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方言”是“行业方言”的继续延伸,“社会方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文化,不但不受社会阶层的限制,甚至可以打破区域性的局限,自成体系地产生新的“社会方言”语种。通过改革开放扩大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优化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文化心理环境,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包括“行业方言”、“社会方言”在内的我国“第二代方言”进行强力的引导,使之尽快演进成为我国语言现代化的标志——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扩大我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60年社会主义辩证实践的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社会主义信念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强大精神支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3.
30年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社会不仅由此走出了濒临崩溃的困境,而且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深刻变迁,实现了前所末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所以如此,既是国内社会矛盾发展以及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具备改革开放条件以及利用这些条件的必然趋势。同时,世界形势和平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便利条件。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勇敢、睿智、果断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5.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凭着对中国人民深切的爱,以及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洞察.通过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大大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谈话的中心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社会转型加速,打开国门融入世界,社会流动加剧,社会分化明显,单位制被打破,民生问题受到广泛重视等等。中国社会巨变之根本动力,就在于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7.
协会组织在公共治理体制中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现代治理理论,协会作为一种自治性的法团组织,它在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中应该有合法和稳定的地位。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得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在转型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和引导的积极作用。我国社会团体发展的实践也昭示着,只有在政府主导的框架下,自治团体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相当程度地将公共治理理念付诸实践,并体现在中央政府大力提倡的完善社会中介组织,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指导思想方面。由此可见,“合作主义”的公共治理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未来治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种内在统一决定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能够而且必须做到良性互动.改革开放作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深刻体现和着力实现这种内在统一和良性互动,才能使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才能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进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将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良性互动作为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大扩展了人们的社会流动空间,同时也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横向和纵向的社会流动机会。横向的社会流动改变了人们的职业生活,纵向的社会流动又使人们的阶层地位和社会地位发生变化。自改革开放至今,社会流动机会之多,社会流动速度之快,社会流动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使当代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思想文化建设焕发生机活力,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国防和外交事业大发展,中国共产党提高了执政能力。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使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基本态势已从稳定态向亚稳定态转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粗放、被动、无序、低效、线性、一维等方法已经远不能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基于“适切”原则的社会管理模式应在社会信仰、协商机制、基层建设、问责制度和网络舆情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这种调整从根本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政治经济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等,其中,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发展的实质是政治系统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与职能,以形成政治系统与社会各子系统之间协作发展的规范边界。边界政治是一种秩序政治、均衡政治和参与型政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已经凸显了边界政治的主要特点,具体体现为:秩序型政治的构建逐步走向完善;均衡政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参与由形式向实质过渡。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干部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革命性集团到现代官僚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和原有政治体制的相对稳定使得中国的干部体制呈现了一种新旧体制共存的双重特征,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僚制度。向现代官僚制的进一步转型有赖于市场经济的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邓小平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是当前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虽然社会主导价值观并未发生什么变化,但其主流价值观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总趋势表现为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不断地由矛盾状态向两者的一致趋近。而实现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一致,防止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冲突和对抗,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使中国意识形态面临“非传统”与“新传统”的悖论.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传统又一次遭遇空前涤荡;另一方面人们日益渴望以传统重建社会生活的基本同一性,30年改革开放也正在形成某种“新传统”.制度意识与意识形态主张之间的不平衡,伦理与道德之间的不平衡,市场经济观念与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之间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总体道路,它由四条具体道路汇合而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9.
论贯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贯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范畴,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历30年,在改革开放第四年我国制定了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现行宪法对我国经济制度做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实际的规定,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我国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宪法中部分条款已明显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管现行宪法制定至今已经过四次修改,但小规模的修改没有完全修正宪法条款过时的状况。因此,从宪政研究的角度针对现行宪法中一些过时条款作逐一疏理和分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