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利益分化时代.多元、分化的社会结构产生社会认同困难、有序政治参与困难和合法性危机,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协商民主大有可为: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协调利益关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有利于促进公共决策的合法化,化解合法性危机;有利于培养公民精神,促进公民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政治协商、听证会、民主恳谈会、互联网上官民对话等协商民主形式,都起着化解矛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习时报》10月19日刊登何包钢的文章说,政协的最初设计目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解决国家重大事务。这个协商传统可以和现代协商民主相衔接。通过政治协商为各方社  相似文献   

3.
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政治参与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精神与理想,是协商民主的新的实现形式。网络的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等特性,有利于公共领域的生成与维持。网络成为公民与政府直接或间接对话的重要渠道,影响了政治决策过程。网络政治参与能突破协商时间、空间和代表性的限制,打破权力精英对协商议题和话语权的控制,照顾少数群体的利益,为弱势群体找到利益表达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其主要体现为: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政治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协商民主有利于形成科学与民主的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5.
王洪树 《探索》2015,(1):45-51
社会协商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过程中整合社会力量与构建共享性社会秩序的产物,具有内生性特征。内生自发的社会协商,在当代中国演化成为促进中国底层社会自治和政治-社会沟通合作的多元民主活动、对话平台与整合机制,是中国对社会民主的一种独特探索,是以协商为主要民主偏好的中国特色协商政治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建构渠道,有丰富的理论资源支撑。多维理论审视下的社会协商,形成了现阶段以党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商为主、社会力量主导下的社会协商为辅的中国特色社会协商发展逻辑。它的未来生长和民主功能发挥,将在培育"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同时,促进二者在沟通协调中互动合作与和谐并存,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的"强政府-强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化解协商民主理论困境的社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理论面临巨大的践行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理性不足、价值共同体缺位、各协商主体不平等和协商场域的缺失。走出协商民主的理论困境应从制度建构和非制度培育以及二者的互动做起,培育现代公民社会型社会资本是化解协商民主困境的有效社会机制。中国现代社会资本的培育应从发展和创建公民社团、扬弃血缘型社会资本、构建协商公共领域和培育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作起。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协商民主运行机制,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落实到基层的关键之处。也只有通过健全协商民主的法律制度,才能使协商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协商内容得到科学界定,协商程序得到严格规范,协商形式得到丰富拓展,协商成效得到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洪武 《求实》2016,(1):76-80
长期以来,社区选举一直是社区民主的主要形式,但它重视的是社区领导人的选举而不是社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重视偏好聚集而不重视偏好形成过程和偏好转换,选举过后,居民在社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难以发挥作用,而协商民主则可以贯穿在社区政治活动的全过程。从社区领导人的协商选举产生,到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规则的协商制定,再到社区规则的协商执行,社区协商民主表达的是这样一个观点:在社区领导人的协商选举、社区规则的协商制定和协商执行中实现社区自治和社区民主。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协商是对中国不断发育的社会力量的积极回应,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的务实举措,是推动社会治理和公民自治的一种民主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组织协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存在协商发展不均衡、协商能力有待提高、协商主体不对等、协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探索和完善社会组织协商,需做好统筹协商和试点工作,提升社会组织的协商意识和能力,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创新社会组织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民协商是当今政府社会治理改革的目标之一。由于实践中存在诸如尚未形成公民平等协商的互动条件、缺乏指导公民协商的系统理论、缺少保障协商的有效制度和法律支撑等问题,因此,完善我国行政民主化过程中的公民协商,应加强协商参与型的行政网络建设,提高公民协商的理论意识教育,强化公民协商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为实现法治、责任、透明的民主化政府,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治理"的一种继承与发展。而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资源,能够有效地嵌入到社会精细化治理体系之中,并促进生成社会精细化治理所需的各种条件。基于此,为了有效应对协商民主发展中的不足并使协商民主在推动社会精细化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潜能,要从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制度与协商形式这四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协商民主发展的社会环境,以此倒逼社会治理精细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颁布,确立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多种现实原因,我国协商民主还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协商"远未达到"民主".因此,要使协商民主走向强势,从微观上讲,必须认真研究协商民主的规律,努力提高协商民主的质量从宏观上讲,必须提高协商民主的法律地位,使其由一种软性民主变成一种硬性民主.由此,要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即与政治精英领导的关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与基层协商民主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理论作为西方民主理论的一次重要转向,既是西方古典民主的复兴,又是对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超越,其核心理念"平等协商"、"共识"、"妥协"、"公共理性"与我国基本政治理念相耦合,浙江省在协商民主实践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为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极为难得的镜鉴。  相似文献   

14.
王梓  王岩 《求实》2014,(11)
协商民主的本质在于对现有民主理论的补充和优化,以期还原民主的真正面目;协商民主是以政治宽容为精神支撑,对政治宽容的内在诉求让其鹤立于诸多民主理论之中;协商民主的构建必须体现政治宽容精神。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中也存有种种协商主体不平等,为深入分析诸般不平等及其对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的影响,文章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实质性不平等为分析切入点,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种不平等及其相关影响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发现,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着若干固有的实质性不平等,对于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来说,这种实质性不平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由此对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选择的强制性、形式上的包容及其导致的协商排他性、协商过程的操控、协商信用丧失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社会和谐,是多元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共同体中的公民通过公共协商整合社会差异、化解社会矛盾,以实现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社会逐步形成,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实现社会和谐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公共协商为解决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以公共协商制度化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当今中国应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视野下的我国政治参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当代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政治协商,对民主协商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不断取得新进展。基于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背景的两种制度,在"协商民主"方面,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趋同。中国的民主协商为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珍贵的经验,也展现出协商民主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光明前景,这也是中国对世界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协商民主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民主政治的认识,而且为我们构建公民政治参与新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发展方向,强调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协商民主有着天然的联系,拥有其他协商民主形式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应当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增强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包容性,提高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吸收借鉴人类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更好协调关系、凝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的内在契合体现在两者同公民社会的密切联系以及对现代性的解构与重构上。社会资本对党群治理的意义主要体现为非正式网络和非正式规范。而协商民主对于党群治理则更多意味着多元共识、公开审议、参与平等和责任分担。文章试图在吸收两者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协商型党群治理的概念,其内涵包括非正式网络的沟通联结、互惠信任关系的凝聚整合、直接对话的协商表达和公民社团的平等参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协商政治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金红 《唯实》2004,(2):44-48
协商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崭新范式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 ,协商政治广泛地存在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安排和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之中。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具备了协商政治的基本特征 ,但还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政治 ,须进一步发展完善。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政治 ,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