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地人大在监督司法工作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此相伴,在探索监督司法工作中也存在一定误区,突出表现在有些同志经常将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称为人大司法监督工作,认为人大监督个案就是搞个案监督。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论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案监督是人大对司法进行法律监督的方式之一,是事后监督,程序监督和集体监督,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具有直接的法律依据,属于人大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监督手段,个案监督体现了建构有效监督体制,制止司法腐败,保障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合理性,个案监督不但不会损害司法的终局性,而且是促进司法公正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司法权威的树立。  相似文献   

3.
人大监督司法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人大对司法的监督也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法制化作为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和严格程序化的良好的制度选择之一,应当成为人大监督司法的趋势和方向。将人大对司法的监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仅可以制约监督权的行使,而且可以提高监督权的公信力和行使效益。构建人大监督司法的理论框架,总结人大监督司法的经验教训,思考人大监督司法的实现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当前我国实现司法正义的条件和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厉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正义(或称司法公正),是当代中国推行法治所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要真正实现司法正义又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同时也蕴含着一系列价值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确保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权保障是实现司法正义的价值目标;而加强对司法的法律监督则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有力保障。并认为,要实现中国的司法正义,就应对司法体制的一些基本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立法建议和司法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监督“一府两院”正确行使职权是人大监督应有之义,本文从监督司法权行使角度对人大监督权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大的监督有其积极与有效的一面,但应建立保障司法的独立的基础之上,不提倡实施个案监督,指出人大的监督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6.
司法监督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目标的积极迈进,诉至人民法院的各类案件明显增加,人民法院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来自方方面面、各式各样的监督对人民法院公正执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改革和完善对法院审判的监督机制,也成为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少人认为,要解决当前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问题,应该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我国当前存在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的监督、检察院对法院审判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法院审判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等多种监督机制。各式各样的监督对法院审判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是否有助于司法公正?对法院审判监督机制是否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7.
王大敏 《法学杂志》2003,24(3):51-53
在我国人大对司法的监督具有宪法根据 ,与司法独立原则并不矛盾。人大监督应当包括对个案的监督 ,但应当坚持事后监督原则、程序监督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原则  相似文献   

8.
司法监督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河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通过听取和审议公安司法机关执法工作汇报、开展视察、执法检查、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意见建议。认真探索新的监督形式,积极开展司法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9.
人大监督司法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享有的重要职能之一。人大监督司法日益体现出它的必要性和价值性,目前在深入推进司法公正建设之时,应当更加关注和发掘人大监督司法的机能和独特优势。人大监督司法在现阶段显得格外重要,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从人大的视角看,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之强化和充实,需要充分发挥其监督司法的职能。目前中国法  相似文献   

10.
司法独立与司法监督是既矛盾又统一。司法独立要求排除一切干扰,司法监督力图渗透到司法内部加以干扰,但两者的共同价值在于实现司法正义,在根本目的上是统一的。我国存在着党、人大、社会舆论、司法机关内部等各种监督,这些监督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司法独立与司法监督能够"和谐"并处,真正实现司法公平,我国最终必然能够成为真正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人大监督必须依靠可操作性的制度,才能减少随意性,增强实效性,基于此,近年来,定州市人大推出五项措施,切实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10日至12日,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共同主办的“监督与司法公正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保利大厦举行。全国人大、法院、检察院、国内外法学院校的专家学者分别就人大个案监督专题研究、检察监督专题研究、法院监督专题研究、监督与司法公正综合研究等课题及人大个案监督研究报告、检察监督专题研究报告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力求对中国的司法改革尤其是中国监督制度方面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司法机关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法院和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按传统的立法权与司法权分立的观点,这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似乎缺少一定的法理基础。本文即对人大监督的司法的正当性进行了论证,并对人大监督司法的界限和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司法监督资源丰富。主体众多且监督泛化的司法监督易导致司法权难以独立公正行使和监督效果不佳,司法监督资源存在着优化整合的必要性。大力推进法官职业化改革,强化并完善对法院司法权的专业化法律监督路径,弱化并整合对法院司法权的非专业化监督路径,同时努力实现非专业化监督路径与专业化监督路径的良好对接是优化整合我国司法监督资源的一种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5.
《政府法制》2013,(14):10-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这为人大监督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也论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与审判独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化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司法腐败的有效途径 ,提出人大对个案监督实际上是现有法条的含混以及对人大监督权理论上的误解造成的。审判独立虽是从体制上解决司法腐败根源的有效途径 ,但也不能一步到位 ,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及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也无法调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规定“一府两院”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但是,《监督法》的出台,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好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各地人大常委会应以《监督法》为依据,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人大司法监督工作新思路、新方式,把个案监督和信访工作转化为类案办理,把评议司法机关转变为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前置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司法改革的一种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忠民 《河北法学》2006,24(4):7-10
在人大对司法(法院)的监督上,主要应反对以所谓"司法独立"、"法官良心自治"为借口规避监督的观点,同时也应防止以监督权替代审判权的倾向.一种新的思路是:人大切实管好人(法官),但不干预审判行为本身.  相似文献   

19.
魏波 《法制与社会》2011,(8):115-116
对司法权力的监督的问题研究,是研究一个法律监督的问题,涉及到由谁监督,监督谁和监督什么以及针对司法腐败现象而论及司法监督的必要性。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国家的行为要有法可依,我国宪法中明文规定了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当前我们所要做的是,怎样去完善这种监督并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正好督促司法机关依法办案。新闻媒体对司法的报道和评说并不意味着司法独立性的丧失,媒体完全可能具有肯定和强化司法行为,过程和结论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新闻舆论监督也有着延续和强化司法行为的社会效果,促成道德与法律的链接,为司法建立更为扎实的社会基础。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司法民主,也是我国目前的制度框架下,为修补制度性缺陷,解决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问题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人大监督司法之应然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所在。就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而言,司法权依附于行政权,司法不能独立,行政干预司法。同时,司法权在其运行过程中,权力被滥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必将导致司法不公的结果。这种结果不仅损害司法机关的形象,更严重的是法律的严肃性、震慑力将受到破坏,国家的权威就会被动摇。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司法的应有权威与效力是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司法权的正常运行,法律的正确实施,司法的公正,都离不开人大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