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解放和幸福为终极目的。美术教育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个性和潜能。一、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关注学生发展是人文化高职美术教育的目的。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炎  邓东 《理论学刊》2002,(4):119-121
袁枚的《随园诗话》以“天才清妙”的道家审美标准去消解理学对当时诗坛的消极影响 ,又以“气局见解”的儒家理性态度去保证诗歌艺术的健康发展。其“芬芳悱恻之怀” ,承续了屈原的“深情美丽”传统及以“情”为核心的魏晋美学 ;其“清旷”禅境则成为与儒、道相通的艺术境界 ,因而他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审美理想 ,是以儒、道、屈、禅诸家的美学精神协调统一的整体功能系统作为文化与美学底蕴的。  相似文献   

3.
论真、善、美的管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真、善、美的管理价值官鸣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也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基本途径。在管理活动中,人们不仅以真、善、美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且也以真、善、美作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尺度。因此,按照真、善、美的尺度要求,实现真、善、美的价值目标,就...  相似文献   

4.
薛永武 《理论学刊》2007,1(2):117-120
“唯乐不可以为伪”是《乐记》的重要美学命题。本文拟从以美导善的视界对这一命题进行三个向度的分析:从“物至知知”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从对“郑卫之音”等“溺音”的否定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从对“雅颂之声”等“德音”的肯定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记》不仅高度重视心物关系,而且非常注重在以美导善中阐释“唯乐不可以为伪”,认为乐的创造应该贵在情真,应该以善统真、以美映真、以美导善。  相似文献   

5.
戴传江 《世纪桥》2011,(21):109-110
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生命的优化,是生命中精神的超越。当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试图从环境、教学、活动等课程出发,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实现生命的物质、精神、价值三个维度的渐次展开,是对生命中真、善、美、利等特质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一、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本 人格的“真”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即人格的真理性。“善”是人们自觉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以达到预期目的,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即人格的道德。“美”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真”和“善”的品质和本质力量在对象中表现出来,表现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人格的艺术化。只有将真善美和谐统一并将其人格化,才能使人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进行选择,才能提出自己的目标并自觉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人才富有创造性的真正独立人格。 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要求大学生首先必须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尤其要牢牢掌握邓小平理论。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和为此奋斗的行动。 大学生处在世纪之交,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前  相似文献   

7.
刘军 《求实》2006,1(11):33-35
真善美既是人类发展精神不朽的精灵,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最高和最佳境界,也是科学发展观所要关注的重大主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突破,因为它是为发展寻找理性的求真发展观,是为发展确立价值的向善发展观,也是为发展追求和谐的创美发展观,真、善、美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内在的现实诉求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王锐生 《新视野》2003,(4):42-44
本文将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中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称为“企业美”,并具体分析了企业实现“企业美”的不同层次和难题。  相似文献   

9.
“信仰”一词,由于它本身的多义性,需要人们从多维视角,对它作进一步的辨析。信仰并不限于宗教,它应当包括人生的理想、信念、处世原则以及人生境界之类。因此,就有像爱因斯坦所说“宇宙宗教”那样的“无神论”的宗教。弄清信仰与真、善、美之间的联系,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我们在讨论科学与信仰关系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是解决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体现着“真、善、美”的要求。而审美教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审美教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乐善  相似文献   

11.
张萃萍 《求实》2007,(6):66-68
诚信是现代政府得以立足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基础。一个诚信的政府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而政府失信,则会导致社会公众信心不足和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可能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同时削弱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现代民主政府必须按照“真”“善”“和”三个维度来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诚信政府形象,以“真”立足,以“善”立根,以“和”持久。所谓“真”,即政府求真务实,对人民群众真诚负责,这是政府诚信的基石;所谓“善”就是维护正义,依法行政、以民为本,施以善政,是政府诚信的核心要义;所谓“和”是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的和谐社会理想,这是政府诚信建设最终的目的和归宿。这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就是诚信政府得以持久确立的根本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政府的诚信都会受到质疑,甚至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12.
李晓榕 《求实》2001,(2):38-41
先秦时期以儒、道、法、墨诸家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的政治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方式的基础 ,决定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政治认知方式、政治思维形式与逻辑方法、政治思维定势与价值取向三方面论述先秦诸子的政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肖如恩  程样国 《求实》2017,(6):13-20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又是重大的理论课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多样,关键在于诠释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乎规律性的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乎目的性的要求;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乎艺术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真、善、美,本是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形象。其实,企业形象的衡量标准也离不开真、善、美人们越来越感到,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少不了这三个字。百姓们更是异口同声:经营需要真、善美。 我们的各类行业,虽分布各地、性质不同、经营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部是社会主义企业都是垒起社会主义大厦的“砖与瓦”。如果企业形象被“假、恶、丑”污染,不仅企业自身一蹶不振更会给社会主义经济大厦添污抹黑。“搞市场经济,只要能赚钱就行,形象无所谓。”——有人为低级的经营找理由。殊不知,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本质区别,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真善美并举、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形象标准不仅不能变,还得大力崇尚、发扬光大。 美,作为一个重要的企业形象,主要体现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消费者同时又是审美者,企业提供的产品正是消费者审美的对象,只有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才有助于树立美好的企业形象。否则,不管企业的大门如何气派,橱窗如何漂亮,广告如何天花乱坠,产品形象的瑕疵,都会无情地在企业美好形象上落下斑斑锈浊。 善,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人无笑脸莫开店”,牢记“用户至上”经营宗旨,热情诚恳地为消费者服务,是企业善意经营的内涵。不管市场供需如何,都能以合理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总方向,其核心是提高人文素质。作为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得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除了求“真”,更要求“善”求“美”,使学生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研究宇宙论,研究本体论,研究思想方法论,研究知行观,最后都归结到价值问题上,使以人为本、内在超越的哲学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中国哲学的使命,在于为中华民族指示价值取向。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一个非宗教的民族。大多数中国人不信奉宗教,但不等于说没有信念。这种信念靠中国哲学所提供的价值理念来维系。中华民族价值取向,可以归结为真、善、美、圣、群等五点。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执政履职修养,构建唯真、唯勤、唯和、唯廉的“四唯”履职空间。唯真:履职之本“万物有道,物不离道”。凡事皆须因循其道,才可游刃有余。执政履职也无例外,只有把握规律性、发挥能动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做到真实履职、科学履职、效能履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求执政履职之真,务亲民为民之实;求建设发展之真,务全面小康之实。追求真理之美,用真理指导履职实践,以履职实践检验真理。坚决反对一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杜绝一切华而不实、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18.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沈成宏 《唯实》2005,38(5):51-53
邓小平是成功领导的典范,其领导艺术达到了真善美的至高境界。求“真”是邓小平领导美的前提,向“善”是邓小平领导美的灵魂,崇高、和谐、简洁是邓小平领导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华爱国主义早在先秦时期就在“忧道”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一种忧国忧民的伦理精神。在中华爱国主义之忧患意识绵延更生的价值谱系中,湖湘文化表现出了率先垂范的角色契合和价值认同,并为弘扬这种传统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成就了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精神传统和伦理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