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言语行为的是非和价值判断依据,评价标准的探讨与确立对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的规范化、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学科的科学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评价标准是一个内舍三个不同层次的标准体系:根本标准、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根本标准具有最高权威,基本标准对具体标准有指导和统摄作用,而具体标准则是基本标准的衍生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大连干部学刊》2014,(8):61-61
在生态学研究中,判断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有两个标准:一是“最大的自我实现”,二是“最普遍的互利共生”。放在政治生态上,这样的标准同样适用。一则,干事要有激励、有保障,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何看待这场危机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是否可以持乐观的心态看待这场危机,媒体、学界存在诸多的争议。我想这场危机短时间内难有巨大的转机,美好的主观愿望不会主导事物的客观走向。未来,有待我们保存实力,冷静判断。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是指依照一定的指导原则、指标体系、工作标准和操作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展和效果进行判断评估。目前,思想政治工作因缺乏硬性考核指标而日益边缘化,其作用和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使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成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正义判断的标准是建立在义务论基础上的基本道德,正义的具体形式有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算术正义与比例正义、交换正义与分配正义。根据这些概念与判断,认真审视目前中国社会关于正义的判断标准以及各种具体正义形式之不足,进而探寻改善社会正义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特点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人们总是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肯定或否定价值判断,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评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评价概念、特点、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模式是否已经形成、是否客观存在都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原因在于有些人把属于事实问题的判断变换成了属于价值问题的判断,即把在客观上是否存在、是否形成中国模式这个属于事实判断的问题,变换成了是不是喜欢中国模式、中国模式配不配称为模式这么一个属于价值判断的问题;按照关于模式问题的西方资本主义话语体系,凡属一国的发展模式,都应像西方一样地包含有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既然中国模式不包含西式的政治民主化、不符合他们的这个标准,那就不配称为模式、或者不可能持久存在,于是就一笔勾销了它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史学及史学批评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伦理型文化基础上。其史学批评有政治标准,有学术标准。政治标准主要有:史学要为封建统治服务;合符封建伦理道德;合符经义;以君主的是非为标准等。在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关系上,总是以政治标准第一,学术标准第二。对于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关系的认识、处理,既要从历史、现实出发,也要从长远、未来着眼。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和运用“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韩庆祥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及其实质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有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又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针对性。“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实质,就蕴含在这一历史背景和现实针对性之中。在“...  相似文献   

10.
靳连芳 《黄埔》2013,(2):91-95
人们在面对当今政治现状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追问其历史的根与源;人们对当今政治现状接受、认同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也是历史将会提供给人们厚实的依据和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今天后殖民批评家对于国民性话语的批评,在价值和目标上是民族主义取向的,甚至可以说,是以国族标准取代了是非标准和价值标准.这与国民性批判的普遍主义价值取向(比如民主、自由)截然不同:思考者从普遍的价值主体变成了偏狭的利益主体;是非善恶的判断被民族身份的分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家丑不可外扬")所取代.我们应警惕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这种民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具有统一的立场、原则和方法。“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都是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方法论原则,“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生产力目标,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范俊玉 《前沿》2004,3(3):181-182
先进文化在一般意义上有其特定的价值判断标准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简要探讨。正确认识先进文化的价值判断标准 ,对于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施特劳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他认为历史主义强调价值标准的历史性,反对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的存在,最终摧毁了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哲学根基,继而导致了政治上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历史主义既是时代的危机,也是现代自由主义的危机.然而,从其根源上看,历史主义反对的是以自然法为基础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在对德国历史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在政治价值观上实现了自然与历史、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选三卷第372页)这三项标准的提出,对扫清改革的思想障碍,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判断改革的是非成败,提供了依据。一、“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1、“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实践标准是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判别认识正误的依据,即真理标准。它具有客观性,唯一性,绝对性。“三个有利于”标准在理论渊源上,是对实践标准的具体化,源于实践标准,而又将其…  相似文献   

16.
电子证据作为一种科学证据,采纳标准有其独特性,需要在传统证据采纳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科学细致的规定。我国对于采纳和采信的标准时常混淆并一同判断,容易影响审查认定的质量甚至导致冤假错案,尤其对于复杂的电子证据,更加需要两步式认定,第一步的可采性判断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第二步的证明力判断。电子证据的采纳标准,可以分为关联性标准、合法性标准和形式真实性标准,三个标准相互关联又各自具有独特性。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此有一些具体规定,实践中也有取证和审查认定的方式,但是仍需要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主题。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最深刻地体现了时代变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回顾和反思改革开放20多年来哲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关于标准问题的讨论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始而实践标准,继而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而人民拥护标准。这些标准的递进与转换,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反映了改革不同阶段主要任务和中心内容的转换与深化。可以说,“检验标准”理论与改革实践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各个转折点上,都相应地提出了标准问题,起到了理…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现存的错综复杂的诸多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严重危机发生的可能,只能寄望于改革,这算是一个共识。但这个共识并不清晰,不同阶层、利益群体与观点人群都有各自的改革标准及期望,由此也造成了所谓改革"顶层设计"话语流行多年,真正可以称为"顶层设计"的政治改革及社会、经济改革均陷入停滞,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倒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政治伦理学的角度剖析"马基雅维里问题"的逻辑结构与理论实质,从而论证简单地通过兼顾目的与手段之正当性的路径难以解决该问题.原因有二:其一,"马基雅维里问题"的逻辑结构与常规的推理模式相悖,反映出从应然判断推出实然判断的困难;其二,"马基雅维里问题"实质上蕴含了两种或以上均能明确说明自身正当性和重要性的基本价值诉求之间不可公度的根本冲突.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坚持以政策文件为根本依据、以标准规范为重要抓手、以事实评价为主体格局,呈现出定性定量评价结合、评价标准加速更新、多层次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多领域评价格局逐渐拓展等特点。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需进一步深化发展,把握热点期待,拓展重点领域,化解难点问题,确保标准协调、覆盖应评范围、突破评价难题,更好发挥工作评定、价值判断以及反馈和改进教育质量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