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1.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明的哲学精髓到底是什么?无需旁求,中国之“中”的“国姓”便昭示着古今往来中华民族的最大共识和最高智慧.在当代文明体系中,中国文化如何立“中”之大本、求“中”之境界?一言概之:构建“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或将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世纪是文化大发现的世纪.西方世界文化大发现的趋势和结果是经过由韦伯开启的学术路径,完成对以基督教为精神家园的西方文明的“理想类型”的合法性论证,最终将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全球化”的理念和文化帝国主义的现实.在文化已经上升为欧美世界的国家战略的时代,面对发展与幸福冲突的世界性文明危机,只有“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才可能使中国文化发展回归于“中”之“大本”.为此,中国文化战略必须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制度层面确立国家的文化意识或文化自觉并厘清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实现新的伦理启蒙和伦理觉悟.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面临一对十分尖锐而又至关重要的矛盾:现代化与民族传统。道德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也是道德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的道德是没有存在根据和发展前途的社会惰性力量;而任何现代化的道德总是奠基于一定的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并以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的,超越于民族社会的道德只能是灰色的理沦。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现代化,但这种现代化只有与扬弃了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相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苏、新疆、广西三省(区)的调查信息显示,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多"呈现以下特点: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观念或文化结构多样多元;文化的主流形态多样多元;文化感受与文化评价在在悖论中呈现为多元多样;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的影响因子的多元多样;文化多元多变中的稳定因素结构多元."一"的特点表现为:中国社会伦理型文化的性征没有根本改变;"前示型文化"或"前示型社会"的特质没有根本改变;"五四"以来主流文化的三大基本结构没有根本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心理和文化意识中地位尤其是文化主导地位"变"了,但意识形态的作用得到一定肯定;传统文化仍得到高度认同;文化时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不是深刻和持久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道家从文明的开端就参与了中国民族的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建构,是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与中国伦理精神最重要的原色之一。道家伦理具有重要的精神哲学意义。道家为中国伦理提供本体论基础,弥补了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本体缺失的不足;道家的隐世避世为入世的伦理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使富有弹性的安身立命基地的建构成为可能;道家在儒家的人伦原理之外提供了一套扬弃人生和人伦矛盾的人生智慧。但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中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人格构造中难以弥合的内在分裂,道家伦理在中国伦理精神的体系中终不能成为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5.
"道德世界"是与"伦理世界"相对应的意义世界."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关系的概念基础,是道德哲学体系中"伦理"与"道德"的概念区分.在现象学与法哲学体系中,伦理与道德具有迥然不同的地位.道德世界是以道德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所构成的内在的德性世界,由此形成"道德世界观"."冲突"与"和谐"是道德世界的两个基本事实,应当以和谐为文化基地,确立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是道德的和谐,道德世界的和谐具体展现为道德和自然之间的和谐、道德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和谐.现代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和伦理精神,必须进行辩证复归,扬弃社会公正与个体德性、道德与幸福、义与利的对立与冲突,建立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伦理道德方面,最不满意的群体是哪些?"74.8%的受调查者选择"政府官员",其次为"演艺娱乐圈"(占比48.6%)、"企业家"(占比33.7%)当今中国道德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基本问题是什么?自2006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使中国意识形态面临“非传统”与“新传统”的悖论.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传统又一次遭遇空前涤荡;另一方面人们日益渴望以传统重建社会生活的基本同一性,30年改革开放也正在形成某种“新传统”.制度意识与意识形态主张之间的不平衡,伦理与道德之间的不平衡,市场经济观念与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伦理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体系中,科技与伦理,是表征"物理"与"人理"的两种智慧形态。在智慧的层面,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借用宋明理学的学术语言表述,就是:理一分殊。二者"理一"于人类的最高目的与终极价值,"分殊"于人类价值体系中的不同取向和对于世界的不同态度。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以及不同文明体系中,曾历时或共时地存在两种价值霸权,即伦理至上主义与唯科学主义。现代文明的危机,相当程度上是人类智慧的危机。超越危机的重要路径,是建立科技与伦理的生态智慧与价值生态。  相似文献   
9.
樊浩 《探索与争鸣》2023,(1):71-80+178+2
老龄文明是应对老龄化的积极话语和积极战略,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其一,价值判断,老龄化不只是一个问题集,而“是”并且应当“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其二,文化态度,将老龄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明气象和文明形态;其三,战略理念,建构“老龄文明”不只是就事论事地解决老龄化所伴生的诸多社会问题。老龄化不只带来社会发展的负面清单,它也是新文明形态的积极因子。老龄文明期待一场以伦理为核心的文明革命,这场革命将从四个维度展开:以时间伦理为着力点的生命节律的伦理革命;以价值认同为着力点的生命伦理革命;以公众家庭为着力点的生命终极关怀的伦理革命;以差异公正为着力点的社会权利结构的伦理革命。也许,只有推进和完成这些革命,老龄化才能成为真正的老龄文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