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谈青年地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相似文献   

2.
1916年春寒料俏之时,尚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回望祖国,"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远从瀛岛,反顾祖邦."简短的话语当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无比思念之情.西风尽,春归来,日本的春天已经来临,祖国的春天又会怎样呢?自然的景色唤起李大钊青春的激情,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才远渡重洋的李大钊盼望着我中华民族冲出灾难,永葆青春,他奋笔疾书,以一颗真诚的赤子情怀写下著名的<青春>一文,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阐述了青春的宇宙观,进而阐发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华"的人生理想,这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对当代青年起到很大的鼓舞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田家英自幼家贫,当过学徒。奔赴延安后,成为有名的“党内才子”。毛泽东是他理想中的人民领袖,他说:“我对主席有知遇之感。”那么,是什么使《毛泽东慧眼识田家英》的?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哲学家张申府先生,曾和李大钊、陈独秀交往亲密,毛泽东不乏幽默地称他为“我的顶头上司”。然而许多人却没听说过这位“大人物”的名字。本文是作者在1983年撰写《我对罗素的了解和敬仰》一文中的一段回忆。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和《青春》中以"白首中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而以"青春中华"来喻意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文中使用了"中华之再生"、"民族之复活"等具有民族复兴之思想涵义的词汇,这些都是对清末民初萌发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不久,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新中华民族主义》中,他不仅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同时还提出了"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而"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基本形成。李大钊还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问题。十月革命前,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青年的身上,这也就是他写着《〈晨钟〉之使命》和《青春》等文、呼吁青年努力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重要原因。十月革命后,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的希望寄托在了马克思主义的身上,走俄国Bolsheviki的道路,这便是李大钊对实现"中华民族之复活"或"复兴"的道路选择,也是他能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李大钊家中,毛泽东与张国焘相遇。毛泽东操着一口浓浓的湖南乡音对这位北大学生领袖自我介绍:“湖南毛润之。”张国焘向毛泽东点点头,然后旁若无人地与李大钊高谈阔论起来。毛泽东寂然坐在一旁。多少年后,他对斯诺回忆说:“他们看不起我这个乡下的土包子。”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序言(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四日)江泽民《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一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的同志请我为之作序,我欣然应允。周恩来同志的才识全党皆知。他“才兼文武”,“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他是以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8.
正100多年前,李大钊同志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正当青春的我们,还能不能有这样的豪迈和气派?从1921到2021,我们党走过了光荣而伟大的100年。这100年,是我们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100年,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100年,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原名李耆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依《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曰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瞿秋白原名瞿霜。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其母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因“霜”乃秋天之物,且霜的洁白可比喻为高洁,又晋朝陆机《文赋》中有“不懔懔以怀霜,老眇眇而临云”之句,于是,他便改名为“秋白”。刘少奇原名刘渭璜。1918年夏天,正在中学读书的刘渭璜对同学张子珩说:“我要改名少奇,我感到应当少小就立奇志,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为国家、民族的振兴献出自己的一切。”从此,他改名为刘少奇。曾任…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原名李耆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依《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曰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瞿秋白原名瞿霜。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其母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因“霜乃秋天之物,且霜的洁白可比喻为高洁,又晋朝陆机《文赋》中有“不懔懔以怀霜,老眇眇而临云”之句,于是,他便改名为“秋白”。刘少奇原名刘渭璜。1918年夏天,正在中学读书的刘渭璜对同学张子珩说:“我要改名少奇,我感到应当少小就立奇志,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为国家、民族的振兴献出自己的一切。”从此,他改名为刘少奇。萧楚女…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原名李耆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依《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曰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瞿秋白原名瞿霜。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其母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因“霜”乃秋天之物,且霜的洁白可比喻为高洁,又晋朝陆机《文赋》中有  相似文献   

13.
刘霞 《党史文苑》2004,(2):57-60
毛泽东早年十分重视妇女问题。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围绕着赵五贞事件,毛泽东发表了数篇评论;后来他结合创办新民学会,主编《湘江评论》,逐渐形成了自己早期的对妇女解放的观点和看法。本文以毛泽东评论赵五贞事件为核心,探析他早期的妇女解放思想,并将之与李大钊妇女解放思想作比较,总结毛泽东早期妇女解放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守常全集〉题记》中认为。李大钊的“遗文”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李大钊的事业史迹和思想遗产,已成为中国现代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的这部《李大钊传》,就是其中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尽管有关李大钊研究的论著已不少,但朱著却呈现别一特色。作者从复杂的中西文化背景上,剖析李大钊思想的形成过程。李大钊生活的时代,正是中西文化剧烈碰撞与交锋的时代,作为智者,他受到了新思潮的浸染,并且由此展示了独自的新观念。如“青春”精神所含的意蕴,正如作者分析的那样,它与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有着某种相通之处。而唯物史观的形成,除了来源于马克思的学说之外,本书显示,  相似文献   

15.
青春精神     
青年兴则党兴,青年强则党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青年人薪火相传的"青春精神"。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讴歌道:"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这种"青春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身上传承……五四运动的火炬是以北京大学学生为首的莘莘学子点燃;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大业,是由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完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大批杰出青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毛泽东曾满怀深情地称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当时,把李大钊看成“真正的老师”的青年人还有张太雷、邓中夏、高君宇、赵士炎、何孟雄、缪伯英、瞿秋白、王尽美、刘清扬、周恩来、邓颖超、陈乔年、田汉、李运昌、陈毅…… 李大钊对青年人的巨大魅力是怎样产生的? 李大钊与青年交往,总是不忘引导他们懂得怎样做人。他特别重视对青年进行人格教育,1923年,他在接受上海《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教育只是偏重知识,而忽于使用知识的人格,知识也不过是作恶的材料,这是一定的。所以至少于每小时授课之余,当授以三五分钟的人格教育,使人们相互之间,都能以赤裸裸的真面目相见,而知识教育的效用也因此增进,此时也可以供我们的利用了。”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央1台播放了一部不落以往“红色革命题材”窠臼的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很人性化地再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在湖南一师求学的经历。这部剧以富有朝气、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调动起每个人已经久违的青春激动,激发起人们沉浸在心底的一种充满理想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其一《毛泽东与杂文》研究会正开着。邻座一学友抓空跟我讲:“我批评我的孩子是追星族,他反口说我,你不也是追星族!我正思考这话从何说起,他接着说,你几十年追毛泽东。”毛泽东我们追随的“星”。这话,既引起我想到《正气歌》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是现今中共中央的驻地。她也是中共诞生的摇篮之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1917年初,他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他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也由沪迁京。《新青年》迁京后编辑部设在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即陈独秀家。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12月6日,李大钊以《庶民的胜利》为题在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讲演。 五四时期,毛泽东两次来京。第一次,他前来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底,毛泽东第二次来京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陆续在中国介绍,苏俄对华宣言在报刊上披露,这给毛泽东以极大影响,他如钒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当时,毛泽东和许多进步青年曾到陶然亭慈悲庵聚会交谈。 李大钊与邓中夏等人经多次酝酿、讨论,于  相似文献   

20.
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毛泽东,字润之。后来又取字润芝。他曾对自己名字作过有趣的解释。1951年11月,毛泽东巡视古都安阳,当知道陪同的地区专员叫程耀吾时,他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中国人传统名字从来是互补的,因此取名“泽东”,取字为“润之”。而毛泽东对自取的“润芝”来源,又作了另种说明。那就是在他青年时期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时,老师杨怀中推荐《胡文忠公全集》。毛泽东说:“我反复阅读后,觉得胡林翼确实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