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5月7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普京政权下的俄罗斯将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其前景如何,正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一普京早在任俄代总统期间便着手调整对外政策,从相继出台的“新国家安全构想”和“俄外交新构想”中可以看出,俄将奉行“务实外交”,即最大限度地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为“强国富民”、复兴经济服务。从普京近期采取的外交举措看,俄罗斯以西方为重点、“以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东西方均衡的全方位外交架构已具雏形。(一)放低姿态与西方缓和关系。俄罗斯与美欧间虽然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对世界新秩序的构想是同俄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大国复兴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俄国内对于当今世界和世界新秩序有四种观点,其中“多极世界”论和“美国单极世界”论对俄外交影响最大。独立以来俄在如何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方面,外交政策选择存在三种取向上的论争,并在事实上构成了俄外交政策演变的三个阶段。普京外交的实用主义即“利用对手的力量为我所用”,这同普京的国家利益观相关联,也是俄罗斯从现代国家向后现代国家转变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这决定了它的两重性和矛盾性。对“多极世界”构想的预期是多方面的,但叶利钦时期的多极化外交无论从主观动机还是客观反应均被更多地赋予了对抗性和制衡性,普京执政后开始将其转向理性而务实,更加注重大国协调和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随着1993年12月的议会选举和1994年1月的政府改组,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亲西方外交改为以西为主兼顾东方的“双头鹰”全方位外交。这使俄的国际地位有所改善。现将一年来俄外交改革的调整变化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东方政策——俄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努力 “经济封闭和自我孤立使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变成了亚太地区的经济荒漠。”这是俄领导人在总结以往苏联脱离亚太经济一体化教训时的感叹。今天,随着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俄罗斯人再也不会放弃东北亚之一片东方曙光了,深呼着来自东方的空气,沉闷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一广袤之地感到清新和舒展。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就曾为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放指点迷津,强调要充分利用远东地区的地理,资源优势,使其成为面向东北亚和太平洋的特殊经济区域,通过国际合作开发推动远东的发展,使远东成为国家出口产品的加工基地和带动整个东部地区经济腾飞的国际合作开发自由区。苏联解体后,俄官方为了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仍进一步强调其“东方政策”。近几年来,这种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1992年7月14日,叶利钦总统就明确指出俄国外交要“坚定不移地走向东方。”而同年10月,俄外交部召开部务会议讨论外交政策的原则、方针、策略、重点等一系列问题,叶利钦亲自出席并讲话,强调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必须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在对西方开展外交的同时,同样致力于与东方国家的关系。最近,俄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在刚刚出版的新书《转变》中再次强调:“我们的东方政策作为整个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外交政策经过几年的调整,1996年基本定位为全方位外交政策。与此同时实践上快速推进。对东方外交,实现了明显转变,特别是与中国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在独联体内,俄白签订了建立共同体条约,俄、白、哈、吉4国决定加深经济与人文领域的一体化;对西方外交,增大了说“不”的力度,坚持反对北约东扩,但注意发展对西方的实质关系,俄奉行全方位外交旨在尽快成为世界主角,1996年跨出了一大步。俄未来很可能成为世界重要一极,但难以快速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新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批准《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这部构想是对2000年普京主持制订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的“补充”和“发展”,既体现了梅、普外交战略和政策的连续性,也展现出俄在国力增强和国际形势急剧变化背景下的对外政策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2013年普京外交展现四大特点:(一)自主外交个性鲜明,在叙利亚危机中大显身手普京复任后,在外交上保持鲜明个性,强调俄外交必须奉行独立自主性,要以维护俄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国际公平原则,尊重联合国和国际法的权威性,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武力干涉他国内政,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核扩散等。俄罗斯的这些外交政策和原则充分体现在对叙利亚问题的解决上。  相似文献   

8.
陈宪良  张梅 《东北亚论坛》2012,21(4):98-107
国家间相互交往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利益原则,是国家间确定敌友的基本标准。独立初期,俄罗斯的外交特点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边倒",这主要缘于俄决策者国家利益观的变化。他们认为,西方民主式发展道路是俄罗斯走向文明社会的"正途",是国家复兴的根本;认为俄罗斯不再是超级大国,将寻求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作为国家的目标;将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实践证明,俄罗斯该阶段的国家利益判定过于感性,导致国家利益受损。这不仅促使叶利钦第二任期的国家利益观发生变化,而且对普京国家利益观的形成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浅析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发展趋势刘桂玲一俄罗斯自1992年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提出"双头鹰外交",1993年4月"俄对外政策基本构想"出台,1994年"车臣事件"后俄外交趋于强硬。今年以来俄外交政策又有新调整,其主要特点是:以西方为重点、东西方兼顾的...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整体上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作为俄罗斯的最高当权者,叶利钦总统试图在外交领域重建俄罗斯的大国形象.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一波三折.但由于俄罗斯自身的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叶利钦并没有在外交上给俄罗斯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1.
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基石,一个国家能否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是否有一个准确的利益观。叶利钦执政的八年间,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观不断变化。从国家利益分层的优先位次来看,叶利钦总体上将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其他利益置于次要位置。由于形势的变化,俄罗斯也时常出现将安全利益置于优先位次的现象。利益观的变化导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大幅调整,由"一边倒"外交逐渐转变为争取强国地位的大国外交。但情感色彩浓重的俄罗斯外交缺少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抗的经济实力,这时常使俄罗斯处于尴尬境地,导致其国际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6月22日,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签署了俄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文件。从而成为第12个签字国。这是俄罗斯最近与西方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三大外交行动”之一(另两行动为俄罗斯与欧洲联盟签署“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及叶利钦总统首次参加西方7国首脑政治会谈),也是俄罗斯与北约半年多来围绕北约扩员斗争暂告一段落的标志。此举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在梅德韦杰夫执政后进入了“梅普组合”时代,外交政策也在延续普京路线基础上增添了梅德韦杰夫的温和、务实性因素。但随着与格鲁吉亚武装冲突的爆发以及波美反导协议签订,加之俄自身实力增长,俄对外政策也开始逐渐出现新变化:对西方尤其是美国实行展示自身实力的强硬外交路线。“现实+防御性”外交在俄新近举措中凸显,伴随而来的巨大影响就是美俄对抗的公开化和全面化。  相似文献   

14.
一进入90年代以来,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态势一直在变,出现了冷战坚冰大大消融的趋势。首先,前苏联“新思维”外交出台、中国对周边“和平外交”的推行,导致1990年9月苏韩建交,同年12月卢泰愚访问莫斯科,翌年4月戈氏顺访韩国;1992年春,朝韩同时加入联合国,同年8月中韩建交。正是这些前后呼应的外交活动和变化,使朝鲜半岛的宏观环境有了根本性变化。其次,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去年底今年初先后出访韩国、中国、印度,正式拉开了“东方外交”的帷幕。叶称俄的外交如同俄罗斯国徽中的双头鹰那样,“同时看着东方和西方”。不言而喻,这是对向美欧倾斜的“西方外交”的修正。虽然不能因此而断言俄外交重心“脱欧”、“入亚”,其短期目的在于安定周边,以利改革;中期以加入亚太经济合作圈为目标,长  相似文献   

15.
一、俄罗斯新总统大力调整内外政策。3月26日,47岁的普京在俄罗斯全国大选中当选为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普京提出要以“俄罗斯思想”作为全社会的思想基础,用“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权威”和“社会互助精神”,校正90年代以来主导俄社会的西方自由主义和民族与历史虚无主义。普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政治上着手建立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体系。经济上制定到2010年的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经济整顿等。外交上制定外交政策新构想,强调维护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用一切手段维护…  相似文献   

16.
1996年7月库奇马任乌克兰总统两周年,8月乌克兰独立5周年。5年来,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现总统库奇马根据乌克兰地处北约与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其他国家交叉点,受东西方制约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但库奇马的外交政策较前总统更灵活、更具有实用主义特色。他一方面表示乌将继续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保持对外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强调乌不是东西方政治和军事集团的缓冲国,而应充当西方与俄、与独联体其他国家之间的桥梁,绝不做“原料附属国”,要以“完全平等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从国家利益出发,在美国和俄罗斯中间搞平衡,在独立的基础上面向东方又不疏远西方,加强与世界所有国家的交往和合作,特别注重经济实效,使外交工作出现了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普京总统执政后认识到普里马科夫“竞争性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消极作用以及其言论和现实的巨大脱节,转而奉行可定性为“新现实主义”外交政策模式。尽管俄罗斯的政策始终保持着新现实主义传统,普京仍然坚持俄罗斯应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西方国家共同体。但伴随国力恢复和经济政治状况臻于稳定,俄逐渐背离其新现实主义议程而越来越变成一个希望修正国际体系的国家。俄认为西方始终延续冷战思维,孤立、遏制俄。西方出现了政策上的四大失败,即政治失败、策略失败、认识失败和文化失败,这导致失去了将俄融入国际霸权体系的良机。世界面临进入新的大国集团对立时代、国际体系重回冷战结构的危险。由于冷战结束后主要战略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国际社会可能进入新的“20年危机”。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表现为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既要疏俄、防俄、抑俄,防范霸权式的俄罗斯东山再起,又要改善对俄关系,并与俄罗斯建立起比较正常和稳定的双边关系。可以预见,随着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深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独立安全防务政策的加强,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更多受欧盟对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叶利钦时代美国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深远。这种影响经历了美国帮助叶利钦巩固政权、支持叶利钦确立俄罗斯发展方向和维护叶利钦政权延续3个阶段。叶利钦时代美国推动俄朝西方民主制度转变是美对俄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每当俄罗斯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加深,美国就会加强对俄罗斯内政的干预。俄罗斯国内政治进程遭受挫折反而会加强美国内反对把俄作为战略伙伴的趋势。美国对俄实施经济援助是基于经济市场化对政治民主化具有促进作用的构想。美国把援俄当作影响俄国内局势、增强叶利钦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美国对俄国内改革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叶利钦的支持上,并对俄罗斯人事变动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印度均为亚洲大国 ,俄罗斯近年来奉行灵活、积极的亚洲外交政策 ,发展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同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同时 ,与印度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但在俄外交的深层考虑当中 ,将中、印视为其真正的盟友吗 ?中、印两国在俄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又有哪些不同 ?1998年由莫斯科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俄中印》(Россия、Китай、Индиявпроцессесовременнойглобальзации)一书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该书由俄著名亚洲问题专家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