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宗教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一事实使我们有必要对宗教的本质与功能作进一步的思考。本文认为宗教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不能被其他东西所取代;宗教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精神的核心,我们可以吸取宗教中积极因素以建构新时代的伦理精神;宗教同迷信和邪教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并且应该进一步发挥宗教防范抵制迷信和邪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轮功”现象的滋长蔓延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是一些人不能准确地识别宗教与迷信、科学与伪科学,被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所蒙骗和愚弄。因此,提高识别宗教与迷信、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有助于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一宗教与迷信有相同之处。从思想本质上看,两者都是在有神论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都是盲目相信和崇拜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从理论上说,两者都是唯心主义,尽管其有系统与不系统、精致与粗糙之分。但是,不能由此得出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也会迷信吗?●反思的基点:审视和回顾“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历程●五四所提倡的科学其意义更为宏大,是一种精神和方法科学家会迷信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常常也信仰宗教,那是有神论的,也有一些相信占星术等等迷信行为。这就需要仔细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了。若是仔细想一想,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也并非容易说清楚。人们常常把科学与自然科学混为一谈,一提科学家多指自然科学家;又常把科学和技术相提并论,这都是不严格的。至于迷信又常和宗教混淆,更是不应该。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等),…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刚过,112位中科院院士联名呼吁:向封建迷信宣战!要求全社会逐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从根本上动摇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的社会基础。这股强劲的春风吹来,报刊、电视台也纷纷发表文章、材料,揭露封建迷信、伪气功给生产和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和对青少年的恶劣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举提出异议。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提出了许多使传统唯物论无法回答的问题,真科学与假科学、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界线早已模糊不清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宗教和迷信属于个人信仰问题,二者划不清界线,…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宗教与迷信的组织形式不同;二是宗教与迷信的思想体系不同;三是宗教与迷信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同;四是宗教与迷信的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迷信都是在有神论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都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鬼怪、神灵、上帝。就其思想体系而言,都是唯心主义的有神论,是反科学的社会意识。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宗教与迷信又各有特殊性,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目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宗教信仰者超过一亿人,目前各级宗教团体约有3000多个,宗教教职人员高达34万多人,这其中包含新一代代表人士数千人。加强对宗教界新一代代表人士的教育和引导,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从我国国情出发认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种宗教。在全国总人口中,信仰各种宗教的群众虽然所占的比例不算很大,但信教群众的绝对数字并不小。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宗教在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还应当看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和宗教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实际生活中,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我国有近20个少数民族几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现有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30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民族自治地方有“一州两县”,另有11个少数民族乡(镇)。湖北省也是全国l7个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之一,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信教群众139万余人,宗教教职人员9510人,批准(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565处。 在新世纪,民族宗教工作要有新的起点、新的起色,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和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是从古猿转变而来的,人类社会是从猿群转变而来的,劳动在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起了推动的作用,人类社会与猿群之间的根本区别也在于劳动,从而加深认识劳动的意义,并初步懂得“神创造人”的各种神话、宗教和迷信都是不科学的。教材分析这一课是讲解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起源。这个问题是唯物论和唯心论长期斗争的问题,因此,科学而又通俗地介绍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课有两个框题。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如何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摆在佛教界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一是注重思想引领,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推动佛教中国化,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贯彻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北京佛教界秉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推动佛教中国化,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有的学者认为一讲"信仰"就避不开宗教问题,有引导崇拜和迷信之嫌,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产生误解,他们建议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领域不再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胡适与佛教     
胡适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反对的是宗教迷信,对于宗教哲学和宗教信仰并不完全反对。他的容忍思想体现了科学主义信仰中的准宗教音调;他的新宗教观援自儒家"三不朽";"管取佛欢喜"体现了胡适对佛教奉献精神的吸收;胡适对佛教由神秘体悟到科学研究对佛教转型起到一定作用;他选择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佛教。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般认为,科学与宗教是两种对。的思想体系,认为“宗教起着阻碍科学发月的作用”。我们习惯把宗教看作科学的对。面,是强调了两者的对立和斗争。事实上,a者也是相互联系与渗透的。宗教与科学同B人类的精神活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它(l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对人类文明白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们的区别表现在第一,宗教和科学在其内容上有明显白区别。宗教的核心是宗教信仰,而科学则斐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等各种现实大程的知识体系。第二,宗教和科学涉及的精神活动形上不同。宗教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能力尚不E以…  相似文献   

15.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 ,就其思想体系来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其理论勇气、科学精神、理论创新精神和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 ,在当时就促进了人的认识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现时仍有其认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种离经济基础较远的意识形态,具有自成体系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与教义、教规和伦理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宗教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群众性。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 警惕和防范出现“信任危机”,应当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专家学者们指出,目前社会上的确存在一种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不信任情绪的苗头,不少人对职工下岗牢骚满腹,离退休职工对一些社会现象看不惯,一些年轻人谈起社会腐败痛心疾首,今不如昔的论调还有市场。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党和政府缺乏信任时,精神世界的天平就开始向宗教或准宗教倾斜。据国家宗教部门统计,十多年来,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18.
林孝暸 《前沿》2004,(4):10-13
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将天地境界视为人的最高境界 ,而形上学则是通向天地境界的必由之路。他主张形上学要开始于正的方法 ,结束于负的方法。认为天地境界是知与超越知的统一 ,是神秘主义的、但也是理性精神的产物。主张以哲学的知来清除宗教的迷信 ,强调人的精神创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功利主义趋势和迷信泛滥,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关于台湾民间宗教和民俗信仰的社会功能问题岛内有种种不同看法。有的强调其正面功能,认为传统民间信仰固然有原始“泛灵崇拜”成份,但民间对各种神灵的崇拜,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论对民间生活规范产生的潜移默化之功,或是从祭拜中  相似文献   

20.
宗教、科学、文化反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宗教、科学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在文化的层次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透视了各种文化中隐含的“元宗教精神”,指出对无限本体的信仰是宗教的本质,而一切有限之物仅能作为理性思维和学术研究的对象。将有限之物作为非理性的信仰对象,会导致社会躁动和现代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