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在2017年初因一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件被卷入争论漩涡.针对这一热议话题,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出争辩双方的主要论点论据,才能使读者客观全面地了解大陆学术界围绕"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怎样的争议,更深刻地理解寻求历史真实的艰辛.对教育部修改教材的这一举动不必过度解读而将问题复杂化,"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概念各有其适用语境,只要科学把握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国民普及教育与学术研讨的关系,完全可以找到推进史学研究的发展与更好地进行教育宣传之间的平衡,而避免陷入种种争议的窠臼.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止时间,国外许多学者给予极大关注.日本学者与西方学者对"十四年抗战"有不少表述和分析.其中日本学者的"十四年抗战"研究视角集中体现在学术界的"十五年战争"论,西方学界也出现一些以"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从"十四年抗战"视角研究中国抗日战争以至世界反法斯战争的看法."十四年抗战"研究观点在国际学术界的客观存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研究留下学术交流和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日战争实录》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蒋文澜教授所著。它详尽记载了我国军队在八年抗战中打的13次胜利战役和空军、海军抗战概述,以及破译日军密码等内容,实属抗战史书中之首例。以上战争的胜利对抗战胜利和世界反  相似文献   

4.
地理上,台湾与四川相去甚远,一个在内陆,一个在海边。1949年后,随着大量川籍人士的移入,四川文化也透过不同的管道与路径渗进了台湾。而八年抗战是形成渗进台湾的四川文化之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鲁南 《党史文苑》2010,(10):25-28
今年是七七事变73周年,7月7日前夕,中国大陆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吉星文的儿子吉民立闻讯立即赶到展出现场缅怀父亲,他说:“我这两天特别兴奋,因为好久没看到父亲出现在公共场合了!”七七事变广为人知,但现在已鲜有人知道吉星文其人其事了。事实上,在七七事变中,是他率部“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序幕。后来,吉星文被赞誉为“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6.
江桥打响抗日第一枪 马占山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毛城子乡,后投到奉军吴俊升部下,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1925年11月,从军短短十几年的马占山,已升任奉军的骑兵第二军军长。1931年马占山发动的江桥抗战,使得他的名字响遍全国。  相似文献   

7.
<正>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产党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8.
梁原 《红岩春秋》2009,(6):71-74
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一批优秀的电影人集中在重庆,他们满怀爱国热忱,以电影作为宣传抗日的重要武器,在我国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爱国台胞何非光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9.
胡佳恒 《廉政瞭望》2011,(13):64-64
王朝魅影 当八年抗战在1945年得以完结后,中国战区的蒋介石之个人威望亦无可争议地到达历史顶峰,包括蒋的巨幅领袖照也登上了象征最高权力的天安门城楼。  相似文献   

10.
自1891年重庆正式开埠以来,重庆重要的历史地位便日益显现,并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特别是自1937年抗战爆发至1949年这短短的12年中,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曾两度迁都重庆,使重庆开始走出西南一隅,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重庆在中国历史,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记载、反映这些历史的档案资料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11.
刘以顺 《党史纵览》2007,(11):38-41
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被称为"铁军",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铸就的革命精神,又被称为"铁军精神".那么,"铁军"和"铁军精神"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先后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不仅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而且还认清和把握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系统完整、辩证科学的抗战史观,即习近平抗战史观。习近平抗战史观主要包含七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抗战史观,对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抗战史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雪飞  彭瑞良 《世纪桥》2010,(8):14-18
从1937年10月13日开始,中国军队在太原的北大门——忻口,组织了一次长达21天的大会战。是役,国共两党倾力合作、密切配合,携手歼敌2万多人,成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重的一次战役。  相似文献   

14.
刘岩 《党史文汇》2008,(12):45-47
2008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71周年。凡是有点中共党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八年抗战中存在着片面抗战与全面抗战这样两条抗战的路线与实践。片面抗战即政府抗战,全面抗战即全民族抗战(又称"全民抗战")。政府抗战的第一枪,尽人皆知在卢沟桥打响;而全民族抗战,始于何时何地?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标志,这不能不说是"红色记忆"中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5.
臧文 《世纪风采》2012,(12):19-21
第一次见到夏大姐是1946年抗战胜利以后,我们在华中银行二分行刚进高邮城时。一个星期六,我们看到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同志,背着背包兴冲冲地走来,但没过多久又见她很沮丧地离开了。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一打听才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夏凤珠。她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长期在敌后从事党群工作,担任过区委书记、县农抗会会长、反清乡报导团团长,当时是苏中二分区高邮龙奔区区委书记,  相似文献   

16.
马杰 《世纪桥》2013,(11):4-5
近代以来,东北人民抵御俄、日等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战斗,创造了长期寒地敌后抗战的经验,钳制了日军全面侵华进程,在夺取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起到了巨大作用。随后,东北抗联在创建东北根据地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东北抗联艰苦斗争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值得后世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7.
鲁南 《广东党史》2010,(9):48-50
<正>2010年是"七七事变"73周年,7月7日前夕,中国大陆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吉星文的儿子吉民立闻讯立即赶到展出现场缅怀父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 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 ,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抗战文化则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和印证。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全民族抗战的文化方针政策 ,主要有民主的文化人政策 ,团结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政策 ,适合军队特点的部队文艺政策等。抗战文化政策体现出时代性、民主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冯法祀(1914—2009),安徽庐江县人,1933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学习油画,受教于徐悲鸿、颜文裸、吕斯百等名师,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1937年8月于陕西三原县参加工农红军,在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科任职。  相似文献   

20.
郭红婴 《新长征》2011,(6):62-63
七、主动出击,配合全国抗战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抗联第1路军各部立即向日、伪军发动猛烈进攻,牵制日军入关,配合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