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7年7月发端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继而席卷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再蔓延到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至今仍是余波未平。这次金融动荡中身为发源地和重灾区的东南亚国家,损失不可不谓重大,经济成长也受到相当的伤害,并连带影响到亚洲其他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面对金融危机的考验和冲击,亚洲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能否重新恢复其经济活力,日后的经济发展前景将会怎样,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东亚模式的再调整有助于亚洲经济再现活力东亚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东亚模式,支撑了东亚近20年的经…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的泰国货币贬值,进而波及到东南亚和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这次危机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而且危机相对集中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亚洲金融危机对印度等南亚国家的经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影响,本文仅对此作初步分析。           一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印度等南亚国家的金融状况。1991年印度曾发生过国际收支危机,当时印度的经常项目逆差接近97亿美元,外汇储备为1141.6亿卢比,只够维持半个月的进口款项。1990-9…  相似文献   

3.
前言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已过了十余年。在此期间,东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到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的地区一体化的动向有了加强,并出现了东亚共同体设想。亚洲经济实力地图也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崛起相当显著。通过直接投资,东亚还形成了生产和  相似文献   

4.
2004年亚洲经济迎来了一个增长高峰,其中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尤为强劲。迅速扩张的对外部门加上强劲的内需使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固,企业投资也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这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亚洲金融危机已过了三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里不准备就全部的事件进行介绍,只是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论述。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地区的国家对于市场的机能、一体化的真正含义和资本的真正面目产生了重大怀疑,并且对市场的基本职能、开放型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对他们国家经济高度成长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并开始探索在亚洲建立一种新的金融机制,以防止金融危机再燃;创建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正是这种新金融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最严重时期,人们曾一度普遍预计,东亚经济在此后的2—5年期间将继续极度恶化。尽管幸运的是,有关东亚经济奇迹(几近)结束的说法是过分夸大了,但这次经济大动荡对社会来说,仍然是一种可悲的灾难。财产的巨大损失和较穷国家的大部分人口陷入贫困线以下,使一些国家爆发了政治危机。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产生了新政府;而马来西亚的政治领导集团则分裂了。这次经济“地震”所造成的社会“余震”一直持续到2000年4月。  相似文献   

7.
东亚一体化进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正式启动,而当前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被认为发展"迟滞"甚至陷入"停滞"。中国学界主要用"互信不足论"、"贸易结构差异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论"、"三心二意论"、"美国阻挠论"、"主导缺位论"等对其进行解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诞生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使东亚经济一体化呈现出多重框架并存的格局,其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的政策应对是中国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折射出学者们对"开放的地区主义"理念的不同理解。与此同时,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合作同样步履蹒跚,在几种合作模式间争论与博弈,学者们为此提出了许多新的东亚安全架构和设想。在不断地翻译和推介西方一体化知识之后,中国学术界应该用自己的话语构建中国或亚洲知识,以"互联互通"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合作概念和理论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东亚货币合作及中国货币政策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对于许多亚洲国家来说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大地。顿时,俗有“亚洲奇迹”之称的东南亚国家变得满目创伤。痛定思痛,许多亚洲国家认识到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抵挡住金融危机的,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它们的最好选择。近年来,亚洲金融合作步伐在不断加快,许多国家政府领导人在不同场合提出了许多构想。特别是东亚货币合作问题被许多国家提上了议事日程,从而进一步加速了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与动因1997年7月,首先在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很快在亚洲的许多国家蔓延开来,随后又波及到俄罗斯、巴西…  相似文献   

9.
东亚共同体与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共同体”问题与美国之间20年的关系(1990-2010年)扑朔迷离。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直接导致了它最不愿意看到的东亚共同体构想的产生。之后,它监视和反对东亚国家致力于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努力,力防经济竞争对手日本或社会主义中国主导未来的东亚共同体,企图以自己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取而代之。然而,美国又要求参加东亚共同体。但美国不适宜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成员,一是因为它不是东亚经济板块上的国家,二是由于其现行的东亚政策不利于东亚共同体建立。但这并不妨碍它继续参与东亚经济。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对东亚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金融危机曾引发国际和国内学者对东亚模式的重新思考与深入探讨。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粉碎了“亚洲模式”。美国《外交》月刊说的更加明确:“亚洲金融危机证明美国经济模式正确”。在国内,尽管对东亚模式支持者居多,但也...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复兴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模式曾经受到广泛赞扬,成为众多落后国家争相效仿的楷模.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洗礼,东亚模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更新.这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在金融风暴中展示出的一些优势,是抵御冲击的有效措施.因此,有必要再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特征,探讨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构建以及目前面临的能源和通货膨胀新挑战,为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走势现在国际机构和专家们众说不一。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走出谷底,现正缓慢复苏。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尚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也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即将到达谷底,开始走上经济复苏之路。我个人认为,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已出现若干趋稳的迹象,但要走出危机尚需时日,经济复苏将是十分艰难和缓慢的。98年东亚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下降3.5%。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印尼、泰国、韩国、马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亚洲流年不利,东亚更是多事之秋。东亚一些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越陷越深,个别国家引发政治动乱。东亚的安全痼疾与某些国家的内部问题,具有相当强的扩散性和破坏性。但是,东亚安全形势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相对世界其他地区,东亚没有出现国家间的战乱,大国关系继续向积极方向调整。如何看待今天的东亚安全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向,关系到各国的发展战略,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东亚金融危机对亚太及中国的影响和启示郑宇东亚金融危机在爆发时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发生危机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不大。如果排除基本上未受危机影响的中国大陆,金融危机地区的GDP仅占全球总额的7.3%,贸易量占全球总量的4.4%。但由...  相似文献   

15.
再论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原因、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论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原因、教训与启示陈继勇1994年年底和1995年年初,墨西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不仅对墨西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而且波及南美国家以及部分亚洲新兴市场和欧洲市场,造成可转让股票价格的纷纷下跌。90年代以来,一...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及其影响兰州大学张旭东8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东南亚国家年平均增长率都在6%以上,创造了经济奇迹。世界各国经济人士都看好亚洲,以至于认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正当人们处于无限憧憬之中时,今年7月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东亚区域合作概论与中日战略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东亚从世界上最没有希望的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东亚经济奇迹的动力来自各国不断改革与开放以及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然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并不平衡,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展缓慢,双边和多边经济统合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东南亚区域合作势头却“一浪高过一浪”。这一现实开始引起人们的反思。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约占东亚的88%和亚洲的79%,三国理应为东北亚乃至东亚区域合作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至今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其主要原因是对区域合作中排他性与开放性关系处理不当;对区域合作中主导权与非主导权关系处理不当;对区域合作中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关系处理不当。这就需要认真研究中日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地位、作用与战略考虑,并从中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中国抓住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抓住了新一轮地区主义的浪潮。中国逐渐成为东亚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地区矛盾的协调者,在东亚一体化中的导航地位逐渐凸现出来。作者认为,必须强调东亚作为中国崛起之战略依托地带的核心价值,将推进东亚一体化作为基本的大战略目标乃至基本国策加以推行。中国的地区一体化战略,应以国际制度建设为核心,中国的地区制度建设战略应通过参与、创设、主导等三种基本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7月泰铢贬值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形势几经沉浮,至今未见起色。特别是今年6月以来日本经济形势恶化,给本来已步履艰难的危机各国雪上加霜。鉴于日本占亚洲GDP的70%,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东亚国家投资、贸易的重要伙伴国,日本经济状况如何对东亚国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文以泰国为例,探讨目前金融危机形势对日本与泰国经贸关系的影响。一、泰国经济结构中的日本背景从80年代中期广场会议后,东亚地区“雁形”经济模式逐渐显示,日本在东亚区域的经济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泰国经济背景中的日本因素十分突出,表现在:1投…  相似文献   

20.
东亚经济在过去近30年的飞速发展,引世人瞩目,“东亚奇迹”论几乎主导了世界舆论对东亚发展的普遍赞誉。然而,自去年7月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的损害和影响c面对喧嚣未定、依然危机重重的东亚,国际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东亚模式的成功被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对金融危机的起因,人们很容易技术上得到解释,如固定的汇率制度、房地产的过度投机、以及不适当的金融政策等。然而这些表层原因不足以使我们真正认识这次危机以及谋求解决危机的长远对策。我们要思考的是:这次危机是否意味着东亚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