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学术界关于马岛战争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有关的法律、外交、军事行动及经验教训等是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到底谁拥有马岛主权、战争是否能避免、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事件以及马岛的未来等问题上。笔者认为,解决马岛争端的唯一选择是外交途径,在研究中要坚持反殖民主义的立场,从大西洋主义和泛美主义的宏观视角分析战争,既要坚持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发展的原则,同时也要看到这一过程的曲折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阿根廷和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爆发的武装冲突已经结束三个多月了。但是,作为冲突起因的马岛主权归属问题并没有解决。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甚至声称,根本不存在同阿根廷谈判马岛主权的问题,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阿根廷的要求。鉴于英国的这一立场,人们认为,有必要对这次马岛事件作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附近海域发现大量石油,马岛主权问题变得炙手可热。今年恰逢马岛战争30周年,争端方英国高调纪念这次战争,并且推动马岛问题军事化,引起阿根廷强烈抗议。马岛问题历史久远且过程复杂,阿根廷争取马岛主权的道路依然漫长。马岛问题的历史由来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兰克群岛),位于大西洋南端,距离阿根廷海岸最近约464公里,包括两个主岛大马尔维纳岛(西福克兰岛)、索莱达岛(东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中期,英国和阿根廷由于南极领土主权问题引发了两国在南极地区的冲突。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关系逐渐从冲突走向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签订了维护南极和平与稳定的《南极条约》。两国在南极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关系的削弱和地缘政治上的角逐所导致的两国关系的恶化。之后两国从冲突走向合作,总体上是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以及美国与苏联因素的影响,还在于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两国的利益。两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关系对之后的马岛战争、北极问题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对中国的南极政策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以来,国际社会要求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呼声日趋强烈,对科索沃问题的斡旋力度明显加大。 一、俄罗斯 在科索沃冲突中俄支持南联盟主权领土不可分割的原则立场,但不愿直接卷入冲突,力图通过自己作为中间调停人的角色,通过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反战力量,努力使科索沃冲突纳入政治外交解决轨道。在北约对南进行空袭之初,俄的态度以硬为主:3月24日,叶利钦即发表声  相似文献   

6.
捍卫领海主权、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拉丁美洲海岸线长,海域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的海洋边界争端遗留问题较多。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资源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拉美国家间围绕海洋资源展开的海洋边界纠纷升级,但多数国家坚持和平磋商和共同利用原则,妥善解决了许多海洋争端,国家之间关系得到改善。近期拉美地区两个主要海洋纠纷的初步解决以及各方态度体现了"实用主义"在国际海洋争端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证明诉诸国际法院并非解决历史争端的唯一选择。2013年阿根廷与英国关于马岛主权问题再爆冲突则更加突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在当今海洋争端解决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阿马岛争端对美国西半球战略带来冲击,在大西洋主义与泛美主义影响下,美国在战前及战争期间曾积极斡旋。美国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美阿关系之上,基于"重英轻阿"的战略选择,在斡旋的同时制定了确保英国"速战速决"的大规模援英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升级。战争结束后,美国一方面引导英国的马岛政策尽量温和化,另一方面迅速解除对阿制裁,修复美阿关系。本文利用美国国务院最新解密出版的《美国外交文件集:南大西洋冲突(1981—1984年)》和其他方面档案,以美国对外战略决策为视角,深入考察美国在英阿之间斡旋的努力和美国对英援助,在此基础上反思马岛战争时期美国在大西洋主义和泛美主义二元伙伴关系之间的权衡与调适。虽然马岛战争结束后美阿关系得以回暖,但美国的立场对美洲国家体系的负面影响一直持续到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二元伙伴关系的调适既有教训,也有经验,凸显大国外交的某种困境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有关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上,美国与欧洲的共同点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正因为如此,冷战年代,它们运用"人权外交",联手对付前苏联;冷战结束后,欧盟支持了美国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海湾战争,参与了打着"人权高于主权"旗号的科索沃战争,参加了反对恐怖主义的阿富汗战争。即使在伊拉克战争后,当美国和欧洲围绕中东问题、联合国作用及国际秩序等问题发生尖锐分歧时,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仍能为双方弥合关系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然而,美欧在人权领域也存在矛盾与分歧。自"9·11"事件引发的国际反恐斗争以来,双方在国际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愈益显露,这使有的美国学  相似文献   

9.
2010年,拉美地区安全形势整体上比较稳定,但因缉毒斗争、领土争端、政权交接和国际势力干预引发的暴力冲突和军事危机时有发生,如墨西哥贩毒集团的恐怖暴力活动严重影响了地区安全,阿根廷与英国关于马岛问题的主权归属问题再起冲突,洪都拉斯政权交接之后恐怖暴力活动仍然频繁,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两国边境纠纷错综复杂,厄瓜多尔警察骚乱事件使得该国局势存在变数。此外,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加强了在拉美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巩固各自的传统势力并争夺新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南美洲国家联盟和里约集团等拉美区域性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180多年的马岛争端史使其成为全球最为悠久的领土争端。长期的阿英马岛主权谈判无实质性进展,阿根廷在马岛争端解决中陷入困境:阿根廷的马岛主权依据占优势,但收回主权乏力;国际社会大多数支持阿根廷的马岛主权诉求,但国际机制作用有限;马岛居民人口虽少,影响却大;多重利益交叉与争夺,加剧了马岛争端的复杂化。对于阿根廷来说,若要解决马岛争端,阿英双方应大力加强政治互信与合作,建立马岛争端管控机制;非殖民化是全球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马岛亦不例外;阿方应强化马岛争端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阿方政府的更替不应成为方案设计断档的缘由;马岛居民是重要的第三方力量,阿方应充分考虑马岛居民的意愿及相关利益;阿英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当前马岛争端的务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来自如何平衡承担国际责任与遵循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之间的关系。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自身对"不干涉内政"规范的认知和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对于"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认知和实践亦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开始越来越积极地对待安理会的强制行动,承担与自身原则、利益、实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2.
高兰 《国际观察》2016,(4):42-56
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存在重大缺陷,无论从法理还是实践的视角看,都存在不公平性。南海争端的核心是领土主权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适用于主权和领土争议,因此也就不适用于南海争端的处理。菲律宾对中国提出南海仲裁案的背后推手是美日等国。基于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为了解决南海争端,中国采取外交谈判优先的战略,美国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外采取了以军事优势为基础的海洋威慑战略,日本则实行国际干预架构下的海洋同盟战略。采取上述不同战略的根本实质在于中美日三国围绕南海展开的海权博弈。中国应倡导南海海洋治理的两个创新性理念:以法治海、以海治海。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单方面对中国启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的强制仲裁程序,中国已多次对外宣示"不接受、不参与"之立场。强制仲裁实难解决南海争端。中菲仲裁案的管辖权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即便进入实体审理阶段,菲方亦无必胜把握。由于两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争端未被提交仲裁,菲方若败诉,可能在不违反判决的前提下提出许多法律理由将其持续在南海对抗中国的作为"合法化",中方若被判败诉亦可如此。判决并不具备解决中菲南海冲突及争端的法律效力,两国针对核心争端的各自立场及法律论点不会因本案判决受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战争是独立的政体(国家)或政治团体之间有组织地使用武力的一种行为和现象,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那些无法通过和平的外交方式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有史以来,战争就与人类如影随形,战争的形态也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广泛应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5.
1981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在纽约主持召开了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该会议是东盟表面上的外交胜利,在越南入侵柬埔寨后,它自1979年以来就一直强烈要求召开这个会议(见印度支那战争)。然而,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成功,因为越南和前苏联没有派代表出席会议。它们的政府反对红色高棉政权在这个国际组织中取代现任的金边政府  相似文献   

16.
南海主权争端之所以越来越复杂,甚至是迷雾重重,是因为有些国家制造了解决主权争端的法理迷途。文章认为,走出南海主权争夺的法理迷途需要明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解决主权争端;"实际占有,有效控制"原则充满战争危机;旧金山《对日和约》涉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条款是违法条款。  相似文献   

17.
胡键 《国际观察》2016,(4):113-12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作为最权威的国际冲突管理机制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但是,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联合国的国际冲突管理模式与成效都有较大的区别。冷战期间,联合国被用以作为超级大国之间国际博弈的工具,同时也发挥着国际冲突管理的功能。除此之外,意识形态、战争技术等因素也是该时期国际冲突管理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国际冲突管理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为维护其世界唯一霸权国的地位而采取的冲突管理模式,即霸权护持模式;另一种是要求国际权力公平分配的冲突管理模式,即民主模式。对这两个时期的国际冲突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时期的国际冲突管理特点不同,成效也不一样;更为重要的是,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管理明显地优于冷战后时期。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位于南大西洋海域的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在地理位置上距离英国本土上万千米,而与阿根廷只相距几百千米,但长期以来英阿双方对其主权归属争议不断。本文以《泰晤士报》刊登的英国民众对福克兰争端态度的信件为研究文本,从英国民意视角考察福克兰群岛主权归属及其解决途径,并探究各类民意产生的驱动因素,以期揭示英国政府在岛屿主权问题的决策方面如何处理与多样化民意的关系。福克兰战争期间,英国民众依托《泰晤士报》表达对福克兰主权问题的多元化态度。有相当一部分民众源于大国心态,坚决要求捍卫主权,武力夺回领土;有些民众基于英国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情阿根廷的主权诉求,希望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还有些民众出于策略上的均衡考虑,主张英阿共同放弃主权诉求,借助外力解决争端。在应对福克兰危机时,英国政府巧妙地平衡了民众的多元化主权立场,既遵从主流民意,又兼顾非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19.
尽管现代国际法在人权保护、投资争议解决等少数领域授予私人以针对实施国际不 法行为国家的直接诉权,但私人国籍国的外交保护仍然是解决国际争议的重要手段。受损害的私 人持续性地保有外交保护国国籍是该国行使外交保护权的限制性条件之一,2006 年联合国国际 法委员会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在坚持该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吸收了外交保护的国家实践、 司法或仲裁判例、学者学说中的合理成分,在自然人、法人、股东国籍的确定规则方面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引言外国分析家和观察家把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说成是柬埔寨时期之后东南亚地区的新战争爆发点。他们还认为,解决这些冲突将是很困难的。这种看法主要基于这样的事实:南中国海冲突涉及的问题要比柬埔寨冲突复杂得多。在所有这些问题当中,主权问题被认为是最棘手的,因为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文莱都提出主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