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庸是中国五千年来第一个致富的知识分子。除了传说中的陶朱公外,能够同时成为大儒和富翁的,绝无仅有。他不仅是一个著名武侠小说家,更是一个有非凡商业才能的人。对公益事业,金庸出手大方。有次他将一张100万港币的支票捐赠给香港大学,校长接过支票开了句玩笑:“查先生,您忙得写漏了个‘零’吧。”他二话没说,立即又送去900万。家乡浙江,金庸各种各样的捐赠,至少不低于2000万。金庸,本名查良镛,笔名“金庸”系“镛”字一分为二。他的致富传奇,恰似他书中描写的“桃花岛”一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2.
2000年6月.一家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专访。当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幺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问:“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作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民族街武胜居委会搞社区服务着了迷,他们的座右铭是:凡是群众需要的我们就办,凡是能做到的我们就干。有次群众送来一个迷失小孩,让居委会处理。为这件事,大家议论起来,认为孩子迷失,家人急死,如果碰上坏人,结果不堪设想。几个主任一商量,决定搞个迷失服务。搞迷失服务应有个原则,他们研究了4条,叫四个保证:凡迷失的孩子,不论谁送来,保证收下;凡收到迷失孩子,保证照顾好;孩子都有家,保证为迷失孩子找到家;万一找不到亲人,保证为迷失孩子找个好归宿。两年前,他们收了个14岁的女孩,一问家,是麻城县人。问他为什…  相似文献   

4.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美丽而充满浪漫情调的海滨城市,人们往往习惯称她为里约。从里约耶稣山上往城区西南方望去,那是一片高出市区的丘陵,丘陵上布满了错落拥挤的住宅。在阳光的映照下,山坡上的房子俨然成为里约市的一道景观,这就是里约人称之为贫民区的地方,我们的朋友雷滨的“小屋”,就坐落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取得成就的华人都是一本厚重的书,里面记载着人物的传奇和生活的哲理。雷滨也不例外,他现任巴西里约华联会会长、中国全国侨联顾问,凡是与巴西侨界有过接触的人,几乎都知道雷滨。在他略显沧桑的面孔上,有一双睿智的眼睛,举止言谈间让人…  相似文献   

5.
片段金庸     
正有人曾经问金庸先生:"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笑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比"米寿"还大了6岁的金庸——查良镛,在"大闹一场"之后,很安详地告别了人世。我想他是微笑告别的。时间让我们学会了告别。2018年11月12日,在香港殡仪馆,举行了金庸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一位大学者死去只用一秒钟,再产生这样一位学者却要几十年",对金庸来说,亦是如此。一个影响数亿人、影响几十年、影响几代人并且继续影响下去的文化人,是绝不能被轻视、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去年11月9日,香港著名作家、《明报》创办人查良镛(金庸)先生偕夫人林乐恰、儿子查传倜来到阔别了半个世纪的故乡浙江嘉兴市访问。在四天时间里,他们游览南、北湖,观赏钱塘江潮,投资办企业,忙个不停,获得了乡亲们的赞誉。东山再起金庸先生于1993年3月退休。他辞去《明报》董事局主席,将艰辛经营32年的《明报》出售给于品海为首的智才集团。尔后,他却依依不舍这心爱的“江山”,准备东山再起。去年72岁的金庸老当益壮,一次在杭州香格里拉酒店对记者说:“人生总是无常的,生命也不知道哪一天结束,任何事情是没有永远的。”金庸先…  相似文献   

7.
孙天明 《创造》2008,(12):54-54
在中国作家里,金庸拥有最多的读者。凡有井水处皆有金庸小说。然而,金庸的伟大不只是因为他是平民文学的大师。也不只是因为他是香港《明报》的创办人,更关键在于,当古典中国的“庙堂”背弃了“历史正义”时。金庸通过他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江湖”,在那里。“侠”的精神就是“不服从的精神”,这既是寻找“历史正义”的一个通道,也是迈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精神接榫。  相似文献   

8.
一、探人隐私:任何人都有隐私。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块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领地。可是有些人每次和你见面,都要问你年龄几何?收入多少?夫妻感情如何?等等让人厌恶回答的话题。这种人虽然伶牙俐齿,巧舌如簧,但却不知谈话的要领忌讳。一般来说,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如果知道某某事情是他人隐私,便不会去问。反过来说,知道是他人隐私,偏偏去询问者,便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似文献   

9.
谢林 《今日广西》2007,(21):42-43
让5000元变成了10个亿,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现代的创业传奇。然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传奇的缔造者是一位年仅23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0.
40岁以上的人大多会知道杨在葆。他在《从奴隶到将军》、《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等多部人们熟悉的影片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银幕硬汉形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杨在葆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11.
漫谈读书     
潘琦 《当代广西》2007,(18):52-52
那晚看央视《艺术人生》“走近金庸”专辑,节目将结束时,主持人问金庸老先生最后有什么话要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金老先生不假思索地说:“我希望大家能抽时间多读些书,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解除万般忧愁和许多烦恼……”老先生的几句话讲得很平实、平常,但很深刻,可谓语重心长。  相似文献   

12.
去年11月3日,74岁的金庸偕同夫人林乐怡、儿子查传倜抵达台湾,参加为期三天的金庸小说学术研讨会。金庸一入境,便立刻受到海关工作人员明星般的欢迎,除了献花、惊呼之外,不少人还拿着书本要金庸签名,在机场守候的民众更是围观争睹。金庸在台如此受欢迎是有原因的。从去年暑假开始,由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便锐不可挡。单单一出《神雕侠侣》,就有三种不同的版本播出。一时间,“雕热”四散,从电视、电脑  相似文献   

13.
闲话孤独     
在金庸一系列的武侠小说中,有一位神龙不见首尾的重量级人物——独孤求败.单单从名字上,我们便可以猜出,一个人的剑术高超到欲求一败而不能的程度,连相互切磋,寻求破绽的对手都没有,这种人生该是多么孤独.可惜金庸吝惜笔墨,只略微假借他人之口,对独孤求败进行了简单几笔侧面的描写,但是独孤求败的传奇人生却振聋发聩,令许多人膜拜景仰.  相似文献   

14.
我和警察     
我和警察周大新最早知道世上有警察是在书本上,从小学课本上读到了“警察”这两个字,不明白是指什么,问老师,老师告诉说,警察是指背着枪维护公共安全的人。我家在乡村,乡村那时没有警察,附近的镇上有一个公安特派员,可他不穿警服,所以警察在我的脑子里一直没有一...  相似文献   

15.
罗屿 《小康》2013,(2):58-61
城市深处究竟有多少政商名流私密聚集地?它们又有怎样的运行法则?财富圈中的名流聚于会所,又上演了哪些风生水起的传奇?会所,按字面解释,英文为"Club",直译是"俱乐部",指同行业或有共同志趣的人进行聚会的场所。但关于会所,更能阐释其含义的,还是坊间流传的种种"传奇"。金庸小说《侠客行》中有"玄铁令"一说。摩天居士谢烟客武功高强,将三枚玄铁令分赠三位当年有恩于他的朋友,谢烟客重言诺,只须持此令来,便可令他做一件事,哪怕自尽或自断一臂也无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金平回来     
从金平回来,一直介想着有关扶贫的事。 对苦聪人作调查时,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在者米街了上碰到一个30岁左右的苦聪男人,黑黑瘦瘦的,肩上挎着一条布袋。他是者米拉祜乡苦聪大寨村民小组的组长,从山上下来赶街。我知道,对于若干年前还隐居深山的苦聪人来说,有更多的人学会做买卖是一件好事。我同他交谈起来,得知他能编制一种还算有点特色的小竹箩,并且以5至10元的价格在街子上卖.可惜的是有这手艺的人太少 问他 “读过书没有?”他显得很不好意思,只是笑,说“只读过三年,读得太少了,我现在还读夜校,干部带头…  相似文献   

17.
自由和科学     
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相似文献   

18.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一个普通的人敢单独地和一只曾经是野生的华南虎独处一室(除非是小虎刚出生就由人工驯养大的马戏团驯兽员),而我却有这一段传奇经历,这不是童话小说中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很少看电视的人,可是,在四川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老想打开电视机。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我平生看电视最密集的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是我流泪最多的一段时间。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在水泥板的夹缝中露出的那只紧握着一支笔的小手时,我泪如泉涌。人们已无法知道他(她)的名字,无法知道他(她)的准确年龄,也无法知道他(她)是男还是女,  相似文献   

20.
血祭     
洪荒 《台声》2023,(4):107-109
<正>爸爸忽然去世,94岁,身份证年龄102岁,乱世。护理师问我:“你们家族都这么长寿吗?”我不知道,我们在台湾没有其他血亲。战乱、贫穷,我爷爷在大陆37岁即逝,爸爸是家族第一位超过90岁的人。那一天,在急诊室,医师给我看他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我才知道他的动脉又老又硬已脆,正在裂开,心包膜积液填塞,积液,是血。内、外科医师会诊争论是否应该开刀时,我父问我“为什么我在大陆?”他以为他回老家了。我当时很骇异,事后回想却欣慰,这是老天恩慈,他不必舟车劳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