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创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时期,毛泽东又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且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问题,取得了一些正确的、宝贵的成果。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5 6年到 1976年 ,毛泽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高领导人 ,在这二十年中 ,毛泽东领导党和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 ,力求走自己的路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进行了艰辛探索 ,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阐述 ,形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一、率先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任务195 6年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当毛泽东领导…  相似文献   

3.
陈晋 《党的文献》2015,(2):77-81
《毛泽东年谱(1949—1976)》全面地记述了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27年间的思想生平和业绩风范,为理解毛泽东与中国道路的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学术支撑。这部年谱从三个方面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客观记录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真实呈现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是如何进行理论创造的。可以说,毛泽东那一代人的理论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作了理论准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在建国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对中国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宝贵探索和艰辛的开拓。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生与构建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们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的科学思想观点,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在探索中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晚年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关于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倾向社会历史原因,有的侧重国内外条件,有的把握经济因素;但很少有人涉及毛泽东自身因素。本文拟从个人因素角度把握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1956年到1976年,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二十年的探索,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骨干和专业人才,而且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可以说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取得的正确经验和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其失误及教训的纠正和借鉴.研究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认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在建国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对中国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宝贵探索和艰辛的开拓.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生与构建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们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中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探索是有卓越贡献的,为尔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了先河。但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正确认识、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宁义理论与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探索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经济领域的几个主要关系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光辉思想。他在总结苏联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忽…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晚年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关于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倾向社会历史原因,有的侧重国内外条件,有的把握经济因素;但很少有人涉及毛泽东自身因素.本文拟从个人因素角度把握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借鉴和反思苏联模式的基础上,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终找到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成路径,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在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八大前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全方位地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许多见解是党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良好开端,含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具有量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命题,但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赢得最终胜利,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根本前提;基于我国国情探索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为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制度之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的若干思想,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石;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的全方位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因此说,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奠基者。  相似文献   

14.
秦慧杰 《世纪桥》2008,(17):53-56
本文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社会基础,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为阐述问题的出发点,概述了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总结出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对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半个世纪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江泽民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继承者和开拓创新者。  相似文献   

16.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志愿。毛泽东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集大成者和总设计师。 毛泽东是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具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后面临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引领者和奠基者,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其中包含着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思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思路和宝贵经验,对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4月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艰辛的开拓过程。毛泽东运用马列主  相似文献   

19.
李捷 《前线》2013,(12):110-113,117
毛泽东为新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最终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邓小平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还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探索,经历了20多年的坎坷,他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勇敢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不少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观点。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的困难在于,他的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