有“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年”之称的2007年的收官之作,又是社会保障法制的开山之作。这种不断向民生倾斜的立法努力,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这也是很多人对社会保险法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问题是,除了各种具体的制度设计,社保立法最应确立怎样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的定性和法律适用问题,在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在立法上前后规定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方法院判决存在差异,同样案件事实,受害劳动者获得赔偿的数额不一样。尤其是在第三方侵权的情况下,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保险法》就第三方侵权导致的损害赔偿提出了先基金赔偿,再追偿的模式,但争执并没有因此而画上句号。受害的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和用人单位、侵权第三方责任之间利益的平衡仍然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险法》姗姗来迟 2007年,注定是会被载入中国劳动立法历史的一年。除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之外,酝酿已久的《社会保险法》草案也终于在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预示着这部法律开始进入出台的倒计时阶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正当人们等待着这部大法的出台时,金融危机却突然来袭,加之《社会保险法》牵涉到多方利益的权衡,致使这部法律未能在2008年如期出台。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实现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化。基于法律的国家强制力和巨大的权威性,可以使工伤保险制度得以持续有效的推行,工伤保险争议依法得到解决,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险法》强化了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措施,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采取“单保护”原则,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个人信息享有知情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劳动者个人信息安全。综观国外对个人信息的立法,借鉴欧盟模式及美国安全港模式的先进经验,我国的劳动立法应从明确用人单位知情权的权利界限、规定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个人信息的规章制度以及设定特定的劳动法责任三个方面,有效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采取单保护原则,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29日《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标志着国家高温劳动保护立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其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以劳动者为本的立法理念,公平、平等地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具有诸多立法亮点,但也存在缺陷,应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权威发布     
《干部人事月报》2010,(12):48-48
人保部:社保须防过度福利 近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包括防止过度福利,我国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由于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的覆辙。胡晓义称,《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从基本国情出发,社会保险首先要体现公平原则,加大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加大社会收入再分配的力度,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但同时体现激励和引导原则,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由于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这样一种覆辙。同时,  相似文献   

11.
记者: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关注民生,着力于社会领域立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成为立法工作一个显著特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就是这样一部标志性法案。请问,社会保险立法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2.
王萍 《中国人大》2014,(17):28-29
进入新世纪,民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也迎来新风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日益成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重点。 近十多年来,民生立法在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特种设备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旅游法、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社会保险法、侵权责任法等民生领域法律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社会救助法、职业教育法等民生领域立法和修法步伐加快,全国人大正通过生动的立法实践助力提升民生质量。  相似文献   

13.
阿计 《楚天主人》2010,(1):43-43
近年来,随着物权法、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社会保险法等重要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并征求全民意见,"民主立法"已成为公共话题。再往前追溯,一系列标志  相似文献   

14.
陈凡 《当代广西》2014,(12):50-51
正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里程碑。《社会保险法》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其中职工社会保险制度是该法的主要内容和当前该法实施的主要方面,该法特别是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和社会保险事业的正常进行。然而,由于该法所涉法律关系复杂,且颁行时间不长,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均不足,这套法律制度还存在多方面亟待完善的问题。本文从该法的立法目的出发,指陈该法特别是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问题,提出改革完善相关立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有关社会保险权益的纠纷不断增多。经过调研梳理,北京一中法院对社会保险领域五类突出的违法行为进行总结,希望社会相关部门、人士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王萍 《中国人大》2010,(3):30-33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社会保险法草案的审议将一个十多亿巨大人口国家的社会保险问题提上桌面,进而展开了对中国社保制度、政策的大讨论,并推动了人大立法与政府工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从草案起草,到国务院审议,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自1994年列入国家立法规划,经过近17年上上下下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和吸收了社会各界的智慧,于2010年10月28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颁布,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法,《社会保险法》将给参保人员的待遇带来哪些改进?又将对现行社保制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刊特约请相关部门专家进行系列解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试用期制度也愈加完善,弥补了《劳动法》的诸多不足,其"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宗旨使得有关试用期制度的规定明显地对劳动者从宽,对用人单位从严。立法的出发点是基于实践中劳资力量的严重不均衡,面对就业压力,劳动者明显处于弱势的一方,但对试用期制度的完善局限于对原有规定的细化,而非根本上的变革,试用期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劳动者依旧经常陷入试用期陷阱,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种情况应从我国试用期制度的立法现状出发,通过明确试用期的期限和次数、试用期的工资标准、"不符合录用条件"等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立法,还是出台重大公共政策,一般都要公开征求意见。如制定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新医改等,都无一例外将草案通过网络、媒体公之于众,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立法,还是出台重大公共政策,一般都要公开征求意见。如制定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新医改等,都无一例外将草案通过媒体公之于众,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