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先奎 《中国减灾》2004,(10):38-39
2004年9月发生的宣汉县特大洪涝及山地灾害,将永远载入宣汉的灾害史。面对200年不遇的洪涝及山地灾害,宣汉县民政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视灾民为亲人,把灾情当命令,把灾区当战场,流汗在第一线,小病轻伤不下火线,竭尽全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大灾面前显示出的精良素质和英雄本色,也将永远载入抗洪救灾的史册。洪峰似野马脱缰9月3日14时至9月6日中午12时,宣汉各地持续普降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419毫米,降雨持续时间之久、强度之大、覆盖面之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200年不遇的最罕见的一次。暴雨引发的洪涝和山地灾害,致使全县55…  相似文献   

2.
成克杰伏法     
《传承》2006,(4):91-91
1998年。入汛以来,气候异常,暴雨频频。长江出现全流域性大水;东北嫩江、松花江暴发百年不遇的超记录特大洪水。南方,长江干堤经受八次洪峰的轮番冲击,大水前顶后涌,连续60多天超警戒水位;北方,浊流一浪高过一浪,惊涛拍打着一些仅能抵御20-50年一遇洪水的堤防。  相似文献   

3.
王勇  仲维华 《中国减灾》2006,(12):58-58
受今年4号、5号强热带风暴影响,湖南省资兴市连续遭遇了“7·15”、“7·26”两次特大暴雨,引发了5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全市倒塌房屋24203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7.05亿元。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异常洪涝及防灾减灾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维宽 《中国减灾》1997,7(3):23-25
淮河流域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带,为显著的季风气候,梅雨锋和副热带高压滞留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或干旱。但是影响最大。致灾最重的是十几年或几十年一遇的异常洪涝。例如1954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1972年7月初淮北特大暴雨洪涝、1975年8月台风(低压)特大暴雨洪涝、1980年夏淮河五次洪峰及1991年淮河持续性特大洪涝等,不仅是江淮流域著名的洪涝灾害,也是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气候事件。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十大自然灾害中,6次由异常洪涝造成,其中3次发生在淮河流域,直接经济损失均在10…  相似文献   

5.
2008年注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1月中旬以来,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突袭黔贵大地。造成电网毁坏,铁路停运、公路封堵、通讯不畅、停电断水、煤炭告急、食品紧缺……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几年来,暴雨似乎频频光临北京:2004年"710"城区暴雨,2011年"623"城区特大暴雨,2011年"724"密云、平谷山区特大暴雨……每一次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长沙、武汉、杭州等国内许多城市也均因暴雨频发内涝。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8):1-1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几年来,暴雨似乎频频光临北京:2004年“7010”城区暴雨,2011年“6·23”城区特大暴雨,2011年“7·24”密云、平谷山区特大暴雨……每一次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长沙、武汉、杭州等国内许多城市也均因暴雨频发内涝。  相似文献   

8.
<正>每次发生大旱,我们常常能够听到、看到"因‘50年一遇’、‘100年一遇’造成了灾害"的说法。这次西南大旱,有人甚至把昆明机场发生裂缝的原因,也推给了干旱,于是背  相似文献   

9.
彭亮  陈群 《北京观察》2012,(10):46-49
正十年参政路,结下深厚情,两位委员心手相牵,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共同推动北京市社会心理事业的健康发展。7月21日,61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京城。在这场特大暴雨中,房山区受灾最为严重,河北镇的降雨量达到了519毫米。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使道路、村庄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许多家庭在暴雨中失去了房屋和亲人。据统计,房山区25个乡镇(街道)在暴雨中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到80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相似文献   

10.
抗洪抢险     
《传承》2006,(Z1)
1998年。入汛以来,气候异常,暴雨频频。长江出现全流域性大水;东北嫩江、松花江暴发百年不遇的超记录特大洪水。南方,长江干堤经受八次洪峰的轮番冲击,大水前顶后涌,连续60多天超警戒水位;北方,浊流一浪高过一浪,惊涛拍打着一些仅能抵御20-50年一遇洪水的堤防。中国人民面临着严峻考验。能不能战胜这场特大洪水,是对党和政府领导水平的考验,是对改革开放20年物质技术储备的考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考验,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考验。6月3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关于长江、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领导立即上岗到…  相似文献   

11.
我看到一些报纸、刊物刊登一些令人鼓舞的信息:×××下岗后,收入已达几十万元;×××下岗后,成了大款;我也听到广播电台不断播放令人羡慕的消息:×××下岗后成了大老板,令人刮目相看;×××下岗后挣了不少钱,出国旅游去了;我也看到一些电视台不断播放令人高兴的喜讯:×××下岗后发大财,开办了自己的工厂,等等。 通过把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关于下岗职工的信息、消息联系起来,似乎可以得出一些概念性的结论:职工下岗准能发大财,谁想发财  相似文献   

12.
龚开洋 《广东民政》2010,(11):30-30
9月22日,受台风“凡亚比”影响,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重创广东茂名高州、信宜、罗定和阳春四县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6.5亿元。面对严重灾情,广东省皮具商会党支部积极组织商会党员开展赈灾义捐献爱心活动,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展示了广大共产党员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6,(8):13-13
据重庆晨报报道重庆正在经历的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记者从市妇联获悉,李鹏同志决定捐出30万元稿费帮助重庆修建一座“母亲水窖”,以解决困难地区群众饮水难的问题。8月21日下午,重庆市妇联接到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电话通知,李鹏同志得知重庆今年发生特大旱灾,非常关心,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30万元支  相似文献   

14.
刘西民  杨丽 《中国减灾》2006,(10):28-29
8月28日凌晨,一场50年来最大的特大暴雨袭击了陕西省渭南市。灾难面前,渭南市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真正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鲍臻 《中国减灾》2010,(5):20-20
每次发生大旱,我们常常能够听到、看到“因‘50年一遇’、‘100年一遇’造成了灾害”的说法。这次西南大旱,有人甚至把昆明机场发生裂缝的原因,也推给了干旱,于是背后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的深层问题,也都被轻轻掩去。  相似文献   

16.
当洪水涌来的时候──三明市人事局抗洪救灾纪实白育琛5月3日,地处闽西北山区的三明市辖区内骤然降下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市区和数县范围顿时陷入了百年末遇的特大洪水之灾。位于沙溪河畔的三明市军转干部接待站,由于地势偏低,也在劫难逃!短短两个小时,整幢大楼一...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是河北省救灾减灾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也是充满考验和挑战的一年。部分地区先后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风雹和暴雪的袭击,灾害强度之大,受灾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8,(10):9-9
2008年初,湖北省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湖北省在应急救助结束后迅速转入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6月20日前所有倒房户全部搬入新居。  相似文献   

19.
冠球 《中国人大》2012,(15):6-6
进入七八月份以来,全国多地普降暴雨,局地甚至遭遇61年、200年一遇的大暴雨。由于多数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极其落后、脆软,直接引发城市大面积内涝,人员和财产损失十分惨重。以机动车损失为例,北京“7·21”特大暴雨过后,截至7月30日24时,在京保险公司共接到因强降雨造成损失的各类报案4.7万件,其中,机动车保险接报案4.2万件,占到近90%的比例,估损金额约5.9亿元。  相似文献   

20.
入夏以来,我国多个省区洪涝灾害严重,大家在为灾民担忧的同时,也为屡屡刷新的灾情通报困惑。据媒体报道,先是南方某地发生五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近日又传出青海格尔木河流量两千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我们暂且不质疑其推算的科学性,就说用十年、百年、千年到N年一遇来形容各种自然灾害的偶然性,这种说法就让人无奈而气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