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黄熙 《岭南学刊》2003,3(5):22-24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决定收入分配的根本依据,价值创造是决定收入分配的直接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还是按劳分配,都不过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根本依据;按劳分配的主体,即主观生产要素与物化劳动的客观生产要素各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是它们参与价值分配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应划分为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三大类,按生产要素分配又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等六种具体形式,其他分配方式也有按风险分配等多种具体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包括按劳分配,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解决当前分配理论分歧的关键是先明确分配对象,只要分配对象确定,就必然存在这么一个逻辑链:分配对象—由“谁”生产(生产主体)—决定→“谁”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谁”怎样生产(生产方式)—决定→“谁”怎样分配(分配方式)→“谁”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分配尺度)—决定→“谁”分配多少(分配数量)。分配对象、参与分配的主体和分配方式是否多元化是一个质的判断,决定于生产方式;分配数量的多少是一个量的判断,决定于生产要素及所有者的贡献大小。因而,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牛凯功 《创造》2021,29(10):11-18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列为七大生产要素之一,并提出健全数据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意见."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①深刻把握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区分生成数据、生成数据生产要素、数据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三个阶段对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展开研究,对于通过公平合理有序的分配,取得数据要素作用充分发挥的正向激励,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能动地作用于生产。分配结构就是在这种双重的制约关系中形成的。这种双重制约关系.可以从要素决定和职能决定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独立的劳动力或独立的生产资料是不能创造出产品的.生产是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有已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共同决定着产品的数量。既然生产成果是各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生产成果就必然在各要素之间进行分配。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产、土地、经营管理等等,与这四种生产要素对应的是四个主体,即劳动者、资产所有者、土地所有…  相似文献   

6.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企业家是使社会生产进入循环流转状态的推动者,利润不过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现新的组合的结果。熊彼特与马克思的理论分歧主要有三:一为是否存在剩余价值,二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什么,三为如何看待企业家创新。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价值来源的认识不同,因此对收入分配提出的方案不同,这在个人劳动能力存在差别的情况下既体现了平等,也体现了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企业家的创造精神,承认按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社会前进的大方向应为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批驳了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和非生产要素或非经济要素也创造价值的理论观点的错误本质。借助于“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理论渊源,进而完成对私营企业主参与利益分配的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下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生产要素为资本家垄断占有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要素实现了基本平等占有 ,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不是剥削 ,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更是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要素利用效率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必须指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我们仍应十分注意和防止生产要素占有上的过分悬殊和垄断产生。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既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它包括市场初次分配和收入调节两个层次。市场初次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价格在收入分配中发挥基础作用,个人的收入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要素的市场价格。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的收入以劳动力要素报酬为主,劳动力素质差异成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根源。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政府运用收入调节措施,对个人收入实施公平有效的调节,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分配问题的相关论述,深刻分析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所存在的分配标的错置、分配依据混淆以及分配环节缺失的问题,揭示了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原生形态的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假象性质,说明要破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假象,就不能停留在事物形式的表面,而必须透过这种表现形式的帷幕揭示其内在的本质。本文同时认为,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质疑凸显了对生产要素所谓“贡献”理解的重要,而如果不是将生产要素的所谓“贡献”理解为其对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创造,而是理解为由于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的投入而对生产资料效能的充分利用和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吸纳以及由此促动的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我们倒是有可能消解在生产要素“贡献”问题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论述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作用,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教材需要注意的问题。任勇同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作用》(本刋1983年第六期,以下简称《作用》)对现有教材的写法提出质疑,认为必须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剩余价值学说未系统形成的基础上闸述第二发现对科社的创立作用。对《作用》的质疑和观点,笔者谈谈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张明龙 《长白学刊》2006,3(1):73-75
政治经济学原理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包括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思维脉络、基本框架、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部分的逻辑一致性、商品使用价值与物品效用、社会主义剩余价值、所有权与产权的关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理论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并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3.
一、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要正确理解这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首先必须弄清楚它们的区别。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1.从含义和内容上来讲,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做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其主要内容是:①实行按劳分配,所分配的物质对象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既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也不是全部国民收入。②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是参与按劳分配的前提。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必须参加劳动,提供劳动;二是必须在公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虽然过去了140年,但迄今仍然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创造、表现形式、分配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剩余价值学说面临着诸多现实的挑战.当代人应该创造性地去理解剩余价值学说.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家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仅仅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不是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共同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缺一不可。只有充分认识工人的雇佣劳动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才能充分理解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家雇佣工人劳动的罪恶根源;也只有充分认识资本家购买不变资本特别是购买以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核心的不变资本,才能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复杂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钟朋荣撰文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困难重重,其深层次原因是,在国有经济的分配问题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在理论上,我们强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价值是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企业的利润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这就好像说小孩  相似文献   

17.
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只按生产要素分配又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只有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才是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必然选择 ;两者结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利芳 《前沿》2006,(5):14-16
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行已成为客观事实。在理论界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系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事实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知识经济条件下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特别是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理论界存在的关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几种观点 ,阐明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在现实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在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正式提出了资本范畴,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本范畴和剩余价值范畴一时成为经济理论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马克思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未能预见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而断定剩余价值是资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