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班牙当代议会选举制度,保证了西班牙从佛朗哥时期封闭独裁的国家向成熟的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稳定与发展.文章首先就该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法律依据做了简要阐述.重点剖析了该制度的设计特点及其所依据的西班牙社会现实.同时根据对西班牙民主转型后具体的众议院选举情况以及政治社会现实的统计分析.论述了西班牙议会选举制度对西班牙议会政治的巨大影响,进而得出结论:西班牙议会选举制度保障了民主转型后西班牙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与发展,是西班牙成为成功的现代议会政治国家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的墨西哥历届政府致力于渐进性选举制度改革,扩大反对党的参政空间,旨在维护革命制度党的执政合法地位。1946年《选举法》奠定了墨西哥现代选举机构的基础,1977年选举改革大大推动了现有政治体制的合法性。经济转型时期的选举改革意在解决不断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仍然相对封闭的政治体制之间日益不对称的问题,增加选举的透明度和对选举进程的监督。1996年塞迪略政府的选举改革朝着自由和公正又前进了一步,为反对党参政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并且结束了总统候选人"指定制"。墨西哥的选举制度改革带来两个重要影响:一是有利于墨西哥从一党霸权的威权主义体制转变成竞争和多元政党体制;二是有利于维持20世纪后半期的政治稳定,而且2000年大选时的执政党更替也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断裂和社会动荡,呈现出政治成熟和民主国家的平稳化特点。只有深入理解选举制度改革的历程,才有助于理解今天墨西哥的选举式民主。  相似文献   

3.
1983年,在经济衰退的猛烈袭击下,智利政局急剧动荡。智利军政权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的风浪中度过了执政的第十个年头,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势。综观1983年智利政局,可以看到两个突出的特点:争取民主的群众斗争风起云涌,各种反政府势力组成了统一战线,给军人政权造成强大冲击;军政府的社会基础大大削弱,中产阶级以及部分大资产阶级与军政权离心离德,武装部队内部的分歧正在加深。  相似文献   

4.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政权精英与温和反对派精英之间达成协议,拉丁美洲国家有可能出现由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和民主政体平稳过渡的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利的政治转型即属于此类型。在智利的政治发展和政治转型中,政党作为重要参与者和"中坚力量",在呈高度分裂状态的社会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智利政党在政治转型中表现出几种特征:转型早期政党对社会运动的抑制,政党由极化走向温和与融合,政党联盟由变动性走向制度化和稳定性。政党政治的发展是一国政治发展的表征,政党政治的制度化体现为国家政治的稳定,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目前智利民众对政党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年轻人普遍对政治持冷漠态度。政党要提升自身的合法地位、赢得选民信任,需要致力于解决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当代智利政党及其政治精英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达成了一定的和解与共识,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从而为解决智利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创造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5.
印度独立之时所建构的公共制度,深刻地影响到印度经济的转型与增长。以法治为特征的现代治理结构,为经济转型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心理预期与制度支持,市场化改革增进经济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直接促进了经济转型与长期增长,而保留政策则加剧了社会碎片化,对公共治理和经济增长构成严峻挑战。借鉴印度的经验教训,要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经济增长从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转为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至少要考虑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以法治为特征的现代治理结构,为经济转型提供稳定的心理预期和制度支持;第二,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应有职能,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第三,珍视并维系社会的同质性,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合理流动,避免因阶层固化而出现印度式的"社会碎片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私有化改革的先驱,智利的经验值得借鉴。智利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由于工业化背景下欧美资本和移民的推动所致;由于复杂的种族构成、社会等级的利益差异,以及由考迪罗主义强权政治导致养老保险"特权大众化"等原因,智利养老保险制度陷于财务收支失衡危机;智利养老保险制度私有化改革是出于欧美国家反对拉美地区排斥外国势力的结构主义的需要。智利养老保险制度私有化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在自由市场机制的培育、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国家财政收支均衡化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改革的模式适应了智利国内社会政治形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11年,在缅甸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军人专政宣告结束,国家政治转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多党制和普选制的规则得以确立并逐步完善,民主政治的框架初见雏形。国家政治转型为缅甸乡村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变化的领域囊括了乡村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缅甸乡村社会在政治转型中呈现出新的面貌,但这一重要的课题在学界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在缅甸乡村社会中长期的田野调查,本文发现军政府时代之后的缅甸乡村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的变化主要包括村落共同体的裂变、乡村权力结构的转型、村民与国家关系的变迁,等等。概而言之,在过去的10年,缅甸乡村政治生活的主旋律逐渐从"抗争政治"向"派别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8.
智利经济-社会转型的特点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利经济-社会转型的特点是由国家资本主义向市场资本主义转变;转型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形成和完善;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出口增长;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内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威权政府为转型开辟了道路,转型又反过来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经济-社会转型的经验是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起用专家治国,灵活调整政策;在稳定和增长的前提下,兼顾公平,追求和谐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经济-社会转型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杨建民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3):3-9,79,80
公民社会在拉美国家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圣保罗论坛和世界社会论坛已成为拉美政治左转的思想高地;天主教会仍是最能影响和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公民社会组织,其在历次政治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在"还政于民"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土著人组织通过其政治参与使国家政权更具包容性,民主参与机制更为广泛,是拉美政治转型的直接推动力之一;社会运动、妇女、学生等其他弱势群体也是拉美政治改革和转型的积极推动者。此外,公民社会还包括个人和家庭等社会细胞,其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拉美国家的政治转型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俄罗斯在渐进改革阶段的主要产物,"普京主义"适时应对了叶利钦末期上演的经济转型危机与社会转型危机,逐步建构起大众支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国家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政治能力有所增强,同时致力于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重转型目标。借助国家治理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超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固有争论,化解俄罗斯转型时期难以回避的威权色彩与民主因素之间的内在张力。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新一届总统之后,"普京主义"继续折射出多种国家治理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处于渐进改革时期的俄罗斯必须寻求一种基于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与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