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曾志敏  宁悦 《青年探索》2020,(1):97-104
探索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演变历程是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年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进而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基础,从历时态维度分析了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及心理动机的发展变化,从现时态维度分析了现今内地的发展对香港新生代青年社会心理的影响。本文认为,殖民统治的深刻影响、国民教育的缺失以及在内地的学习工作生活体验是影响香港青年对内地社会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应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双向开放"新平台;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国民教育,开展有效引导等方面探索增强香港新生代青年身份融合的有效政策路径,进而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与融合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跨境惠民政策措施,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研究以香港青年跨境购房为切入点,分析影响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和福利措施提高了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意愿,但由于行政管理系统在基层缺乏衔接机制和配套公共服务,香港青年难以融入内地生活;亲朋、同乡、校友等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失,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跨境生活提供支持与援助;拥有良好经济条件和内地社会关系的香港青年更容易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研究认为目前跨境惠民政策主要在“进入”环节着力,而对“适应”环节关注不足,形成了“经济机会驱动、社会网络支援”的迁移模式,对社会阶层较低的香港青年群体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吸纳更广泛的香港青年,研究建议,应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完善政策支持系统,弥补政策短板。  相似文献   

3.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肩负着推动国家“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使命。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社会感受和内地融合三大维度,尝试建构针对香港青年“感受—认知—行为”的研究模型,为解决香港青年激进行动问题,引导香港青年价值观提供有益参考。研究发现,内地及主观社会阶层为中上阶层的香港青年社会心态更正面,也更愿意融入内地,正面的社会感受有助于促进香港青年的社会态度和融入内地的行为,对中上阶层的负面感受进行有效引导也可促成其改变态度而融入内地。最后,对国家政策的正面认知能提升香港青年融入内地的可能性。香港青年会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及对国家政策的效果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做出是否融入或者深度融入内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他们离开了美丽的香江,负笈内地求学;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勇闯内地创业……内地给他们提供了优厚的政策支持,提供了广阔的蓝天大地。多年背井离乡.独自在内地的打拼,很多香港青年都说内地的生活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懂得了“祖国”的意义,也懂得了什么才叫“爱国”。  相似文献   

5.
李祎妮 《青年探索》2017,(5):107-112
香港新生代青年是香港社会最敏感、最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21世纪建设香港的历史重任,他们的人心所向和政治理想追求直接关系到香港的繁荣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香港新生代青年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继续做好香港青年的人心回归工作、进一步壮大和凝聚爱国爱港力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概述了香港新生代青年的成长背景、群体特征及成因,分析了当前香港新生代青年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对如何加强和促进香港新生代青年的统战工作进行了思考:加强香港青年的国民意识教育,强化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发挥广东地缘优势,加强粤港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粤港两地青年交流;重视青年领袖的塑造和培养,建立健全香港青年人才资源库;加强香港青年内地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辟网络统战工作新阵地,通过线上、线下两个"统战阵地"的融合,不断增强香港新生代青年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14)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地,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来内地创业、就业,市场广阔、开放包容的广州成为他们的逐梦之地。港澳青年在创业的同时,也为粤港澳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两地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香港的市场太小,局限了我们的发展。"在香港的科技公司赚取了第一桶金后,香港青年萧振麟经过一番考虑,并没有选择在香港创业,而是将目光瞄准了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7.
自香港回归以来,两地的经贸合作变得频繁。香港特区政府出台许多激励政策鼓励香港青年前往内地工作。2010到2014年间,笔者对1433位15~34岁的香港永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搜集香港青年对社会流动性和地域流动性的看法:包括工作地点偏好,对跨境婚姻,以及对区域一体化及全球化的态度。对该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香港年轻一代对于职业生涯的追求与政策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即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得到受访者普遍认可,但他们并不认同个人的地域流动性有助于提高社会流动性。大部分香港青年表示他们的确有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而前往内地工作的意愿。地域流动性对于社会流动性的影响仍有争议,须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红英 《政协天地》2014,(12):44-45
提起香港非法"占中",姜玉堆总是摇头叹气:"痛心啊,这说明我们在争取下一代的工作中有失误。"姜玉堆在香港搞了二十多年青年教育,创办了香港青年会和港台青年交流促进会,目前是福建省政协委员、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主席,在香港和内地都颇具知名度。对国家、对家乡不了解、不认同,是香港年轻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他们对家乡、对中国没感情。"就像让年轻人谈恋爱,他们互相不认识,  相似文献   

9.
香港青年运动近年来有局部极端化和泛政治化倾向。香港非法"占中"事件对香港政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消除非法政治事件对香港的影响,关键是要处理当前香港青年的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方式和路径的不断创新来增强香港青年的身份认同。香港的人心回归以及香港青年一代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是香港回归内地母体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长期、繁杂、系统的工程,所以我们需要在指导方针上坚持"统筹兼顾、创新交流"的指导方针,完善协调机制、创新方式方法、重视对港研究;在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坚持增强器物粘性、强化制度刚性、凝聚价值共性;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抓住重点、突出实体、深耕项目、引导舆论、重塑史观。只有创新内地与香港青年交流模式、不断增强他们国家认同,不仅关乎"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实践能否成功,更关乎未来香港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期,香港“占中”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各方高度关注。究其原因甚多,有人认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引起争议,有人认为是台湾今年三月的“反服贸学运”鼓动了香港的街头政治文化,有人认为是香港社会长期面临着较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很多青年和民众借此发泄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或希望通过政治普选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香港纪律部队国情培训暨国策研习班"学员均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由于接受教育的背景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对内地政治社会情况了解不多,尤其是在民主法治方面,受西方新闻和香港自由环境的影响,他们认识不全面,少数人甚至对内地的民主法治存有偏见。但是,当他们走进庄严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听人大常委会领导讲解中国  相似文献   

12.
青年工作者是指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同对青年进行教育、帮助和指导的人.进一步界定,内地与香港青年工作者的主要成员构成则有所不同.内地青年工作者主要是指和青年有着相对固定和明显组织联系的青年组织和青年团体中的工作人员,例如共青团组织的专职干部;同时也包括共青团和社会各种专门机构中为青年提供某一部分教育、指导和帮助的专门人员,例如青少年研究所的专家学者、青年训练院校的教师、青年宫工作人员等.而在香港,青年工作是社会服务中的一部分,青年工作者主要是指受过专业训练并被聘请在提供青少年服务的机构内工作的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交流     
《政协天地》2010,(7):37-37
香港青年暑期实习团 由20余家香港和内地机构合办的香港青年暑期实习团开办4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香港在校生的报名。实习团从第一届的30人增至今年近300人,实习的目的是了解国家最新发展,熟悉内地环境和文化,增加自身发展的“内地经验”。今年香港8所高校2000余名在校生报名,近300人经严格选拔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国家教育委员会获悉,1996年有数百名香港青年进入北京和其他省市的高等学校就读。这同内地与香港教育的交流不断发展,香港青年对北京和其他省市高等学校的了解不断加深是分不开的。香港人来内地学习的专业主要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财会、建筑、法律、中医药、中文、艺术等学科。1996年香港青年报考内地高等学校的特点,一是报考的学科涉及面较以前更宽,报考中华传统文化学科以外学科人数增加,这反映了香港人士对内地高等学校有了进一步了解,谋求在两地交流中得到发展的人上越来越多;二是要求来内地高等学校学习的人员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人心回归尚有过程 相对西藏而言,同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在香港青年心目中是一块生疏的地方。这并非贵州没有太多引人注目之处,而是香港青年对祖国内地的了解既少又浅。  相似文献   

16.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日期的逼近,香港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谈论的最多的话题之一。作者在对部分广东青年中进行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广东青年对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实施表现出充分的信心;对香港基本情况的认识上,其认识程度居中间水平;对香港青年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评价上,表现出与对内地青年评价的一致性和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香港青年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知道香港青年的生活充满着什么样的色彩?倘若把这些问题摆在急切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我国青年面前,或许他们会在各自的心目中作出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周刊》2016,(4):97-98
一.项目概述"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是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发起,联合《中国周刊》面向内地及香港的青少年,所举办的以调研实践为核心的暑期社会考察活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青年中国行得到了数十家组织与单位的支持,内地和香港累计230多所高校参与;4631支团队报名,300个优秀方案诞生,近80支团队深入调研,逾百万字的报告文集相继出版。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一段民族耻辱,标志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重大事件。为了了解这一事件对内地和港澳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内地和港澳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了座谈。我们发现:香港回归,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关心祖国统一,关心香港发展 历史进入九七年,青年学生谈论着香港,关心着香港,“香港回归”是青年学生共同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加工装配环节的完全竞争是我国内地加工企业利润微薄的主要原因;加工企业过度依赖香港中间人是因为它们可以提供生产订单,降低加工企业成本,解决加工贸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香港中间人在转口内地加工产品时的比较优势是他们所拥有的信息优势、专业技能优势和信誉优势;培育拥有信息优势、产品质量鉴别能力和良好信誉的内地中间人是减轻对香港中间人的过度依赖,获取更多贸易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