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交换必须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商品交换转化为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虽然不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生产价格的诸种因素,但既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么社会总资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部门,各个部门也就应有按资金多少提供一定利润的义务。考察这个义务的一股原则应该是:等量资金提供等量利润。社会主义企业是相对独  相似文献   

2.
论《资本论》对现实经济建设的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资本论》深入考察和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走向灭亡的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资本论》 ,需要由批判转向建设 ,用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运行理论、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理论等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要追求制度的优越性 ,更要追求生产力的先进性。面对“一球两制”的现实 ,需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 :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 ,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致力于创造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述的社会主义应具备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可能实现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就社会形态特质而言,根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规律性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发展;三是"统筹兼顾"的合伦理性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质及其制度安排与科学发展观的上述任何一个维度都是悖逆的,资本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政治活动、精神文化、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领域对人构成了全面的掌控.资本逻辑僭越以致消解了"人本"逻辑,"资本"、"物本"替代并吞噬了"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在其社会形态下的不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或社会形态,其实,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概念和形态,而社会主义是包涵资本主义的一个概念。社会主义是以全社会的总利益为追求目标的一种意识,只因社会中劳动者占大多数,因此,社会主义有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天然含义。而资本主义,其目的是资本收益最大化,因此,只代表占有资本的少数人的利益。因此,在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今,深刻学习和领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社会主义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既是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文化产业在体现资本本性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文化责任,其首要目的不是物的增殖,而是实现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与全面性。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本性遮蔽了文化责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文化产业这一手段,这不但关系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关系到中国道路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地看待文化产业,既要实现资本的经济目标,更要实现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根本目标。因此,必须使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常常容易把一些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同某些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相混淆。这是必须加以注意的。如果不能正确区分这两类经济范畴,就划不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界限,从而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错误理解。下面我们试对一些范畴加以区分。 1.资本主义的资本同社会主义的资金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金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流通和消费(仅指社会消费)等环节中公有财产的货币形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资本制度创新的伟大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既是一种制度文明 ,也是相应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要超越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资本制度 ,从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改造创新资本制度。这是人类市场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要完成这一时代课题 ,关键在于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共产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回答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结合变化了的情况重新解释马克思的"两个必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萌芽和存在于几个社会形态 ,至今正活跃于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认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 ,对于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资本的存在与发展问题 ,科学地建设社会主义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集中阐述,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掠夺与剥削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危机,并且阐明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的资本逻辑。因此,要解决新陈代谢断裂,必须打破资本逻辑,实现自然—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对于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是社会组织主体,又是组织发展的目标,只有实现人的发展,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组织化的进步。伴随资本垄断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组织化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解体。当代资本主义组织化表现出金钱逻辑的凸显、物化逻辑的扩张、增殖逻辑的膨胀,暴露出其内在资本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资本总公式同人的需要之间、资本逐利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西方资本逻辑宰制下的有限组织化再难引领人类社会组织化的新实践,要实现社会组织化的新发展,就必须超越资本逻辑。新时代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世界性成就,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织化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展现出的变革性、人民性和使命性特质。这种特质同人类社会组织化发展原则相适应,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诞生,为扬弃和超越组织化资本逻辑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李达理 《求索》2010,(7):102-103,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通过对人和自然物质变换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社会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应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内容非常广泛,它是指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平衡充分发展,其他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就有了物质财富的保障。劳动力和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区域劳动力和资本能够实现平衡充分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有了基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改革,在要素自由流动、价格灵活反应、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实现区域劳动力和资本的平衡充分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需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深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区域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理论是一种颇为流行的思潮。尽管这一理论抓住了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两大潮流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动这一主题,描绘了在这两大潮流裹挟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中都存在  相似文献   

15.
冯旺舟 《理论月刊》2023,(10):24-34
“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逻辑全球扩张的时代,要推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必须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进行科学的界定。社会主义绝对不是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简单连接,而是在一个连续过程中实现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和统治体系的整体超越;社会主义建立在消除资本主义剥削和矛盾的基础上,是对“普遍人类之善”的超越,是真正民主的社会组织形式。“政治马克思主义”还认为,要实现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就需要探索重建的路径。这包括重新确立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阶级斗争的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同其他社会群体的革命联盟、革命政党、工人同市场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政治马克思主义”试图构建政治与经济高度统一、实现真正民主和平等、超越话语政治的革命的和有希望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正> 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这是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如何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大胆地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大胆地利用资本主义,这是由社会主义同资本  相似文献   

17.
罗莎·卢森堡在开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极具特色的资本积累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内部面临着剩余价值实现的难题,其外部面临着资本积累界限的难题,整体上又面临着人类文明消解和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两难选择。实际上,卢森堡的分析从资本积累实现难题及其自我否定式的解决路径的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从而开辟了一条阐释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的崭新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框架内,卢森堡同时揭示了资本全球化的命运及新型大国关系的诉求,因而其资本积累理论依然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展开问题的研究之前,有必要明确一下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为什么要提出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而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的区别和联系是:前者仅指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直接对立的,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特征的生产劳动。后者除了主要包括前者以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他经济形式的劳动,如,非社会主义的个体经济劳动和国家资本主义劳动等等。前者是后者的主体,后者的其他部分是前者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一、科技进步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构建科技进步动力机制则是实现科技进步的关键中央提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而健康地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得到巩固与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劳动生产率这一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上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单靠要素投入增加而实现生产力量的扩张,绝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能着眼于生产力质的提高,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  相似文献   

20.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和平台,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协调和处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利益矛盾的分析,来探讨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