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务工者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是义务教育领域最弱势的群体,很可能是农村教育优惠政策和城市居民教育福利两头不占,成为“夹心层”。在农村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之后,城市中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河南这个发展中的区域,教育资源短缺和不均衡仍然同时存在,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的保障,主要是对“两为主”政策(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深入落实和对教育资源均衡的强力推进,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毛泽东同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毛泽东问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毛泽东称赞说: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跨区域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已达到2.45亿人,随迁子女有2000多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随迁子女在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后,遇到了不能在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当前,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了积极回应,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与十七大报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表述相比,少了“义务”的限定之后,  相似文献   

4.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征 《学习月刊》2009,(6):18-19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教育一直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利.直到春秋后期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教育才开始向平民化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孔子才被冠以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头衔。本文针对“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原因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问题、实事求是的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教育公平一直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政以得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纵观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可见其任官的试守、保任、储才、回避诸制度的合理内核。借鉴古代用人制度,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加强对人才举荐的责任追究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筱平 《奋斗》2006,(4):37-4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群又一群长期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渐渐地离开土地,涌入喧嚣繁华的都市中,他们举家迁移。长期漂浮在城市中,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中新生的阶层,被统称为“农民工”。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但是,他们身后另一个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14,(9):47-47
“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成古思汗的目标就是成为草原之王,统一蒙古。一个伟大的理想造就一个伟大的人物,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自然不会有成功。  相似文献   

9.
刘伟 《新长征》2011,(10):39-39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三帮扶”工作中广泛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子女“圆梦大学”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德惠市实施帮扶之火点燃贫困大学生希望之光,采取“三个确定”举措让爱心圆梦大学之花绽放,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子女“圆梦大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得大”与“兼小”的辩证关系,结合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党员手拉手”以及“临时党支部”两项品牌工作,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功能和作用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统”的层面所具有的强大整合力和在“推”的层面所具有的强大动员力,使之成为一支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重量级职务犯罪的落马者并没有悔过自新主动“交代”问题,而是选择“逃跑”,与之一起逃跑的,往往还有他们的子女。就这样,—批“逃二代”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文的明古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义之邦,自古就有重视教育,尤其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子女乃是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贵戚官宦之家也不例外。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虽然出现过一代又一代因纵容和溺爱造成的“衙内”,但也留下很多严格管束子弟的佳话和重视家庭教育的警语箴言。提到古代官吏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著,当首推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之推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教儿婴提”,即家庭教育要从幼年抓起。如果开始不抓紧,等到“骄傲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  相似文献   

13.
蔡妮  黄连金 《世纪桥》2008,(1):110-1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为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却遭遇到了种种问题,其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是他们难圆的梦想。为此,应改革户籍制度,建立保障机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正确对待农民工及其子女。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论述从严治党时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中国早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家都治不好,何谈治党治国?作为领导干部,管好子女治好家,不但是一种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必然要求。这几年反腐败斗争所提示出的问题表明,一些领导干部放纵家属子女的结果,不但使自己家破人亡,而且对领导干部本人、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都造成极大损害。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凭借领导干部的权力违法乱纪,已成为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对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领导干部应该深刻领会这个古训的含义,不要想方设法为后代聚敛财富,而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即正确的人生、世界观、这才是真正地为他们负责。本文汇集了一组古代名人的教子诗文,以期对领导干部有所教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一般表述纵观各国历史和现实 ,教育不平等之现象普遍存在 ,教育平等从来就只是一种理想。尽管如此 ,人类还是为教育平等做出了许多努力 ,我国古代学者孔子就曾宣传过“有教无类”之思想 ,《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更是确立了现代意义的教育平等之法律地位。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这一问题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教育机会均等”(thee qualityofeducationalopportunity)是指每一个学生 ,不论其先天禀赋、社会背景如何不同 ,其都有均等的机会参…  相似文献   

16.
反腐倡廉要从教育抓起杨芝兰反腐倡廉首先应从教育抓起,这不仅是历史的经验,也是国外一些廉政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国家的成功做法。我国古代有句名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只靠政令和刑罚不能使人心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14,(5):59-61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和许许多多普通的家长一样,疼爱子女,期望他们能够成才,将来有益于社会。毛泽东一共有过10个子女,为革命先后献出了7个。作为父亲,他的内心是沉痛的,所以他对幸存下来的孩子的爱更为热烈、深沉,因此,“爱”是贯穿在他教子思想中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8.
曾珺 《广东党史》2009,(3):49-50
《刘向·战国策·触砻说赵太后》的故事之所以为时人熟悉,除了它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阐释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深刻道理外,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曾多次讲过这个故事,并留下了一段评语,扩大了其影响力。关于这段评语的写作时间和用意,后来的研究者们基本上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顾明远 《新湘评论》2010,(11):42-42
从教育学来说,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特长、爱好来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教育成功。我国古代《学记》就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又说:“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要诚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否则就达不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对“中国梦”时代命题的深刻解读。着眼于未来,“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在当下,“中国梦”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实现“小康梦”。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