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人享有住房权是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国家人权保障义务的重要内容,尽管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和资源总量的不同对于公民住房权的保障程度和方式呈现差异,但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承担积极的住房给付义务却是国家应当承担的住房保障的最低核心义务标准之一。我国应抓紧制定并出台《住房保障法》,对弱势群体住房权保障的责任主体、资金来源、保障方式以及分配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住房权。  相似文献   

2.
儿童属于特定的弱势群体.弱势儿童群体集中体现社会弱势群体所遭遇的困境,是当前社会弱势群体中最为脆弱的“弱势群体”.我国应该转变立法理念,确立起儿童的权利主体地位,规定“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制定操作性强的儿童权利保护的专门立法,加强儿童权利的司法保障;尤其应通过行政力量保障弱势儿童群体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和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3.
法律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社会底层的基本构成。关注其生存境况 ,保障其合法权益 ,既是现代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人权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当前 ,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状况不容乐观 ,突出表现在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子女的受教育权等问题上 ,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城镇弱势群体存在自身主体性不强,人权追求停留在生存权;渴望人文关怀、组织认同,追求社会归宿感;渴望社会正义,公平地被对待.在社会现实面前存在着道德心理扭曲失衡,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加快建构农民工发展权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权是首要人权,对于中国特殊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来说,在解决其生存权的同时,应该关注他们的发展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建构农民工发展权体系:(1)建构农民工劳动发展权保护体系;(2)建构农民工经济发展权保护体系;(3)e构农民工受教育发展权保护体系;(4)建构农民工社会发展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应当尊重弱势群体的自主性,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全面、整体、连带的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体系由生存权、社会保障权、平等权、教育权、劳动权组成。保护弱势群体应当由国家、自治性团体、个人、企业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
生存权作为首要人权在中国特殊年代发挥了巨大政治作用,但在依法治国的新时期,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法律上确认和保障作为个人基本权利的生存权。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程度,彰显了一国对于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视程度和该国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立法上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合理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加强和完善弱势群体人权的法律保障;注意利益均衡,避免过度保护出现新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保障人民的生存权是各国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亦是国家人权保障义务的重要部分。在制度探索和理论总结的推动下,各国形成了发展保障模式和福利保障模式两种主要的生存权保障模式。如何将注重自由的发展保障模式与注重平等的福利保障模式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生存权保障模式,是我国法律制度变迁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一个国家正义性的体现,且现人权理论已发展到数字人权,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符合权利的时代发展水平。然而,法律保障却面临缺口,若法律对数字弱势群体的保障严重滞后,不仅会反噬技术进步,也不利于社会平等。因此,我国应明确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类型,构建双重责任体系,加强法律的技术性与人文性,建立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机制,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科技时代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属于一种特殊的人权保障范畴。就价值而言,人本主义是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逻辑起点,实现社会实质公平是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价值追求。在依法治国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旋律的今天,法律以其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成为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面临着当前紧迫的弱势群体问题,我们同样必须通过完善立法、法律实施以及法律援助体制等途径来推进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主要服务对象为不能通过市场途径自行解决住房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或在城市生活的流动人口以及其他弱势群体.保障基本人权,保障公民住宅权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生存权的历史演进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存权作为“首要人权” ,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而产生的自然权利或者说是“法前”权利 ,从此开始到其发展、演变为现代意义的人权 ,大致经历了如TIN个阶段 :朦胧状态的生存权阶段、生存权理论的初步确立与发展阶段、生存权实定化阶段、全球化时代的生存权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中西部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当弱势群体为生存欲融入主流社会而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时,由弱势者转变为犯罪者就成为可能。弱势群体的人权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障,消除社会的不公正因素,是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权是否成立是社会救助权理论的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看,社会救助权的成立需要从理论背景、产生动因和方法论等角度进行深究。权利社会学的发展是社会救助权成立的理论导向,生存权保障是社会救助权成立的基本动因,权利本位范式为社会救助权的成立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人权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性;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人权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保障依此原理,罪犯人权保障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不能脱离监狱职能谈保护罪犯人权,要在坚持惩罚和改造的前提下保障罪犯的人权。要将罪犯人权保障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监狱机关和监狱干警在罪犯人权保障事业中,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履行更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方面,社会权的作用首当其冲。我国宪法关于弱势群体社会权的规范结构与内容极为完整,弱势群体社会权根源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则,宪法一方面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权进行了权利宣示,另一方面又使国家承担实现的义务。对于社会权内容的实现,我国有必要借鉴比较法中所确立的一系列标准。  相似文献   

18.
特别策划:社会正义与劳权保障——社会法范畴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法是保障社会权之法。社会权是社会法的实质内容,社会法是社会权的外在的法律表现形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垄断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公司法不属于社会法范畴。社会权是社会法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生存权、社会安全、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是社会法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立法观念的演进及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保障立法,以英国“济贫法”为肇始,经历了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近现代立法变革,在立法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实质的变革,形成了一个以“弱势群体生活保护法”为核心内容的新兴法域。我国未来的社会保障立法,应当以弱势群体为保障对象,以“生存权”保障为核心理念,以社会连带责任为运作机理,以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由于国际人权保护观念的高涨,“死刑不引渡”原则作为死刑废止论的一个表征和限制引渡的“安全阀”之一,而引人注目.当引渡“遭遇”死刑,当死刑关涉人权,当三者聚合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时,在保留死刑和废除死刑的国家间,造成了一些互不谅解的情况.其实,就目前世界发展状况而言,生存权仍是一种相对权,保留死刑和保障人权并不矛盾,各国应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协商解决矛盾,实现生存权和公共秩序保护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