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文化是基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政策、管理制度、知识、技术、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总称。生态文化的目标是倡导健康生活,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生态保护和改善,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异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亚文化群体的人力资本探索方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化理解的结构主义思潮进入学术领域,构建了教育研究与社会结构整合的宏观思路。本文受此启发,立足于少数民族教育在权力、空间、知识等不同社会维度的异质性表征,指出了少数民族教育中的隐性破坏力、学校空间控制对学生的结构性制约,以及地方性知识传播中的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提供了看待少数民族教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及其政治生态学的观点看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系统之外必然存在着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要素。这些环境要素对少数民族基层政权系统的活动内容及方式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制约和影响。少数民族基层政权系统的活动必须充分估计与认识这种制约和影响 ,才能更有效地改造环境要素 ,从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杨素刚 《传承》2009,(4):166-168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其生态文化是互相联系的和相互影响的。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广西民族地区的生态与文化是丰富多样的;研究壮族、苗族、彝族居住区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关系,进一步阐明广西少数民族生态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其生态文化是互相联系的和相互影响的.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广西民族地区的生态与文化是丰富多样的;研究壮族、苗族、彝族居住区生态环境及其文化关系,进一步阐明广西少数民族生态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旧建筑是中国乡土村落文化的代表,当前研究多从建筑美学与城镇化建设的角度谈及少数民族旧建筑的保护、改造与利用,很少考虑到少数民族建筑与乡村聚落空间的公共关系,围绕建筑文化空间的保护治理来探讨少数民族旧建筑的社会关联性,对其民用结构的濒危改造提出了全新思路,反思民族视觉元素保留中历史文化细节的遗落,认为少数民族建筑历史景观的再生利用提供了现代人"反秩序生活"的宝贵经验,指出纪念少数民族旧建筑所凝聚的人类自然生存能力并使之启迪城市生活是少数民族旧建筑保护、改造与利用的根本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作为民族文化体系"地方性知识"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的"神山"崇拜观念蕴含有丰富的生态内涵,体现了各民族群体对自然的关注和敬畏.然而,通过对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念青贡嘎日松贡布雪山的深入考察,却发现:当原本自在为之的少数民族群体通过日益扩大的与外界的各种交往而意识到保护本民族文化之重要价值时,地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体系也正从往昔的一种不自觉的地方性知识体系而演变成为自觉的掺杂了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话语、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重点考察翻译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本文以翻译研究的生态学视角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生态的内在功能和外部功能,即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民族文化翻译中要充分发挥翻译生态系统内外部各生态因子的作用,构建和谐平衡的翻译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杨皓晖  ;曾遂今 《求索》2007,(7):188-189
探讨传播与文化的互动形态,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是传播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以传播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当代电视音乐文化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系统分析了电视传播对于社会音乐文化生态的影响;提出当代音乐文化传播生态的失衡与重建的问题;并进而探寻保持当代电视音乐文化传播生态平衡的对策,进行有效的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丙珍 《前沿》2013,(7):149-152
少数民族生态审美文化的提出结合了民族学、人类学、文学、文化研究与生态美学的相关理论,目的在于探究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生态观及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在全球化视域下,通过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及民族精神等研究,学习潜藏在民族生态文化下的生物中心论智慧及日常生活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2.
精彩论点     
蒋正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根据国际上的共识,生态健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关系的健康,也就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环境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健康既是硬件,包括人和环境的完好程度;生态健康又是软件,是人与物理、生物、社会及自然等外部环境的协同进化关系;生态健康还是一种文化,是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大自然、社会的综合表象。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安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无论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做出怎样的考察,问题要在人类实践中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是人们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浅层生态实践活动,而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则是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必要的实践转向。实践的生态学转向是当代生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地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被简单地归因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或自然生态学问题,也不能被视为由若干独立系统结合而成的复合问题,而应该正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总体性与复杂性。从治理的角度讲,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来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多中心场域治理困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人类和自然依存、共生的复杂巨系统,若要维持这一巨系统的稳定运转,就需要将人类实践行动与文明进步同自然系统的保护与治理同步,积极探索一种基于复杂性思维的总体性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南方少数民族,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他们在特定的生态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征与民族特征的衣饰文化.本文从生态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探讨明清时期南方少数民族衣饰文化的发展特点与特征,说明了衣饰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精神文化的结晶,也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有机辩证联系中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深层生态学的深层生态文化价值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芹 《求索》2011,(1):133-134,118
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哲学,蕴涵了丰富的多元文化智慧。本文在深入探讨奈斯的深层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深层生态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平等主义以及深层生态文化价值的自我实现,并揭示了深层生态学的文化价值观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与其他社会现象如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发生作用而呈现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形态。这些价值形态不仅构成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 ,而且映现了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并使其从来不满足于达到那种空洞意义上的普遍主义。据此 ,本文探讨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形态的内涵和外延 ,以求解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价值的结构及其内核。  相似文献   

18.
论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认为人类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主要特点在于关注点从生态学单纯针对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等的研究转向了对人与自然的关注,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又体现:使生态学从研究自然的学科到与人文交叉研究的学科、使生态学从关注小环境到对大社会的关注、使生态学从有机论走向生态人文主义、使生态学从生态中心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20,(3)
海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千百年来海南少数民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生态优势是海南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有益于拓展、推进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创新海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高校有关科研人员要加强对海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和梳理;二是政府要重视并制定有效措施保护海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发展的物质形态和观念习俗;三是少数民族要增强传承创新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消费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主食副食的生产消费及饮食民俗方面,阐述与探讨了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活动与特点,以从更多方面反映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状况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