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休以后     
交通局老刘局长退休了。退休后的老刘局长仿佛有什么心事,在城南的河边紧锁着眉头转悠了几天。人们都认为老刘局长是门庭冷落后到这河边解闷的。没想到老刘局长转悠的结果竟是拿出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只机动船,在城南河边摆起渡来。这城南河上没桥。城南的人进城要绕几公里路,城里的人出城向南也要绕几公里路。老刘局长的这招真够绝,人们都认为老刘局长这次要挣大钱发大财了。急得不少生意人后悔不已:这么多年了,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条发财之路呢?为了少绕那几公里的路,乘船过河的人异常多。老刘局长日日起早贪黑地驾着船在河里来回奔波…  相似文献   

2.
<正>问题与观点李志刚:请教诸位师友一个有关一人公司的法律适用问题。甲乙丙都是一人公司。其中,甲公司的股东是乙公司,乙公司的股东是丙公司。现甲公司的债权人作为原告,依据公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诉请甲乙丙三个公司同时承担连带责任。是否支持?也就是能否同时双层否认一人公司的独立人格及财产?  相似文献   

3.
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平 《中国律师》2002,(10):25-26
在通常情况下,公司的权利被侵害时,公司可以通过司法救济向侵权人主张权利。但是,当侵权人是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委派的董事、监事、经理时,公司就不能或不会通过诉讼来实现自己的权利。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因此而生。股东代表诉讼亦称间接诉讼或二级诉讼,是指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及实现其他权利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公司的利益而依据法定程序代公司提起的诉讼。股东代表诉讼和直接诉讼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不同。股东代表诉讼的依据是共益权,代表诉讼的原告既是股东,又是公司的代表人;股东直接诉讼…  相似文献   

4.
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转让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国《公司法》规定的两种公司形式之一,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就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转让涉及的法律问题作些探讨。一、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转让所产生的“一人公司”问题有限责任公司在性质上虽属资合公司,但股东之间又十分重视相互间的关系,有限责任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基于股东彼此间的信任关系而成立的,因此,它同时又具有人合公司的因素。正因为如此,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转让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我国《公司法》第35条规定:“股…  相似文献   

5.
英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江海波按公司法的一般原理,公司与股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主体。公司一旦依法设立,便是一个独立于其股东的法人组织,而不是股东的法律主体资格的延伸。公司拥有自己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对外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股东对公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股东是指通过投资或其他如继承、赠与等方式而享有公司股权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甚至国家。股东既是构成公司的基本要素,又是公司财产的最终所有者,所以,确定股东资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地人民法院曾受理一起公司股东资格确认之诉案:某公司董事长未经股东会决议,以公司名义对外增资,并以公司名义向出资者颁发了出资证书。后因原股东未经“新股东”同意向第三人转让其出资引发争议。该案的症结在于“新股东”是否已实际取得股东资格。在通常情况下,公司股东资格取得的途径有两种,即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无论是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都…  相似文献   

7.
宋征 《经济与法》2002,(10):12-13
一人公司,也称独资公司,是指由一名股东(自然人或法人)持有公司全部出资或全部股份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一人公司是公司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一人公司仅有一个股东:二是一人公司的全部出资或全部股份由公司唯一的股东所有。  相似文献   

8.
王京 《中国司法》2001,(11):50-51
甲公司是 1998年由 A、B、C3家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有限制工公司。3年期问,小公司连年亏损,自设立起到2001年只爿开过一次股东大会。A公司作为人股东,于2001年 3月提议召开股东临时大会,但受到公司敌事会的冷遇,遂于7月以自己的名义向另州立股东发出了召开甲公司股乐大会的通知。B、C公司认为,依据《公司法》,两公司只能参加山甲公山的董事会召集并主持的股东大会。 A公司认为.根据《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邢规定》第7条:“有限责仟公司或股份响限公司更换法定代表人需要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黄事会召…  相似文献   

9.
<正>股东是组成公司并在其中享有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人,包括单位和个人。股东可以通过直接方式,即向公司出资而成为公司成员,也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即基于其他合法原因从公司其他股东处继受股东身份而成为公司成员。认定股东资格及股权变动是股权争议的焦点、难点问题,也是公司法修订的热点问题。如何确定取得股东资格的条件及股权变动的标准?笔者结合公司法修订草案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从股权法律关系入手,提出实务操作中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小股东申请公司清算为题,论述了小股东申请清算权利的保护及存在的问题。全文以我国现行法律为逻辑平台,在浅述了清算的概念、分类及其必要性的同时,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话题即股东是否有权申请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文章着重论述了股东申请公司清算的主体资格问题。详述分为关于被申请主体和清算义务人、清算组成员区别、诉讼请求、适用程序及申请费用问题四个问题,以自己的拙见来对现行的公司法律法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营有限公司的股东一般清楚地分为两派 :中方和外方 ,这和一般的公司股东各自代表自己的利益而有所不同 ,在中方和外方两派股东的权利冲突中 ,控制股东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获取特别的利益 ,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和公司自治来保障非控制股东之权利应属必要。  相似文献   

12.
刘慧  褚立宁 《法制与社会》2013,(31):93-94,110
股东以无处分权的财产出资,该公司得依善意取得制度获得该出资财产所有权.公司是否为善意的判定在公司设立时取决于发起人团体(是否知情?什么样的行为?),在公司增资时取决于股东会(股东大会)和法定代表人,在判断公司善意与否时宜采超过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股东为善意从而推定公司善意为原则,同时应综合考量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否为恶意等其他因素,公司善意与否的判断最终归结为股东是否为善意的判断,判断股东是否为善意应根据交易当时的具体情形做出.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公司法修正案.增加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规定,将有力地促进人们自主创业的热情.可谓是众望所归。但一人公司相对干普通公司来讲,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人公司缺少了股东之间和公司内部的相互制衡,而且对公司独立人格的维护也构成威胁。一人公司之惟一股东通常同时作为公司董事或经理而直接经营公司时,极有可能将公司财产挪作私用,给自己支付巨额报酬,同公司进行自我交易,  相似文献   

14.
案情 原告张静怡,出生于1999年1月。2007年9月,张静怡的父亲叶胜超和母亲张银梅协议离婚,协议约定张静怡由叶家抚养,张银梅不出抚养费。此后,张静怡一直与父亲叶胜超和奶奶陈中秋一起生活。2009年1月,叶胜超遇井下事故因工死亡。张银梅想让张静怡在自己的监护之下成长,但是张静怡及其奶奶陈中秋坚决不同意。2009年3月6日,张静怡以陈中秋为法定代理人起诉母亲张银梅,请求法院将其监护1人由母亲张银梅变更为奶奶陈中秋。  相似文献   

15.
纵观环保科技公司与大拇指公司股东出资纠纷案,该案除涉及到法律适用问题之外,还涉及到公司法中的两个敏感问题:一足公司股东选择公司管理者权利的法律保护问题;二足公司股东任免的法定代表人与工商翳记不一致而引起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假如你姓刘,你生下的孩子是不是该姓刘?按照咱中国人的逻辑。孩子理所当然是你老刘的。  相似文献   

17.
公司设立后,让股东之一承包,给其他股东固定利润回报,这种承包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么根据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可以承包公司吗?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09,(11):58-58
法官:3个月前,一家公司向我厂购买了价值120万元的化肥,合同明确约定了公司须在1个月内付清货款。因1个月后公司没有依约付款,在我厂派人催款时,方知该公司早已负债累累,为了逃避债务,半个月前就已将经营所得及相关资产全部转移至各位股东,导致公司现已根本无力还债。请问,我厂能否直接要求股东还款?  相似文献   

19.
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小股东之代表诉讼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股东之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他人侵害,而公司怠于诉讼时,符合法定要件的股东以自己名义为公司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这种股东所提起的诉讼实质上是代替公司行使诉权,派生公司的诉讼,故被称为派生诉讼。本文以下将主要以美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为主线,并结合其他国家之规定,阐述这一制度。一、关于股东代表诉讼利弊之争议关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利与弊之争,基于此种争论产生了赞成说与反对说两种对立观点,以下作简要介绍。1.股东代表诉讼会导致股东滥用诉权(Strikesuit)说。有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20.
罗杰 《法治研究》2012,(6):58-62
我国现行公司法建立了以查阅权为核心内容的股东知情权体系,但在司法实践中,知情权的范围仍存有诸多不足与争议,诸如:公司原始会计凭证是否包含在知情权范围内?股东知情权之复制权范围为何?公司法是否赋予股东审计公司资产的权利?何为公司法规定的不正当目的?本文从两则案例入手,对此一一进行了分析,并就知情权范围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