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洛伊德把人的发展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即动物的人,“自我”即有自我意识的人,“超我”即有高尚境界的人。“本我”的人终身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如同牲畜,不知一生之所事;“自我”的人,有自我意识,个性明显,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超我”的人,超越了自我,胸怀宽广,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时刻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铭记心间。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是一个不断递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经历的过程和能达到的目标。特别是从“自我”到“超我”,有些人通过自身修养达到…  相似文献   

2.
称谓一议     
我刚转业时,分配在县委宣传部担任副部长,别人则叫我“唐部长”。我总是老实相告:“我是副部长,不是部长。”别人听后,不是以为我是假谦虚,就是窃笑我是迂夫子。久而久之,我也只好入乡随俗,接受了别人对我的“提拔”和对别人的“提拔”。在称谓方面,除了称职务时省去“副”字之外,还有许多称呼也在不断地演变与“进步”。比如对干部(领导)的称呼由“同志”而“公仆”而“父母官”,甚至称为“老板”。还有的叫局长、厅长为“局座”、“厅座”。真是五花入门。以后还会叫出什么新花样来,实在难以预料。就一般情况而言,时代和人…  相似文献   

3.
人世间的书,多如恒河沙数。于是,喜欢读书的人,便有了“书海夜航”、“书林折枝”、“坐拥书城”、“书山探宝”等等美丽而雅致的说法,使我深深向往。 遗憾的是,我不是博览群书的人。我的青少年时期,可说是书荒的年代,没有多少书好看,参加工作后,虽意识到自己读书太少想补课,但“谋生无奈日奔驰”,静下来读书的时间也很少。因此,对于我来说,“书海”太浩茫,“书林”太广袤,“书城”太幽深,“书山”太高峻。书  相似文献   

4.
我是《党风通讯》的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写好“动态与信息”稿件的同时,每期杂志到手,我定要翻看个遍,并被她的思想性、可读性、实用性所吸引。在我从事劳动人事工作六年来,可以说与《党风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意蕴深邃的“评论”,启迪了我的思想;高屋建瓴的“领导论坛”、“本刊专稿”,使我深化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认识;紧贴现实的“陇原风范”、“焦点透视”、“调查与思考”、“企业之窗”、“案例纪实”,引导着我思索目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症结和出路;感人肺腑的“‘纪检情怀’有奖征文”更使我坚定了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5.
“背景”一词,原本是指舞台上的布景或摄影棚里衬托主要事物的景物。如今,这“背景”一词已经演变成了社会上特别是官场上的专用词,指“后台”。这个“后台”又决非等闲之辈。于是,“看背景”就成了官场上某些人的一种“准则”。由此我联想到,近年来不少腐败现象的出现都与重“背景”、看“背景”有关。有的人之所以“官运亨通”,除了其他因素外,不能不说是某些领导看“背景”用人的结果。正是看到了“背景”这种神奇的功效,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才千方百计地打出“我是某某领导的干儿子”、“我和某领导很熟”、“我是×××的儿媳妇”之类的幌…  相似文献   

6.
有位出名的小学校长,为了把学校办好,每天“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既然声名大噪,少不得被外面拉去开会、演讲、访问、赴宴,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有一天他忽然感慨之至,对我说:“我觉得我已经不识字了。”所以我曾说我们用“残生”读书写作。古人也说“三余”读  相似文献   

7.
何谓“诌弹”?这恐怕连《辞海》、《辞源》等工具书中也难找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荀子·修身篇》中来理解。 《修身篇》中有关警惕阿谀逢迎的一段话是:“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能正确批评我的人,是我的老师;能正确表扬我的人,是我的朋友;谁来阿谀逢迎,就是在坑害我。荀子对阿谀逢迎者是深恶痛绝的。 古文之“谄”,谓之“巴结”;“谀”者,谓之“行好”。“谄”、“谀”连用,泛指一种阿谀逢迎的恶习,即我们通俗说的“拍马屁”。荀子称它为贼,我们称它为一种精神的糖衣炮弹。若要给它一个型号,“谄弹”是也。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母亲让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这孩子将来是个当官的料。”算命先生纯属“瞎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部队被作为当官的“料”培养,结果没能当成“官”;80年代初,我考入国家干部行列,但还是企业里的副职。可是,别人的“官”越当越大,我却是“官”越当越小,从副科级“升”到正股级,别人在仕途上“前进”我却在“倒退”。为我“鸣不平”的人都说我最大的“缺点”是不会看领导的“眼色”行事。  相似文献   

9.
转眼间,我到这所小学做班主任工作已有三年了,所接的班都是那种属于“名声在外”的班级,而我自身也经受着一次次的考验,压力之大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对付这样的班级,我有自己的“绝招”,那就是“标尺”、“信任”、“阳光”——我惯常使用的“三板斧”。  相似文献   

10.
“借光”     
人怕出名猪怕壮.俺家最怕受表扬。白从上了光荣榜,大伙儿争肴来“借光”:乡里筹建托儿所.j迅知我买‘、‘让‘企床”;县城举办运功会,我“捐”球社二百双;中学求我买彩电.规定址差是“三洋”:“参观”“学习”脚连脚,都说爱喝银耳汤可怜我这万元户,上天人地没处粉却“借光”@罗  相似文献   

11.
看到身边一个个同龄人得到提拔、重用,妻子就忍不住直埋怨我,不去“拉拉关系,走走后门,活动活动”。可我仍固执己见,在尽心竭力地搞好本职工作之余,大多时间都花在了读书、写作上,无暇、也不屑“活动”。 平心而论,妻子并不是“权”迷心窍的人,不然她不会嫁给我这个从农村来的穷小子,她看重的是我的能力、才华,她的“怨”,或许是受了时下某些人“以权位论英雄”观点的影响,抑或是为了我的长进不大感到有那么点“冤”。  相似文献   

12.
他曾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阴阳先生",骗人的勾当干了20多年?后来,他又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柚子大王",带富了方圆几十里的众乡亲?他的人生感悟是--我是四川省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人。我的父亲解放前就是有名的阴阳先生,经常被村民请去“捉鬼”。为了让我有一门谋生的手艺,父亲每次都要带上我,时不时教我一些“东西”。父亲去世后,不到20岁的我便继承了父业。什么“化水祛病”、“过关”、“捉鬼”样样都来。其实这都是些骗人的鬼把式。就说“捉鬼”吧,哪家的大人、娃儿长期生病,往往怀疑是被鬼缠上了,就把我请了去。我先拿个空坛子放…  相似文献   

13.
吴明 《党史纵横》2006,(2):41-41
过去一听到“德国”一词,往往让我联想到电影上的“纳粹”“、法西斯”和“希特勒”,眼前就出现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暴行。当我漫游德国以后,我又认定如今的德国人是那么热情诚挚、友好善良。修改教科书在“二战”中,德国是侵略国,也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国家。如何客观而公正地书写  相似文献   

14.
珍藏荣誉     
如今收藏成热.什么邮票、门票、纪念章等等,均成了不少人的收藏爱好.如若有人问我喜爱收藏什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荣誉”.而且我还会告诉你,我的“荣誉”收藏如今煞是可观,奖状、证书、奖章等达176件之多. 我收藏的第一个“荣誉”是“上山下乡干革命”的第二年获得的.那是一张纸  相似文献   

15.
陆定一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定一是我的老领导,自我到中宣部工作起到“文革”爆发时的18年中,我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 1966年,毛泽东称中宣部为“阎王殿”,并且发出了“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号召,陆定一就成了“大阎王”,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阎王”身边的“大判官”。“大阎王”被打倒了,他不再领导我了。但“文革”后他从被关押的地方放出来,见面时我还是叫他“陆部长”,一直到他去世我都没有改口。  相似文献   

16.
清泉洗心     
一算“政治账”,我自毁前程。 二算“经济账”,我倾家荡产。 三算“名誉账”,我身败名裂。 四算“家庭账”,我夫离女散。 五算“亲情账”,我众叛亲离。 六算“自由账”,我自陷牢笼。 七算“健康账”,我身心交瘁。  相似文献   

17.
我认识郭瘦真纯属偶然。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我在“五·七”干校专案组从事审查“文革”中揪斗出来的“叛徒”、“特务”、“走资派”的政历。因此,经常在省内外的监狱、劳改场、看守所找知情人调查了解。郭瘦真当时已年过七旬,组织上早把他接回广东省文史馆当馆员了。因此,我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也是《当代党员》的忠实读者。我觉得《当代党员》越办越好,很有特色,我很喜欢,特别是“当代论坛”、“特别报道”、“特别策划”、“当代风采”等栏目,我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19.
一往情深     
在当今林立的报刊中,如果有人问,“你最喜爱哪本杂志?”——我便会毫不犹豫地说:“《共产党员》!”我喜爱《共产党员》,它不仅思想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新颖活泼。它陶冶我的情操,净化我的心灵,激励我奋勇向前!难忘那“先锋战士”、“大地星光”等栏目中  相似文献   

20.
一丫丫者,即爹爹也。儿时,刚会发音,大人就教我喊“爹爹”,而我却发出了“丫丫”之音。从此,全家都跟着我喊起“丫丫”来。后来长大成人,外出工作了,我给父亲写信时,仍旧沿用这一称呼:“亲爱的丫丫”。他复信落款也是“丫丫”。“丫丫”成了我们全家对他的惯称。我的父亲萧华清是个革命的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北师大教育科英语系。他心地善良,慈祥和蔼。他在学校任校长、教师时,重视人才,视学生如子弟,爱护有加;在家中也特爱子女,我很少见他吹胡子、瞪眼睛、发火打人骂人。小时候,我很调皮,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只是有时在屁股上轻轻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