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孟红 《党史天地》2006,(6):37-40
《青春之歌》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现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一部成名作。这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反映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清新秀气,卓尔超群,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成为建国后一部经典长篇小说。由此成功拍成的电影也蜚、声海内外,成为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一部经典影片。那么, 《青春之歌》是如何搬上银幕的呢?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不少优秀文艺作品,鼓舞一代甚至数代人。在迈向新世纪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对这样的作品已感到陌生了,但优秀文艺作品的精神力量是永恒的,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这样的优秀中外作品介绍给今天的年轻人,使其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和智慧。1958年,杨沫的《青春之歌》出版,五即在文这引起轰动。虽然出自过左的批评,但是很快便赢请了千行万万的读者,成为一代代墓少年的必读书目,还在文坛却已是一个不予湖事实。文学大师等属及真地一些评论青对此书给予了无分肯定,确立了这部书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纵览》2006,(8):36-42
小说《青春之歌》是著名女作家杨沫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部成名作.作品问世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响,既赢得了极高的荣誉,也遭到一些批判,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作品问世后的遭遇像一面镜子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是之一生情系舞台,偶尔“触电”,塑造了《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和《龙须沟》里的程疯子等典型形象。在话剧《茶馆》中,他显示出炉火纯青的表演才华。对于是之,人们是心甘情愿把他划入表演艺术家一档的。但是,于是之却很清醒,他对人生总结性的自传褪尽铅华,不事丝毫的矫饰和包装,仅以《演员于是之》五字题之。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演员,演员就是演员,如此而已。书中有他的创作心得、回忆、理论  相似文献   

5.
《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成立后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成名作。它主要讲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并不断成长为立场坚定、追求真理、勇敢坚强的革命者的故事。它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期间,北京的一批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顽强斗争,  相似文献   

6.
一、“歌中之歌”的由来和涵义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世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时代。历来众多名家对这本作为历史丰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都作出了很多精彩的高度评价。斯大林曾经一语破的,热情赞颂此书是“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这一名言警句出自何处?在已出版的《斯大林全集》、《斯大林文选》等著作中均未查到。我《早见到此话是在苏联国家出版局19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百年》一书。显然这是出自尚未公布的斯大林文稿。后来,苏、中等国学者引文大概均源于此。斯大林在这里所用的“江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中,湖南针对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扼杀湘剧《园丁之歌》,进行了一场尖锐的斗争。《园丁之歌》是从基层产生的一出好戏《园丁之歌》是湖南省1972年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会演中涌现出的一出反映比较好的戏。这出戏最早是长  相似文献   

8.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个时期,中国的读者兴起了“重读热”,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对建国初期的文学名作产生了非常浓厚的阅读热情。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也摆出了久违的《红岩》、《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这个阅读热,不仅吸引了广大的青少年读者,更使许多中年读者对这些“过去的朋友”痴迷地重读,而且正是由于许多中年读者  相似文献   

10.
彭德怀批注小说《欧阳海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辑《彭德怀自传》的过程中,笔者看到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彭德怀阅读批注的《欧阳海之歌》。由于这本书是由笔者所供职的出版社出版的,因而彭德怀批注的《欧阳海之歌》,自然引起了笔者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文革”中,诞生了许多知青歌曲,其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南京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同他的歌一样,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被毛泽东称作是“一个大好人”,“是我真正的好老师”。 毛泽东最初知道李大钊的名字,是1916年9月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他从杨昌济先生那里第一次见到《新青年》杂志,并阅读了李大钊撰写的《青春》一文。文章号召青年“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造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毛泽东大受鼓舞,对这些宏论极为赞赏,很为之振奋。他说:“是的,要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行,皆期合此理想”。  相似文献   

13.
《唯实》1992,(6)
斯大林曾在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一书的最后一页留下轰动一时的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歇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然而,批示上“爱情”一词的俄文拼少了末尾一个字母。一时间,大家手足无措:谁也不能更改领袖手迹,谁也不敢去问他本人。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里有地瓜味我1955年出生在山东一个很荒凉的农村,家里人口很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生活很贫困的情况下,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像小狗、小猫一样长大。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O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吴明玉收到了四川省政协寄来的“礼物”:《共和国五十周年文史书系·农村改革逐浪高》一书,书中收录了他撰写的《青春的思考》一文。百感交集的吴明玉手捧样书,50年代提出“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以及自己一生的坎坷沉浮,不由得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6.
李畅然 《理论学刊》2007,(3):111-113
一、清人刻意强调用“知人论世”来限制甚至取消“以意逆志”《孟子》一书涉及了后世两大文本诠释方法论,一是《万章上》“咸丘蒙问盛德之士”章的“以意逆志”,一是《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章的“知人论世”。前者在笔者看来,是《孟子》一书中最重要的诠释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躯体修辞学是九十年代文学批评中一个出现频繁的术语。本文运用躯体修辞学,从林道静、余永泽等人物对十七年的红色经典《青春之歌》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18.
今人所言“与时俱进” ,在古代《易传》一书中叫“与时偕行” ,如 :“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彖传·损卦》)“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彖传·益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文言·乾卦》)《庄子》书中的《则阳》篇也有“与世偕行而不替 (废 )”的说法。后世不少思想家均有所发挥 ,如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周易内传》一书中说 :“既损既益而时因以变迁 ,则损益行而时因以偕行也。” (卷三 )古之“偕行” ,即今之“俱进”之意。欲了解古代之“与时俱进”观 ,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趋时…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守护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这部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从红岩精神到三峡移民精神》的最终成果,其中专章阐述了《歌乐山英烈精神》。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次提出“歌乐山英烈精神”的概念并作出理论概括。这部著作由王进、高宝柱主编。1996年,王进同志第一个对“红岩精神”作出了理论概括,备受社会及学界瞩目。在概括“红岩精神”理论内涵12年后,他为什么要在书中专章阐述“歌乐山英烈精神”?本刊特发此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安忆 《前线》1999,(11)
从青年时代起,我就爱读大部头小说,当时有名的《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红旗谱》,还有苏联小说《青年近卫军》、《我的儿子》、《古丽雅的道路》等都是案头心爱之物,而“复读”就是从那时起积累形成的一种读书习惯。我并非有意要创造一种什么“读书法”,只是从年轻人的好奇心和急性子开始的无意的做法,到后来发展成有意的阅读方法。要上学,要工作,又爱读小说,在时间卜未得有些矛盾。翻开厚厚的一本小说,认真地看下去,怕不得半个月二十天才能看完,可真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主人公的命运。于是看了开头就去翻结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