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是一个小小的岛国,然而,建国三十多年来,发展神速,经济繁荣,并且为新加坡华文文学(以下简称新华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拓展了一片蓝天。厦I*鸳江出版社出版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新加坡卷),集新华文学30年之大成,是新华文学的缩影,在新华文学发展史上,具有  相似文献   

2.
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在中华文化的逻辑发展上 ,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文学不同的运动轨迹与存在形态 ,形成台湾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性格 ,并为台湾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范式。而台湾的海外知识移民形成了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群 ,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收获和代表 ,深远地影响了欧美华文文学的发展。东南亚华裔青年学生到台湾留学 ,以及台湾作家到东南亚华人社会讲学、参与文学营等活动 ,扩大了台湾文学对东南亚的影响 ,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中的台湾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华文文学起步很慢,加拿大华人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有文学作品问世。冷凝的小说《蒙特利尔之冬》是第一篇加拿大华文文学作品,她标志着华文文学的诞生。加拿大华文文学在七八十年代得到大发展,作家越来越多,社团越来越多。今后加拿大华文文学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华文文学是华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新移民的增加,海外华文文学呈现出中西文化在新层面的碰撞与磨合。不久前,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侨办)主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聚集了严歌苓、尤今、汪国真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海内外华文作家,共同探讨华文文学的未来。这个旨在广泛团结五大洲华文文学界人士,促进全球华文文学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凝聚全球华文文学界力量,更好  相似文献   

5.
云南大学东南亚文化暨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于1991年11月.该研究室利用云南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和毗邻的有利条件,在广泛研究世界华文文学的同时,着重研究东南亚文化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以来,先后派出研究人员出访缅甸、泰国和新加圾,搜集有关国家作家的作品和资料.又派出研究人员到泰国讲授汉语,研究泰国的文化艺术.还派人学习缅甸语、泰国语.与此同时.该研究室还先后多次与泰国、新加坡、缅甸、老挝等国作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料交换.这些活动,不但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作家的联系.而且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研究室分设东南亚文化、东南亚华文文学、东南亚新闻事业三个研究组.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1人.研究室成立虽然只三年,但已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编印了内部资料集17集,翻译了《缅甸诗歌选》、《缅甸小说选》、《缅甸文学论文集》各一本,出版了《东南亚文化论》和《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两部论文集.其中,《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一书,为国家级课题.此外.该研究室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还在国外及省内外报刊上发  相似文献   

6.
王瑞阳  唐金栋  侯印国 《台声》2014,(12):60-61
<正>11月2日,以"承传与新创:新世界世界华文文学发展的可能性"为主题的第三届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开幕式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这也是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首次在大陆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新地文学发展协会、南京大学联合主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教授主编的《世界华文儿童文学大系》,已于近日出版发行。该《大系》共收入台港澳及散居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等地17个国家和地区的269位华文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台湾地区的作者占半数以上。按不同文体,编辑为童话篇、小说篇、散文篇、诗歌篇、戏剧曲艺篇和科学文艺篇,总计130余万字,分上下两卷,精平装印刷。 该《大系》由开明出版社策划并出版,选编工作始于1991年6月。选编成书过程中,曾得到过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儿童文学工作者的鼎力襄助与热情支持。选编这部《大系》,将在世界华文文学的交流与研究中别开一种新生面,既有利于集中展示各个国家、地区华文儿童文学多姿多彩的多元风貌,从世界性的角度,浏览与检阅华文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与美学精神,以体现出华文儿童文学的“全球意识”,同时又有益于促进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提升与整合,通过华文儿童文学所反映的全球性华人的广阔生活,看到五千多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根基和巨大的精神凝聚力,从而适应人们的“寻根情结”。当然,选编这部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华人的未来一代、希望他们在阅读丰富多彩钩华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真善美的艺术陶冶,成长为既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眼光,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石晓媛  孙塔娜 《前沿》2012,(7):178-180
本文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无双传》这两部文学作品作为参照,分别从两部作品的情节和写作目的;两部文学作品写作时期所经历的文化和思想运动及对其的影响;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其深远的影响;两部作品描述的现实问题;两部作品的内容;两位作者在当时社会作为文人的地位;作者所处的国家各自所信奉的哲学思想;作者所处的国家对人的约束方式等方面来浅析中西文学乃至文化的异同之处,从而促进双方的了解,最终达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马)华文文学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其中一大延续点,但是与中国文学不尽相同,其中一大差异在于华人方言与当地语言的渗透。本文以《马华新文学大系》(1919-1942)中的两册小说集为文本探讨对象,从华人方言、华语、马来语和英语词汇的搜集,探讨战前新马华文小说中非典型汉语的词汇使用。小说集的创作群是来自中国和新马当地的华人作家。研究发现大多数词汇来自粤语、闽南语、当地华语、马来语和英语。方言和地方语言词汇的穿插使用让新马华文小说呈现不一样的面貌,独具浓厚的南洋特色。  相似文献   

10.
陆然 《八桂侨刊》2009,(4):53-56
1999年6月,印尼民主大选后产生了以瓦希德和梅加瓦蒂为总统的改革政府,他们颁布的最突出的一项政策就是废除了钳制言论自由的新闻部,因此,印尼的新闻界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华文书报自由发行,华文文学蓬勃发展,华文学习班和正规学校纷纷创立,为印尼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评价新世纪文学的价值,我们不仅要考察新世纪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和文学传播的新变,更要仔细辨析和深刻领会新世纪文学内在精神维度的变化.如果忽视文学内在本质性的诉求,而以作品创作数量的繁荣、文学版图的扩张代替文学内在价值的判断,我们就可能本末倒置并错过对新世纪文学价值的真实认知.  相似文献   

12.
二战前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曾一度蓬勃发展,但二战后尤其在1965年新加坡建国后华文教育却逐渐走向阶段性衰落。为什么在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奉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中华人的母语教育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将从新加坡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国内状况这两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月如 《青年论坛》2006,19(4):144-146
五四初期崇尚浪漫主义,以译介英国作品为主导;中后期注重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译介,俄国及弱小国家的文学译介成为时代风尚。译介题材的嬗变趋向主要是受到时代语境的具体诉求与传统惯性的双重挤压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要建构具有文学通史意味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应该把鸦片战争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时间上限。要围绕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这一叙述主线,按照经典化、互补性和"一体多元"的原则对不同文学板块进行整合。同时还要把台港澳以外的部分海外华文文学纳入文学史视野。  相似文献   

15.
马丽娣 《前沿》2013,(4):139-140
莫言的获诺奖作品《红高粱家族》(RedSorghum)受到国内外广泛评介,通过观照莫言作品与其他西方国家重要文学奖项获奖作品,可进而探究莫言作品获诺奖的根源所在,寻求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互理解的对话通道,使中国文学更快更广接轨世界文学。本文选择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理查德·鲍尔斯的《回声制造者》(孤eEchoMaker)和英国布克文学奖获得者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Wolf Hall),简要论述三部作品的可观照性之后,从作者主体性方面来进行观照,探讨中国文学在向世界文学国际标准化过渡中的融合及至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16.
这一段话,是莫言的由衷之言,也触及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学如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应大力加强翻译工作。莫言获奖,译作家们功不可没。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译介至国外的数量第一人。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16种译本,长篇小说《酒国》有6种。试想一下:莫言的作品如果没有瑞典文译者陈安娜和瑞典的汉学家、出版家伦纳特·伦德贝里的努力,没有翻译家架起一座中国文学通往世界文学的桥梁,那么,莫言的获奖将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7.
尹雪梅  ;廖才高 《求索》2008,(6):184-185
西方传统文学以人为中心,将自然排除在人的道德关怀范围之外,导致了传统文学与自然生命伦理的截然对立,这是西方人本主义主导下的传统文学的伦理缺陷。生态文学于是对传统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度的重新审读与评价,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自然生态新纬度,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范式。然而,对待传统文学与生态文学,我们应该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从“文学生态链”角度考察与判断西方文学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使传统文学和生态文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自的哲学导向。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崇尚、学习、研究和推广中华文化的热潮,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一是发展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蓬勃发展,华文学校激增,目前全马已有华文独立中学60所、华文小学1000多所,除华族学习华文外,马来族和印度族也加入学习华文的行列。在新加坡,去年10月,吴作栋副总理在接受《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打算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海外包围内陆的道路,外围根据地对革命派与被革命派来讲都极为重要,南洋新加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双方舆论争夺的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是新加坡华文报发展期的开端。这期间,尤其是从1905年到1911年,保皇派(或曰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新加坡以华文报为阵地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政治论战,带来了华文报的滥觞。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皇权的结束,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也次第平息,蓬勃一时的政论报纸也因此日渐式微。辛亥革命后,与中国革命运动相关联的华文报日渐减少,目前学界有所记载的有三份,分别是《振南日报》、《国民日报》、《民国日报》。但是笔者查阅《新国民日报》,发现在20世纪20年代,新加坡还有一份被学界轻视的华文报——《南铎日报》。本文拟在《新国民日报》视野,围绕双方的一场笔战管窥《南铎日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快速跨进了消费社会,因此文学与消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并且出现了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学。消费时代都市文学具有作品内涵缺少丰厚深度、作品缺乏张力、写作的平面化、放弃中国文人历来写作时的人格化和主体化眼光、游离于社会矛盾之外等特点。消费时代都市文学应该把人文精神和生存现状结合起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