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职责本位论初探——行政法理论基础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是既统一又并非平列的关系 ,控制和消弥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等 ,公民权利本位在行政权行使者身上应倒置于职责 (义务 )本位 ,依法行政是行政职责的核心 ,更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并便于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行政管理以实现权、责、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研究生院办公室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坚持科学管理,实行科学决策,重视综合效益;建立岗位责任制,坚持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贯彻科教兴国、开创教学行政管理的新局面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对行政不能行为的几点思考周涛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基于行政职权或行政职责所实施的,能实际影响相对人一方权利、义务的作为或不作为行为。学术界通常以行为是基于主体职权还是主体职责,将具体行政行为分为职权行为和职责行为。以行政主体行使职...  相似文献   

4.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司法部、建设部《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范畴,且与《物权法》、《继承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不能成为房屋登记主管部门不履行房屋登记法定职责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根本的就是要依法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建设。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膛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一要求深刻说明了加强国有资产相关法制建设对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在法制轨道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已迫在眉睫,本文拟就如何建立国有资产法律法规,加强国有资产法制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龙翔 《中国监察》2009,(10):44-44
构建权责对等的问责体系,保障政府依法行政的执行力。行政问责以责任体系的建立为基础,应依照职权相应、权责相等、错责相当的原则,建立与制度化、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体系相衔接的问责体系,既保证问责的公平性和可预期性,又保障行政管理体系的可控性。要设定行政行为的边界,明确不同部门、不同类别公务人员的不同职责,做到行政问责的依据与依法行政的职能设置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张影 《行政与法》2000,(4):26-27
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是新罪名,笔者就其特征及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一 关于本罪之客体。本罪的直接客体为复杂客体,应当包括相关人员的职务行为正当性。本罪具有渎职罪的特征,只是所渎之职非管理国家公共事务之职,而是管理国有公司企业之职,负责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职。相关人员必须谨慎、勤勉、公正地行使上述相关职权。严重不负责任和舞弊行为违背了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本罪客体还应包括资产…  相似文献   

8.
第一条 为了统一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证》(以下简称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证),规范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行为,促进新闻出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证是新闻出版行政执法人员履行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职责的有效资格和身份证件,各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领、使用。 第三条 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证由国家新闻  相似文献   

9.
胡琪龙 《法制与社会》2011,(22):116-116
行政垄断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出现的,作为我国特殊国情所有的一种特有垄断形式,由于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不完善的机制,给了行政垄断以生存的空间。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行政垄断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而且不正确的政绩评价制度和利益驱动也是导致行政过度干预经济的原因。如何设置反垄断机构,取缔行政垄断的措施也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渎职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所指的“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一概念涵盖了不可或缺的两个层面:首先,“国家机关中”,即在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职能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中的人员;其次,“从事公务”,即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组织、领导、监督等活动的人员。笔者认为,依法行使行政职责的事业编制人员,虽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也应成为渎职犯罪主体。   现实中,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行政职…  相似文献   

11.
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商标与商号的构成和功能相似性,行政管理,权利保护的地域性,利益驱动,法律规范尚存不足等。主要解决办法是遵循保护在先权原则、禁止混淆原则、利益均衡原则、诚实信用和维护公平竞争原则;完善法律规范,加大不诚信成本;改革企业名称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全国统一商号检索系统和商标与商号交叉检索系统;加强商标与商号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国有企业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少数管理干部的失职行为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根源。管理干部失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产权制度的弊端导致管理者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 传统产权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端:企业的产权主体形同虚设,产权关系模糊,权责关系不明确。在这种体制下,一部分管理者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始滑坡,忘记了自己肩负的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其职责,管理松懈,有章不循,甚至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使企业管理秩序混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负面效应导致…  相似文献   

13.
近期,河北省把廉政风险管理、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相融合,建立起以行政权力运行风险防范、监控管理、效责处置三个系统为框架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增强了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是完善具有河北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探索。围绕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关键环节,建立环环相扣的制度运行机制。一是建立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防范机制。在行政权力行使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预警防范措施。通过查找廉政风险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是有限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仲裁制度是一项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法律制度。在性质上,仲裁既非司法行为,也非行政行为,而是一种法律服务;仲裁机构是民间机构,仲裁费是在统一、开放、非垄断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服务性收费。目前,我国将仲裁机构仲裁费定性为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既缺乏充分的依据,背离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应当进行改革。文章认为,我国仲裁机构仲裁费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企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加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是律师事务所规模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专业化水平,创品牌所的重要条件。所谓管理当前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二是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三是律师事务所的自律管理与律师自身的自我管理。前两者的管理,是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大环境,具有政策  相似文献   

16.
改革执行权的设置,科学合理分配法院执行权。笔者建议:1.现有人民法院的执行庭设置和称谓不变,但其职权和人员发生变化。执行员改称为执行法官,执行法官只负责涉及执行中实体纠纷和程序问题的裁决,其人员数量也相应减少。2.现有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机构增加行使执行权的职责。司法警察负责执行程序中具体执行事务的处理,即除执行法官职责以外的其它执行事务。3.执行庭与司法警察机构除了一般的工作联系以外,有互相监督之责。执行权分配改革的依据是:1.执行权具有行政权特征的性质决定了执行权应该进行科学的分配。执行权是一…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主体义务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义务对行政法关系乃至于行政法治的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与行政法中的"权利"和"权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行政法学界历来重视对后两者的研究而忽视了前者,没有给行政主体义务以科学的定位,这不能不说是行政法学理论的一大缺憾。行政主体义务的成立,必须有法律或职权上的依据,有行政法上的义务形态,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主体,有完成义务的行为能力;行政主体义务在法律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一个复杂的义务链条,是管理义务与服务义务的统一,是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是职权义务与行为义务的统一,是法规义务与契约义务的统一;行政主体义务对行政职权定"责",对行政法关系定"性",对行政行为定"量",对行政救济定"度"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合议庭是人民法院的一级审判组织,是行使审判职能的基本组织形式,为适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使合议庭的职与责相统一,本文仅就合议庭的职权问题谈点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基层检察院对司法警察的管理方式有多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既不利于司法警 察职 能的发挥,背离了法警工作的定位,又不利于使检察官专注于法律监督工作。改革的方向是 ,构建“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法警管理模式,确保法警工作保障性的实现,合理配置警 力,这对加强内部制约也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县级司法行政工作是指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司法行政职能的程序、措施、人员、保障、效果等方面情况。县级司法行政工作是整个司法行政事业的根基所在,是司法行政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县级司法行政工作,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