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损害补偿制度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理清相关各方利益关系为核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科学调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机制。科学建构生态补偿制度必须正视现行法律支撑不足、部门职责不清、社会重视不够、制度设计欠缺等难题,坚持走补偿机制法制化、财政援助多元化、标准认定规范化、监管执行透明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机制。本文以庆阳市为例,探讨了油气资源开发对庆阳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油气资源生态补偿必须贯彻污染者和受益者补偿原则、区分新旧帐补偿原则及国家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促进补偿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和多样化,才能实现油气资源生态补偿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破坏者付费原则,主要针对行为主体对公益性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的行为进行的补偿;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补偿概念在政策与法律法规文本中存在不同表达。"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补偿措施"等不同的语词表达在内涵上存在明显区别。生态保护补偿属于利益补偿的法律制度范畴,其立法旨在实现生态保护利益的社会性平衡,保障生态保护地区的发展权。可以将"生态保护补偿"界定为: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保护地区的合理发展,国家对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或因此而使其发展利益受到限制的地区予以直接补偿,或者指导有关地方政府之间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补偿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珠江流域地区面临沉重的生态压力,补偿路径受限、补偿标准较低是其面临的主要困难。增强林权保护意识、适当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并加强省际合作,加强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横向机制和纵向机制有助于解决贵州面临的公益林生态补偿困难,并最终有助于珠江流域地区公益林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实践以受补偿主体提供生态服务为前提,但是通过研究美国相关司法案例的发展史及其变化,发现受补偿主体的行为性质难以确定为“损害”或“增进利益”,“损害”和“增进利益”的区分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不能成为生态补偿正当性的理论基础。生态补偿的正当性由社会条件决定,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化解资源富集区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陕北能源矿区作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其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冲突的背后其实是生态利益与能源利益的博弈,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帮助破解这一困境的现实需要。陕北能源矿区虽业已开展生态补偿的试点工作,但其中存在着不少法律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生态补偿在矿区内还未上升到法律制度的层面。应该确立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理顺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促进生态补偿的地方立法,改革生态补偿的税费体制,以推动陕北能源矿区等资源富集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政策在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往往难以协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在建设美丽厦门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在汀溪水库实行了养殖退养和生态补偿政策,并在汀溪镇开发绿色资源,进行小城镇建设,这看似不相关的两项政策里却包含着兼顾生态补偿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制度机理。本文以汀溪水库生态补偿作为案例,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调研,发现汀溪镇经济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较为落后,且对养殖业的依赖程度高。而在政府主导下的生态补偿政策与小城镇经济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发生态工业、绿色农业、乡村旅游、林下经济,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发现其中的政策逻辑和经验,并厘清制度设计下生态保护、绿色资源开发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与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态利益上升为法定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一定障碍。借鉴其他部门法正在发展中的法益理论,将生态利益上升为受法律保护和救济的生态法益,对其进行较为充分的保护,是环境法对生态利益保护和调整的有效路径。生态法益的确立,为生态补偿提供了法理依据,生态补偿是对生态法益保护和救济的基本制度之一,其概念界定应当体现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明确的权利义务主体、主体的权利义务内容及行使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并在实践中诞生效果等。科学地界定生态补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实践中有效指导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实施生态补偿方面还面临一系列问题,要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担负着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但目前面临着地方财政资金困难、当地经济发展受限、水源保护任务艰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法律和政策保证,适当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和"水权有偿转让"等市场手段,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相结合构建双向"造血"机制,强化管理和监管,体现公平原则、维护水源区权益,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陕南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的水源地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资源状况对华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从制度上保证陕南水资源的量与质,是必然的选择,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则是其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国内外实践和经济学理论,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陕南水资源补偿机制应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以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水资源使用费返还等构建主要补偿基金;辅以市场调节的方式,引入国外资金和民间资金;给予永久性粮食补助等,以此三者的综合,形成陕南水资源的长效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破坏日趋严重,开展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利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海洋生态资源面临的问题。随着南海资源开发的深入与南海纠纷问题的剧增,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建立南海海洋生态法律补偿是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与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已成为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这两项具有生态补偿性质的工程。虽然这两项工程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构建公益林效益补偿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新问题。中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法规的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确立公益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确立公益林的各种林种的具体范围; 3.建立公益林的效益补偿原则; 4.确立公益林效益补偿方式; 5.确立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及各种法定费用的征收使用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15.
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生态补偿制度,标志着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步入法制化进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方面存在不足,如生态补偿的专门立法缺乏以及现有的生态补偿的立法规定缺乏系可操作性,探讨新《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生态补偿制度规定的立法,进而提出推进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进程的建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The value of law is the logical origin of the existence of law, and also the guide to correct the evil law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value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includes purpose value and instrumental value. The purpose value is the inner soul, while the instrumental value is the external form. The purpose valu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includes environmental equity, justice and order. Its purpose is to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and balance of interests among the stakeholder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ecological interests by establishing the priority of environmental equity. Among the instrumental values, the confirmatory value is embodied in fixing the objective valu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e form of system, so that it has the force of law; the distributive value is embodied in distributing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ecological subjects, so as to realize the rule of law principle of equal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normative value is embodi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7.
法的价值是法之所以存在的逻辑原点,也是校正恶法、推进法治进步的指针。生态补偿制度的价值体系包括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是内在的灵魂,而工具性价值则是外在的形式。生态补偿制度的目的性价值包括环境公平、正义与秩序,其目的指向生态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利益的重构与平衡,并通过确立环境公平的优先位阶,实现生态利益的持续增加。在工具性价值中,确认性价值体现为以制度形式把生态补偿的目的性价值固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分配性价值体现为分配生态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权责对等的法治原则;而规范性价值则体现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各族人民为保护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和水源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水源保护区的群众相当一部分成为生态贫民。文章针对既要保护水源环境,又要促使水源保护区经济发展和生态贫民致富的难题,探讨和提出建立贵州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