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怎样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厚禄 《团结》2007,(6):40-4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和养老  相似文献   

2.
一、湖北省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分析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1]根据公共服务的水平,可将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水平的均等化(消费均等和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3.
大力促进农村与城市之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即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均等化"必然要求实现农村与城市之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的问题非常严重。因此,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力加强农村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促进农村与城市之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成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波 《理论探讨》2015,(2):150-153
中国共产党将公共文化服务看作推进和实现国家文化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政治意蕴价值既包含也超越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保护国家文化主权、重建公民文化认同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政治目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既要均等化又要多样性的要求。公共文化服务的战略意义对政府提供公共文化的原则和方式提出了内在要求,概括来说,要保障和实现平等的公民文化权利,政府必须向公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促进国家的文化战略中所包含的其它政治目标,更高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文化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权并平等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本质要求。县域作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层级,承担着为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职责。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结构性失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区域间失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非对称性失衡等问题。解决之道在于树立以"文化民生"为核心的公民文化权利理念、均衡配置县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和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云南藏区公共文化建设不但是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及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源泉.云南藏区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其发展规律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中,凸显“三贴近”式的文化产品不足、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于藏区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等问题.还存在着为藏区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针对性不强,部分公共文化产品不能切合藏区广大群众的需求,与云南藏区的文化特点存在一定的差距等问题,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走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是针对中国传统的管制政府模式而提出的.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管理就是服务"为根本理念,以提供私人或社会不愿意提供,或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为主要职能的政府,也就是以服务型导向代替传统政府中心主义,政府承担的是为市场和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协调社会次序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责任恪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立人 《行政论坛》2009,16(2):81-84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责无旁贷.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自觉,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应做到: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决策参与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决策水平;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构建公共冶理与多元参与的机制;加速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6,(3):54-57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人人不可或缺,谁也无法避免。在现实中,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医疗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医改"直接关系到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新定位,医疗卫生市场服务主体追逐正当利益是市场逻辑的一般内涵。政府坚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市场逻辑的本质内涵。"医改"旨在实现三大转变,由政府主宰转为政府主导、由服务主体单元转为多元、医疗卫生市场竞争由无序转为有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当前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运用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及新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在对医疗服务(产品)的属性及其供给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改革政策建议.认为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架构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负责任的政府、强大的社会力量及高效率的市场三者构成的良性互动系统是合理提供医疗服务的有效模式.通过三者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在一定区域内,组成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机构构成的有机医疗服务供给系统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