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我革命这一话语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话语和新时代革命话语的创新性表达,其话语叙事逻辑体现了内在与外在的辩证叙事、历时与共时的时空叙事、宏大与微观的方法叙事。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利用叙事学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叙事的逻辑结构,从话语生产、话语传播、话语创新、话语认同的角度建构自我革命话语叙事体系,是当前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2.
从叙事基础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现代化思想为源初语境,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现代化思想为直接来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土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有其独特的话语叙事逻辑,对其进行全面的话语叙事分析,可以总结出其叙事主线为“以人民为中心”,叙事主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叙事结构为历时与共时的时空叙事、一般与特殊的比较叙事、宏大与微观的方法叙事。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对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的指导、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特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本·时间·阐释——新历史主义叙事阐释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春慧 《求索》2008,(11):170-172
新历史主义历史叙事理论,以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为掌门大橐,是新历史主义历史叙事理论的集大成。本文通过对新历史主义尤其是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的研究,对历史叙事中历史阐释的可能性、阐释层面和阐释模式进行解析,试图为史学和文学批评尤其是历史文学方面以叙事为主导的文学样式(如历史小说,咏史诗,叙事散文等)的历史解释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叙事本位、史论本位与实事本位--与何平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一文对叙事本位与历史叙事的弘扬非常精彩,稍嫌不足的是对"退化"与"危机"这两个全文立论基础的实证还不够充分.要振兴中国的史学,使史学成果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关键并不在坚持"史论本位"还是"叙事本位",而是必须坚持"实事本位".即不管"论"还是"叙",都必须树立确保所论所叙之事的真实、翔实与扎实的理念,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史学成果的公正、公信与公平.  相似文献   

5.
图像叙事是不同历史时期某一群体或个人思想观念的视觉呈现。图像叙事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史学话语体系下图像证史的争论、艺术考古领域对图像风格与特征的分析,以及田野民族志为实践基础的图像阐释三个领域。从“叙事”的视域出发,将图像作为文化表达、文化传承和文化习得的“文本”进行解读,是理解图像背后社会历史情境与思想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对西方史学编纂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推动历史学家将注意力转向普通大众,去感受他们的经验、行为和欲望。历史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愈发多样化和多元化,广义上的一切媒质,尤其是电影、电视,成为展现过去、叙述历史的新手段,由此带来的是对于历史性质的不同理解。大众文化的即时性和碎片化倾向,虽然助长了一种微观主义研究风尚和对宏观历史的排斥,但这种历史观最近又被大众文化所营造的对确定性的追求所修正,宏大叙事的回归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兼论历史评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本位"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然而近代以来的新史学,尤其是1949年以后的史学却日趋与中国固有的历史叙事传统渐行渐远,由此导致了史学的空框化.当代的史学危机实质上是叙事功能退化所引发的传播性危机,而所谓历史评价也往往表现为非叙事的当下意识形态评判或价值评判,故真正的历史评价也有赖于历史叙事本位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侯方峰 《求索》2013,(9):87-89
历史叙事写作在西方史学史中曾占据中心地位.但在史学科学化的过程中.这一写作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虽然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叙事体复兴的趋势,但相关争议远未结束。本文分析了历史叙事边缘化的理论背景:史学科学化对其“求真”“求规律”能力的质疑.并简析了后现代主义历史理论对历史叙事独特价值的发掘,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历史叙事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写作模式,可以与分析体的历史写作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9.
艺丹 《求索》2013,(2):163-165
海岩作品是涂抹着女性叙事外衣的男性叙事,其中包括苦难叙事、消费叙事和性叙事。对男性宏大而深沉的苦难进行深描,是海岩作品的一大特色。着眼于男色消费的刻画,是海岩作品消费叙事的内容和特点。海岩作品的性叙事包含罪感叙事和生命叙事两大内容。海岩作品的叙事模式存在传统性、消费性和矛盾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在历史剧的创作领域被赞誉为中国的歌德,其历史剧的叙事具有文学与史学叙事相互结合的特色。这种叙事特色是对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回归并对当前的历史剧创作具有现实典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德在批判用绝对之标准去界定一切差异将统一所有的话语的现代“元叙事”时曾宣明主张,所谓“元叙事”这一理论化的美学核心概念,作为黑格尔的美学思辩思维哲学的必然产物,以及自由解放的“宏大叙事”理论化结构空间,体现为人性的解放其实也是一种“宏大叙事”,这让人们在创作中崇尚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公正、正义,关注和揭示社会政治压迫,关注弱小群体的命运,追求社会理想以及社会解放等等。简言之,所有与政治、社会、公共、群体、阶级、集团甚至是精神、道德相关的题材与主题的美学叙事,都可以被称为“宏大叙事”的叙事范式,虽然有的叙事体现为一种不真实的、虚伪的表象性叙事,但它都体现为一种书写自我、个人化特性、以及与个人化特性相关的人体、欲望、梦幻、记忆、潜意识的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利奥塔德这种新的美学叙事批评话语语境,使得当代社会的自20世纪80年代延续下来的消费主义批评风格日益变得不可理喻了。这对于消费社会单个的个人化感悟、反思或者狂躁的激烈言说,已经不再是美学叙事的合理化方式了。  相似文献   

12.
陈磊 《学习与实践》2012,(7):128-133
冯天瑜先生是湖北地区著名的文化史学家,他勤于治学,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冯先生在史学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不拘一格的治学方法。在治史实践中,冯先生善于以小见大,通过"历史文化语义学"来以"概念"解释历史。于史料,冯先生能以采铜于山之精神发掘原始史料和口述史料,在精密的考辨中凸显史学重实录的学格特征;于史学,又能以宏大之气魄融通义理、考据与辞章,赋予史学以新的气象。在冯先生的论著中,"学术性"与"思想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电影"的文本呈现出草根性、个人性、后现代性、娱乐性等特征,充分反映出新媒体时代和信息网络社会的文化特性。这些文化特性也改变了传统电影文本的叙事特征,传统电影开始偏向"小人物化"、"去崇高化",丢失了把握宏大叙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核心产粮区典型村的调查发现,围绕土地流转,基层政府、市场、农民各自建构了己方的叙事话语,各方叙事交织构成了关于流转的叙事结构。主导政策制定的是政府叙事与市场叙事结成的"治理逻辑——实用逻辑"共谋型叙事,对应的是农民边缘化的底层叙事,前者是清晰、简单而抽象的宏观话语,后者则是复杂、多样而具体的微观话语,并受前者压制。作为资本下乡的表征,市场叙事存在对政府叙事和底层叙事的双重迎合,实践中却发生双重背离,引发农民关于土地流转的悲观预期。对于土地流转的叙事结构失衡与实践张力,需解决农民决策参与和文化适宜问题,构建底层叙事的制度化表达机制,实现社会现实向政治现实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5.12"到"4.14",从汶川到玉树,从苦难到苦难。灾难只能是生者的叙事,然而这仅有的生者叙事往往是被"遮蔽"的,悲剧被形形色色的主体宏大叙事消解了,同时悲剧感也被淡化了。自然与人的冲突被带进统一价值观的尺度,于是被赋予一种大善的底色。笔者认为后悲剧时代的灾难艺术叙事具有见证、记忆与责任的三重属性,需要转向"创伤书写"的尺度,并发挥其发展受众道德想象力,唤醒受众悲剧感、灾难意识的作用,文章的目的就在于基于这一向度,从汶川大地震的灾难艺术叙事切入,分析其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依据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的启示,就灾难艺术叙事如何实现突破以及"后悲剧时代,艺术何为?"进行一些反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实践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约翰.菲斯克解读了购物广场、电子游戏的快乐、海滩等大众文化典型个案,呈现出双向循环、动态解读、范围宽广、重视细节等特征。菲斯克的大众文化个案解读遵循"快感—权力—意义"的内在逻辑,主要价值在于彰显了平民主义、体验主义的研究品格,提供了一套微观政治学的分析范本,具体不足是解读时"推己及人"的主观随意性,"新修正主义"立场引发了"文化研究的范式危机"。  相似文献   

17.
过去由于宋话本篇目的不确定性,常常"宋元"并论。由"说话"伎艺发展而来宋话本,在叙事结构的设置和叙事视角的控制上,保留了"拟书场"的叙事模式,同时宋话本在丰富发展的过程中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对后世的叙事文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是以叙事为主的,那些写得好的传记作品,都表现了很强的叙事能力。唐初八史很好地继承了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唐初八史对史传叙事传统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寓论断于序事中;叙事以简核为贵;描写战争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戏剧文本中存在的大量神幻性故事情节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叙事功能。主观性功能表现在作者借此缓解情节之"奇"与"真"之间的矛盾,同时表达作者的主观理想愿望;客观性功能则在于为文本营造出一种虚实互见的意境化审美氛围。中国古典戏剧神幻叙事源于传统文化中的灵魂崇拜等观念。对此叙事现象的文本和文化解读,开启了管窥中国古典戏曲民族文化特质与品格的一个特定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知和体认中国古典戏剧独特的美学风貌和魅力。  相似文献   

20.
受兰克式史学研究思维的限制,冷战国际史研究曾长期局限于传统史学研究这一范畴,研究方法也表现出历史描述和史料解读的单一性.但是,随着人文社科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专业化、跨学科化趋势深入发展及冷战的结束所导致的相关国家的档案的大量解密,传统的冷战史研究逐渐向“冷战史新研究”过渡.尽管目前学界对“冷战史新研究”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其已获得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同时,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冷战史新研究”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