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上学的时候.因为一件突发的急事找老师。结果,打了两次电话都不得法。一次是刚刚接到紧急通知,拿起电话就拨打老师的手机,当时下午3时,正逢老师上课,她当然不能接。  相似文献   

2.
拖欠     
方英文 《各界》2011,(7):51-51
狄马来信,说有一件好事。果然几分钟后,一女声音甜美地来电道:“狄马教师向我推荐了方老师,所以我向您约稿。”细说了稿子要求、字数、交往时间,挂了电话。稍后,甜美的女发来短信,告知信箱,以便我完稿后发她。同时通报她的供职机构。  相似文献   

3.
王佐书 《民主》2010,(3):13-13
<正>大师体现大爱,大爱培养大师。霍懋征老师正是大爱托起的大师,实际上,是她的品德托起的大师。她做人成功,哺育她做事成功。教育成功的秘诀——大爱洒满了她的教育人生。在霍懋征老师身上,充分体现了怎样做一名教师,怎样做才是一名优秀的教  相似文献   

4.
初识张燕老师,是在一次民进支部的活动中,我同她一见如故,谈话十分投机。她给我的印象是谦虚、朴实、真诚、热情。她那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人生经历深深地震撼着我,她对生活始终如一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她对事业永无止境的追求深深地激励着我。教学有方启迪人生张燕老师讲授的艺术学课在东南大学师生中是小有名气的。张燕老师精辟的分析、独特的见解、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幽默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语调像磁石般,牢牢地吸引着整个教室聆听她讲课的学生。学生们说:“听张燕老师讲课,有一种如醉如痴、热血沸腾的感觉”、“那抑扬顿挫、充满情感的声音,时时牵动  相似文献   

5.
司晶的情怀     
司晶的情怀●郭丽君石堪砺一天深夜,电话铃声把刚刚入睡的司晶惊醒:“司老师,我的女朋友把我甩了。一会儿,她下夜班,我就用硫酸把她脸烧了……”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告诉司晶,人在走向犯罪前都有一段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刻,这时倘有人拉一把,多半会避免悲剧的发生。司...  相似文献   

6.
去年,《文汇报》有篇题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通讯,其中说道,甘肃省康乐县某穷村里一位面黄肌瘦的11岁女孩马义梅,为了挣钱上学,自己到村头替窑主搬砖头。按规定,从窑里将砖头搬到院外,每搬12块才给一分钱。也许她过分地弱小,一次只能搬3块,每往返8趟,才能得到一分钱。她搬啊搬啊,双手冻肿了,两脚砸烂了。终于有一天,她见自己放钱的香烟壳鼓起来了。她双手抱着烟壳,一口气跑到学校,说:“老师,我要上学,我有钱交学费了。”老师一数所有硬币,才8角5分。老师流泪了,不论钱够否,收下了她。  相似文献   

7.
杜声显 《民主》2010,(9):6-6
<正>1994年,我接到当时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李光羲老师电话,让我随同民进中央雷主席去遵化慰问那里的教师,李老师谆谆嘱咐,这不是一般的慰问,要用高质量的演出体现民进中央雷主席、广大民进会员对遵化老师的一片爱心、热心、关心。  相似文献   

8.
难忘师生情     
<正>时光如流,岁月不居。不知不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已陪伴我一起走过15个年头。回顾我订阅这份杂志的这些年,可以说,她是我补充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的好老师。认识这份杂志,是在2007年。在一次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介绍经验的同志向大家推荐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称赞她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老师”。本着向优秀代表学习和对“老师”的钦慕之情,我马上订阅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从此与这份杂志朝夕相伴。写作困顿时,我会翻看杂志找找灵感;工作闲暇时,我会翻出杂志细细品味,探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事业迷茫时,我会通过学习杂志里的有关文章,坚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可以说在成长最快的那两年,杂志成了我真正的老师,她与我形影不离,我也从中获益匪浅,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9.
正当纪丽萍老师说她即将退休,刚才上完的这次课是她退休前最后一次课时,我流泪了。说实话,我是个不善言词、不轻易落泪的人,可此刻,我泪眼模糊……您是一株空谷幽兰,默默散发着沁人的馨香。我第一次看见您,便情不自禁喜欢上了。您总是微笑,像个害羞的少女,那动人的笑靥,占据了我的心房。相对于老师而言,我更喜欢模仿学哥和学姐,亲切地称呼您兰兰姐。您不知道,我是先认识您的。那天我和同学急急忙忙要赶到英语楼上  相似文献   

10.
牧惠 《民主》1998,(10)
5月12日,比合同规定的出版日期提前半个月还要多两天,《思痛录》的责任编辑丁宁女士来电话:已经装订出三册样书来了!约我一起到医院给君宜同志送样书。我真高兴!比我看见自己出版的新书高兴,比我第一次收到自己的作品印成的样书高兴。我在电话里不住地对丁宁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赶到协和医院,把两本样书塞到君宜同志手上,翻开封面让她看印在那上面她各个时期留下的照片,她和杨述、于光远合摄的照片。可以看得出来,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给她看过打印出来的校样,这本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极不寻常的书终于出版,仍使她高兴激动。她  相似文献   

11.
娄岩 《侨园》2013,(5):35-35
<正>秋雨喋喋梦入尘,风经暖阁拭新痕,相望同天不同月,寄梦浮云欲断魂。有时寂寞和孤独会像可怕的病毒一样,使人意志薄弱,人性倒错。在北美我就遇到过一个来自北医,正在大学里读硕士的自费女生。交谈中,她说了一句让我感到非常震惊的话:有时我真觉得妓女都比我活得快乐。我问她为何如此消极,她略微迟疑了一下便给我讲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她来加拿大读硕士一年多,男朋友却在美国微软工作。她想去美国和男友团聚,但由于还没有结婚,又没有合法身份所以一直未能如愿。长期以来,他们只能天涯相隔,在电脑和电话上维持着岌岌可危的感情。他们常常因为时间上的冲突,或阴差阳错,而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约定。由此产生的误会和矛盾,发酵后变成一种可怕的毒药,无声无息地侵蚀着他们的爱情。原本美丽无比的二人世界里,已不再是晴盔万里,相反经常会阴云密布,雷雨交加。  相似文献   

12.
走近刘绮菲     
张弛 《团结》2004,(6):44-45
作为民革党员与支部主委的刘绮菲我拿起电话,传过来“你好,我叫刘绮菲,是民革朝阳区第九支部主委,欢迎你到九支来!……你那么年轻,是我们九支的生力军呀!多多发挥作用吧!……”声音是那么热情爽朗诚挚,富有人情味。我心头涌起温暖,感受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政党组织的召唤,这是我和刘老师的第一次交往以及她留给我的印象。再后来,我更多接触了她。在以后的几次支部活动中,我发现她干起事来不但果断、有魄力,而且认真细致,非常投入。比如今年五月份,为了落实支部活动去十渡的车,她打了几十个电话,制定计划、调动车辆、人员分组、安全责任、食宿…  相似文献   

13.
陈纳 《侨园》2012,(12):25-25
1987年秋,我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从哈佛燕京图书馆出来,见到出口左侧的广告栏里有一张征召志愿者的广告,说是哈佛大学要进行一次筹款活动,需要志愿者帮手,愿意参加者请打电话……回到住处,我拨通了电话,对方是一架录音机。我按录音的要求留言,说明意图,并留下了我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第二天,我接到—位自称是南希的女士打来的电话,她约我在—个星期后的星期  相似文献   

14.
怀念     
曹芸秀 《慈善》2021,(2):35-37
岁月不居,时间飞逝,日子流水一样在指缝滑过。一转眼,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已离世三年了。我是在三年前的教师节才得知这个迟到的噩耗。当时,我按通老师家的电话祝贺节日,接电话的是师母。老人听到我的名字后迟疑片刻,然后缓缓地说:“你老师走了。”“您说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电话那端的师母又重复说了一遍:“你老师走了半年啦。”听说老师与世长辞,我一时接受不了,脑子一下子蒙了。  相似文献   

15.
蔡惠泉 《民主》2004,(2):32-34
民进萧山县委会是民进在全国的第一个县级组织。她的成立,是在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和民进中央的直接关注下完成的。时隔48年,第一届县委会的正、副主委均已故世,健在的、在萧山的尚有时任组织处主任的邵士珂老师、副主任戴一春老师和宣教处主任周汉老师。三位老人都届耄耋之年。十多年来,笔者曾多次请他们回忆往事,近来又数次电话、登门采访三位老人,还认真、仔细地查阅了档案馆尘封的案卷资料,历时三个月,现将素材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娄岩 《侨园》2013,(10):74-75
<正>洁带的一包月饼在通关时被没收了。这原本是件小事,但对第一次出国的洁而言,却惊恐万分。这都是拜她父亲所赐,非得让他的宝贝女婿加学生吃到在国内时就最爱吃的蛋黄月饼。等洁拖着行李出来,左看右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康。洁不知所措,想打电话又不知道怎样打,想问人,也不知该问谁。再说就她那英语水平,一想自个儿先没了底气,更别说张口向洋人询问了。洁看到离出口处不远的地方有一排椅子,就走过去坐了下来。康两个月前在电话里告诉洁,他用2000多美元买了辆旧车,这样去机场接她时就不用求人了。临来前,洁的母亲还千叮咛万嘱咐,让康一定提前来接飞机,因为洁从来没出过国,人地两生,加上英语也不太行,有语言障碍。康立即在电话里向师母加岳母大人保证,他一定会提前赶到机场,洁绝对不会有问题。康的保证让洁的母亲很满意,她为此还特别在洁和洁父两个人面前炫耀自己  相似文献   

17.
周金华  赵舒  应爱飞 《团结》2008,(1):56-58
她是一位扎根山村教育20年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在金华市金东区的赤松大地上,谁提起方青老师,都是赞不绝口,同事说起她敬佩有加,学生更是崇拜她。近一年来,方青老师是喜事不断,2006年11月,她以选区最高票当选为金东区人大代表;2007年9月,她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0月,她荣获“民革——我的精神家园”演讲比赛浙江省特等奖,12月,荣获全国表演赛银奖;2008年1月,她光荣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8.
朱永新 《民主》2010,(3):14-15
<正>在《别了,永远的霍懋征》一文中我曾经写道:真正的教育家是不会死去的。她的思想、她的精神,早已经融入她的学生们的血液之中,融入中国教育的长河里,也融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传统中。是的,霍老师不仅是中国教育的"国宝",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唐剑锋 《党政论坛》2012,(10):18-18
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学习成绩不太好,可是自尊心却那么强。当霍懋征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她总是举起手来。可是时间长了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时候,明明她举手了,但当真的让她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她却一头雾水。细心的老师有一天终于将她叫到办公室询问缘由。老师春风般的话语和母亲般的笑容消除了小女孩的顾虑。  相似文献   

20.
雪丽 《侨园》2012,(12):28-29
安妮·凯瑟琳医师一到洛杉矶圣约翰医院,便换上浅蓝色的棉制消毒服。与当地大多数医师不同的是,凯瑟琳没穿传统的白大褂,因为她觉得那会使小病人感到害怕。到上午10点,她结束了例行的巡诊后,一楼来电话让她去急诊室,一上午她都忙着看病。吃过午饭,她又迎来一名自诉嘴痛的华裔妇女。凯瑟琳拉上遮掩22号隔间的黄色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