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水扁出席台湾“中研院”会议时向李远哲致歉,似乎并不引人注意,因为六年来,陈水扁的致歉已不计其数,人们也早已听厌了。陈水扁诚信殆尽、人格破产已成为基本共识,所以人们绝不会信以为真地当一回事。陈水扁此次致歉,是对李远哲在“罢免案”表决前夕发表公开信,批评台湾当局“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6,(12):24-24
用“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现在的台湾政局.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蓝绿两大阵营的领军人物都面临政治生涯的严峻考验。11月9日.台湾地区前“中研院长”李远哲以公开信的方式.呼吁陈水扁“下台”。11月13日,民进党两名重量级“立委”辞职.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3.
2000年台湾大选,陈水扁胜出的关键在于开票前10天,有以包括李远哲、许文龙、张荣发、殷琪等在内的所谓“国政顾问团”产生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中为陈水扁辅选,当其时外界视李、许、张,殷为陈水扁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4.
2000年 10月 30 日,台北。台湾中国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大会通过决议.全力连署在野党派——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和其无党派建立联盟,推动罢免陈水扁。翌日,逾百位“立委”在“立法院”连署罢免陈水扁。 11月 7日,在野党联盟正式提出“罢免案”。一时间,“罢免”风暴席卷台湾政坛—— 20世纪末。就在代号“象神”的热带风暴肆虐我国台湾岛之时,一场更为猛烈的政治风暴在台湾政坛骤起。执政的民进党和在野的国民党、亲民党之间围绕“核四”问题频频交手,使台湾政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裂痕:社会急剧动荡,造成股市狂跌,…  相似文献   

5.
台湾前“中研院”院长李远哲11月8日在法国巴黎发表越洋公开信,认为陈水扁无意放弃民主核心价值,无意背弃人民对民主政治的理想,应在“大我”与“小我”中作出抉择,慎重考虑去留问题。李远哲的公开信,已明确显示出其挺扁立场转向倒扁的根本变化,这无异于对目前岛内变幻无常的政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7,(1):70-7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7.
沸沸扬扬的台湾“大选”尘埃落定,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于3月18日当选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这给人们带来深切的担忧──但愿不要成为灾难。人们的担忧来自陈水扁一贯的“台独”主张。陈水扁在竞选中仍然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互不隶属、互不统治、互不管辖的国家”,仍然高喊“台独万岁万万岁”。陈水扁的这种“台独”主张,将给未来的两岸关系和今后台湾的发展投下阴影,给人们带来危害。只要陈水扁一天不改变“台独”主张,台湾就一天得不到安宁。陈水扁为了安抚台湾民众,争取支持,在选战后期作了…  相似文献   

8.
游锡堃,1948年4月出生在宜兰县冬山乡太和村。1981年当选台湾省“议员”,踏入政坛;1989—1997年连续担任两届宜兰县长。当时,李登辉想邀请其出任“交通部长”,但被拒绝。其后,游锡望离开宜兰,加入陈水扁竞选团队。  相似文献   

9.
台岛聚焦     
《台声》2006,(12)
用“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现在的台湾政局,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蓝绿两大阵营的领军人物都面临政治生涯的严峻考验。11月9日,台湾地区前“中研院长”李远哲以公开信的方式,呼吁陈水扁“下台”。11月13日,民进党两名重量级“立委”辞职,引起巨大反响。李登辉趁机出手,要求陈水扁主动下台,让继任者吕秀莲给他特赦。陈水扁面临艰难抉择,如果选择特赦,前提必须是他被判有罪;一旦如此,他的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里。对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来说,日子同样不好过。11月14日,他被约谈“特支费”一案,一旦未来被起诉,他将铁定无法参加2008年“大选”。部分国民党人已要求连战重新出马。面对混乱的局面,陈水扁和马英九将如何行动,岛内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正>不管陈水扁是主动放权还是被动放权,其下放的权力都是非正式权力。而放权本身所具有的刚性必然在民进党内部造成新的利益整合。陈水扁的女婿赵建铭内线炒股案取得关键性进展之际,台湾政坛突爆新撼。陈水扁召开“当政高层会议”,宣布“下放权力”。在这之后,陈水扁亲信马永成、林锦昌辞职,预计新一轮的台湾政局调整只是开端。陈水扁为何突然宣布“下放权力”,这一举措之后的台湾政局走势如何,对两岸局势有何影响,这无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6月10日,台北上万名民众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参加名为“全民上街,阿扁下台”的集会。这是继6月3日“全民呛扁,阿扁下台”集会后,第二次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的群众活动。几天之后,6月13日,要求罢免陈水扁案在台湾“立法院”正式启动程序。两个月来,陈水扁从亲信、女婿到夫人,都被揭发涉嫌一系列弊案,前两人更被警方收押。受其影响,陈水扁声誉大跌,民进党的支持率也大幅下滑,在一片“罢免”、“倒阁”声中,陈水扁与民进党都陷入了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后院起火亲信女婿东窗事发多次涉案,又多次过关,被称为台湾政坛“不倒…  相似文献   

12.
去年“3·18”,民进党赢得台湾“总统”大选,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在台执政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国民党沦为在野党,由此开启了台湾政党轮替的序幕,使台湾政坛发生了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8,(2):23-27
在刚刚落幕的一场“立委”选举中,“民意力量”突然进发后,人们发现岛内政坛呈现的是“绿蓝阵营”争打“民生牌”、“两岸经贸牌”的态势。加上一些“去中国化”把戏的尴尬收场,醉心于“急独”的政客被逼出局这些事实。让岛内的许多人对于“台海回暖”平添了几许乐观的情绪。但是人们心中的这种“暖意”到底能持续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别忘了,被公认为“麻烦制造者”的陈水扁现在还坐在“总统”大位上,他仍然还有搞事的能量和机会,谁又能说他不会为了冲击岛内政局,给自己继续赖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制造借口! 民众期待:台岛能真正驱散阴霾。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1,(1):47-47
据2010年12月28日台湾今日新闻网分析指出,如果现在还停留在要用“退出政坛”的紧箍咒套在谢长廷的阶段,那似乎已经过时了!感受最深的,应该是现在家里“没大人”的“扁连线”,谢长廷似乎正想用“箍桶”战法把扁系子弟兵“箍”过来、自己当代言人,扁办主任陈淞山说,谢长廷提出的新两岸政策是“蔡英文加陈水扁”,的确对被吃豆腐颇有危机感。  相似文献   

15.
邵冰 《黄埔》2007,(1):4-11
2006年的台湾政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一连串的弊案,引爆岛内民众的强烈不满;一波波“倒扁”浪潮,震撼了岛内政坛。临近岁末,“倒扁”阵营与陈水扁当局的较量更加激烈;“特别费”争议持续延烧,台湾官场进入大动荡期;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牵动台湾政局走向。这一时期岛内的政局,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07,(Z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尽管现在陈水扁和苏贞昌两人都不承认有“撤换”一说,但岛内舆论认为,这场风波显示民进党内围绕2008年“总统大选”之争已拉开战幕,不仅扁苏之争白热化不可避免,整个民进党阵营都已陷入空前的内斗。在民进党内所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政治图谱中,科学家具有非常独特的色彩。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近年在台湾政坛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每当台湾选举进入胶着状态,这位学术界的政治家总是冲锋在前,临门一脚,将自己钟爱的政客送上宝座。然而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位科学家作  相似文献   

18.
姚鸣 《现代领导》2006,(9):47-47
最近,陈水扁弊案缠身。从贴身亲信陈哲男到“第一夫人”吴淑珍.从第一爱将马永成到金管主委龚照胜。不是收受贿赂就是谋取暴利,而今又冒出驸马爷赵建铭和“第一家庭”台开案更是予陈水扁以致命重击。随之而来的是民意支持率的直线下降、辞职下台的呼声四处响起.弄得陈水扁焦头烂额、应接不暇。“总统”宝座也岌岌可危。陈水扁之所以到今天这步田地。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其没有管好身边人不能说没有关联。由此可见,管好身边人,是一名领导干部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7,(4):52-52
据台湾TVBS报道.3月22日上午.曾控告过陈水扁家庭的岛内“揭弊大王”.国民党籍“立委”邱毅.因在2004年不满“总统大选”结果.冲撞高雄法院的案件,经三审定罪被判处1年2个月有期徒刑,就要入监服刑:邱毅闻讯后.痛批陈水扁对他司法迫害。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台湾罢免“总统”陈水扁案,绝对是震动台湾政坛的重大事件,也势必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和台湾地区产生重大影响。陈水扁自2000年上台以来,坚持“台独”路线和“台独意识治政”,大肆进行“去中国化”“、统独公投”“、废统”等分裂活动,恶化两岸关系,严重挑衅“一个中国”的底线;造成执政没有政绩,社会治安混乱,台湾经济出现空转,社会和民众都在为此付出代价。6年多来,他因执政没有政绩迫使他一方面拒绝泛蓝的监督,激化“宪政危机”,另一方面在民进党内维持一人专制。更为严重的是,他的权力傲慢、滥用,终于蔓延到权力腐败的地步。陈水扁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