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哲学上,“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属于传统哲学的论题,而非马克思主义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题,是基于实践论基础上提出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把前者混淆并等同于后者,这是误解。这种误解发端于苏联教科书,也构成中国理论界的一种范式和理论立场并反映在教科书中。其实,唯物史观不是在“真理”与“价值”这两个范畴的直观视野上直接讨论二者的关系,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讲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即唯物史观没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论题,“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论题。  相似文献   

2.
<正> “真理多元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其矛头直指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多元论”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加以曲解,说它是“以为科学能终极地、唯一地反映世界的幼稚观念”,并给它戴上“独断论一元真理观”的帽子。而他们则主张“真理多重化”,即“真理并非唯一,真理允许多重”,并要用“真理多元论”来取代“真理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科学形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无论,因而它的真理观当然也是唯物辩证的一元论。在我们看来,这种真理一元论的基本涵义,就是强调真理来源的唯一性,认识真理根本途径的唯一性,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它们从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拨乱反正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学校王聚武(时任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理论动态》组组长“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在邓小平同志批评“两个凡是”、提出恢复实事求是精神指引下,在胡耀邦同志具体指导下进行的。为什么要狠抓真理标准问题?因为它是同“两个凡是”斗争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提出之前,先提出了实践标准,进而又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一般来说,“三个有利于”标准多是针对生产力标准的局限、产生的误解和当时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文革”以后,思想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一些人把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来框衡现实,搞“两个凡是”,以此来禁锢人们的头脑。针对这种状况,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马克思主义打不倒,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对“精髓”的认识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倒不倒”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真理,是因为它的一切理论观点都以事实为最后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在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反归纳主义、经验证伪原则和反历史决定论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真理观。波普尔从什么是真理、科学的逼真性和逼真度以及科学发展四段式等方面阐述了关于真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波普尔的真理观进行评判,对于加深对真理问题的理解,丰富对真理问题的认识,促进真理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林地二十年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展起来的。其中心问题是,究竟是以本本或语录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邓小平同志指导和支持下,在胡耀邦同志直接和具体组织下取得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划时代的伟大胜利。1978年下半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的前夕,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批判两个凡是,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结合起来,恢复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忠诚卫士,真正的身体力行者。…  相似文献   

10.
真理观是詹姆士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传统哲学在谈论真理问题时,通常把价值问题撇在一边,否认真理有价值内容。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真理的价值性。本文从“真理的发生过程,真理的人本主义基础,利真善美的统一”三个方面详述了詹姆士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并做出了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法轮功”问题不简单,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世界观,通过政治观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对“法轮功”审视的结果。“法轮大法”的歪理邪说与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根本对立,理论工作者们义不容辞地参加了这场捍卫科学与真理的严重的思想斗争。本刊为此特邀部分社会、人文科...  相似文献   

12.
金崇碧 《前沿》2010,(23):51-56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根本转向,从旧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造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看作无实践性的符合真理观、认知真理观和客观真理观。这些观点都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实践本性,消除了主体特性,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并没有真正的昭示出来。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所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本质所在,真理是主客体、主客观在实践中的符合、统一。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过程性以及绝对性和相对性。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客观真理”非议程明华“客观真理”,在现行的许多哲学原理教科书及有关专著、辞典中,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个基本范畴予以肯定并被广泛使用的。然而,这个概念是不确切、不科学的。笔者不揣冒昧,对“客观真理”提出非议,求教于哲学界同仁。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之前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意识形态”、“红头文件”、“领导指示”、“领袖语录”等等 ,成了家喻户晓的判断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行为好坏或优劣的根本标准。70年代末 ,经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思想上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把被颠倒了的思想理论是非再颠倒了回来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进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行为好坏或优劣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80年代中后期 ,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又进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丁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走过一条漫长的探索真理的道路,欧洲如此,中国亦如此。翻开中国哲学史,关于真理和真理标准的争论不绝于书。由于各家各派的思想路线不同,真理观不同,所持的真理标准自然也不同。每次争论都出现针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集中提出和论述了研究自然科学家的真理思想问题。自然科学家是真理园地中辛勤耕耘着的“牛”,其思想观念和科学认识是蕴含着真理现成份的“富矿”。研究自然科学家的真理思想,有益于充实哲学真理观的内容,拓展真理观研究的视野。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自然科学家的真理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自然科学家真理思想的特点,以及研究自然科学家真理思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真理的客观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因为,承认不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根本分歧之所在。然而,究竟什么是真理的客观性?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真理为什么具有客观性?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重新认识和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真理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经典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误解和分歧较多的问题,审视真理的特性,辨析真理的一元性、一元论、一元化和真理的多元化、多样化、层次化,探索它们之间的共性及分歧所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为真理探索道路和生活实践提供哲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教育青年做“四有”新人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青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一、要教育青年做“四有”新人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青年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也是极为关注青年教育工作的。我们党执政以来,邓小平一直把培养青年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思考。50年代到6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文化。从70年代中期起,邓小平多次讲,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青年要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20.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以来,人们对此做了很多解释。开始,人们认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后来,却说成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或者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还有人对“三个有利于”的具体表述和具体内容提出种种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一)邓小平同志的原意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1—2月巡视南方的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