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你在就业的时候是否遭到歧视”,要是有人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我想回答“经常遭受歧视”和“曾经遭受歧视”的人一定超过50%。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我国,每一个就业者也就是说每一个打工的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享受”和制造着那样一种无所不在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2.
《就业与保障》2013,(12):1-1
法律要更完善,制度要更严密,政府也需通盘考虑、两头用力。“消除一切就业歧视”,这是中央对更公平就业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3.
反就业歧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我们应当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大》2011,(23):35-35
性别、身高、健康状况……大学生的求职之路,常因这些"额外条件"的不符合,而变得更为艰难。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除了已被公众所熟知的就业歧视条款之外",就业院校歧视"也日益显现化和普遍化。“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反就业院校歧视的法律条款,防止制度性院校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以切实保障和实现各类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5.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0,(22):17-19
因为感染艾滋病毒。安徽一位大学生在报考教师过程中被拒之门外,该学生认为这是“就业歧视”,遂将招考单位告上法庭,从而拉开了中国艾滋就业歧视第一案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85.5%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58%”。对于目前争议颇多的就业歧视问题,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北大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剑教授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日益被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就业歧视行为也随之凸显出来,成为阻碍就业市场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就业歧视是目前人才市场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各个层面。据有关资料显示,七成多的毕业生遭受过就业歧视;在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广告都含有歧视性条款。所谓歧视,就是不平等地看待。纵观当前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就业歧视主要有性别、地域、外貌、学历、经验、院校和专业歧视等。此外,五花八门的疾病、年龄、方言、考研歧视等现…  相似文献   

8.
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歧视问题更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同时,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也日渐凸现,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性别、学历等各方面的歧视,并对造成种种歧视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相关法律政策的缺陷、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不平衡以及用人单位认识上的偏见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遭遇歧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裴建国 《新东方》2015,(1):54-57
消除我国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是构建长治久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消除我国就业歧视,必须正确认识就业歧视的现状,找出导致歧视的原因,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歧视现象也花样翻新、愈演愈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相背离,而且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阻碍经济建设。加强就业歧视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反就业歧视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从法律上和观念上阻止就业歧视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论反就业歧视之经济法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云 《前沿》2008,(1):138-141
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就业促进法》。政府已决心通过立法反对就业歧视,在这部《就业促进法》存在诸多不足亟须改进的同时,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去逐步化解就业歧视的危害,包括现行法律特别是经济法的优势去规制就业歧视,而且,反就业歧视本质上具有经济法之诸多理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劳动者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存在对就业歧视的范围认定过于狭隘、就业歧视争议缺少有效解决途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反对就业歧视的保障措施不足等诸多问题。要从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开展违宪审查与清理、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引导企业加入社会责任标准等方面开展反就业歧视工作。  相似文献   

14.
《辽宁人大》2007,(7):1-1
就业乃民生之本,平等就业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能否平等就业关乎社会稳定的大局。我国积淀已久的就业歧视不但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股逆流和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这一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日前,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就业促进法(草案)》,设置了“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条款,重点解决性别、年龄和地区(户籍)三类歧视。利剑已出鞘,歧视当休矣!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歧视问题由来已久。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歧视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和缓解,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其中,尤以就业歧视为最。本文将尝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形成一份《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法》草案。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和我国立法管制的缺位。我国现阶段有关就业歧视规制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规制的不足、行政执法的不足和司法规制的不足三个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立法手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是维护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应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将反就业歧视纳入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如学生干部优先,"富二代"就业受冷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政治面貌有要求等值得思考和辨析,以澄清公众对大学生就业歧视存在的模糊认识。国家立法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就业促进法》的司法解释,解决司法无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2010届毕业生新一轮求职大战早已拉开帷幕,新的就业歧视不断在上演。有调查显示,近年,有超过七成的求职者曾遭遇过就业歧视,歧视的内容有重男轻女、以貌取人、酒量至上等等,可谓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14,(1):43-43
在2013年12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就“就业歧视”相关问题向人社部提问,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表示,现在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就业歧视现象,比如反映比较突出的非“985”“211”高校不招,实际是人为抬高了用人门槛,这些必须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什么是就业歧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签订的《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列出了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社会出身7种情况,不能作为对求职者、雇员进行差别对待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