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形象在西方正在发生变化。西方观察中国的视角更加多元,中国形象趋向立体,增添了一些理性的元素。但是,西方国家的中国观仍然折射出深刻的意识形态偏见,严重阻碍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形成符合事实的认识。这些片面的认知和不公正的价值评判使中国形象蒙尘。因此,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在国际上营造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良好形象是未来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国际人权政策及其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保护人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中国内外政策中固有的内容,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对外关系状况及国内情况不同,中国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及其国际人权政策和实践也有所不同,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充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美国国内学界普遍呼吁美国政府全面反思和调整对伊朗政策,奥巴马第二任期能否为美伊关系按下“重启键”令人关注.美国对伊朗政策的调整受中东局势演变、奥巴马是否掌握对伊政策主导权以及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进退表现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正在重新评估伊朗核威胁,抬高对伊朗动武的门槛,着手平衡“双轨”政策,加大对伊朗的“软攻势”,未来很难排除美伊开展地区合作的政策选项.然而,美伊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且2013年6月伊朗大选为美伊关系注入新的不确定因素,美伊缓和关系的内外条件仍不成熟.  相似文献   
4.
Popu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several trends in recent years, has brought about new risk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Combined with the "China threat," it heralds profound adjustments in Washington's foreign strategy and its China policy, with a tougher stance toward China becoming a "new normal"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o integrate its domestic policies and diplomacy.  相似文献   
5.
沈雅梅 《当代世界》2013,(11):65-67
从民主党鸠山内阁到自民党安倍内阁,日本对美国战略东移的因应,经历了一个调整、呼应、进而加以利用的过程,体现出较强的战略连续性,表明日本因应美国战略东移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权力转移特别是东亚力量结构发生转变之际,对日美同盟关系进行再定义,重新确立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定位,寻求对东亚地区秩序的重塑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有关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上,美国与欧洲的共同点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正因为如此,冷战年代,它们运用"人权外交",联手对付前苏联;冷战结束后,欧盟支持了美国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海湾战争,参与了打着"人权高于主权"旗号的科索沃战争,参加了反对恐怖主义的阿富汗战争。即使在伊拉克战争后,当美国和欧洲围绕中东问题、联合国作用及国际秩序等问题发生尖锐分歧时,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仍能为双方弥合关系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然而,美欧在人权领域也存在矛盾与分歧。自"9·11"事件引发的国际反恐斗争以来,双方在国际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愈益显露,这使有的美国学  相似文献   
7.
6月10日,由外交部支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赞助和该所青年书会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国研所召开。来自外交部、社科院、军科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北京周报等单位和媒体的近60名青年学者就“联合国改革”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深入探讨。研讨会分三个专题,分别是“联合国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联合国改革具体问题”和“各国对联合国改革的态度及中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29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举行了中美关系研讨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京沪高校、研究机构的30余位资深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中心主任马振岗大使主持,外交部美大司司长谢锋与会并做形势报告.与会专家就2011年以来的美国外交、经济和内政发展趋势及中美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刊登会议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亚太地区力量格局的结构性变迁,中、美、日三国均加大对亚太地区的资源投入,引导地区秩序重塑,彼此互动频繁。三方对于亚太秩序的认知和主张既有共同点,也存在深刻的分歧,由此折射出它们在合作构建亚太秩序时面临着突出的挑战。在塑造和引导地区秩序发展的过程中,三国应当对各自职责及共同责任形成更加清晰和清醒的认识,进而维护地区安全和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的中东动荡对巴以问题具有深远影响。从近期看,虽然巴以问题在中东地区的外交议程上位置后移,但是巴勒斯坦、以色列的战略生存环境均在发生重大变化,双方的内部政治生态也有新的演变。巴以之间不仅围绕定居点、边界、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等核心议题的立场悬殊,还在以色列国家属性、巴勒斯坦非军事化等其他争议问题上较量不休。从中长期看,随着中东地区新的阿拉伯政权的诞生和步入施政阶段,巴勒斯坦问题有可能重新升温,恢复其作为中东地区核心问题的本来面貌,并成为地区国家之间进行竞争博弈的重要外交舞台。然而,由于导致巴以和谈停滞的阻碍因素继续存在,巴以重启和谈的希望仍然渺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