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选三卷第372页)这三项标准的提出,对扫清改革的思想障碍,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判断改革的是非成败,提供了依据。一、“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1、“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实践标准是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判别认识正误的依据,即真理标准。它具有客观性,唯一性,绝对性。“三个有利于”标准在理论渊源上,是对实践标准的具体化,源于实践标准,而又将其…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它和生产力标准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一,三条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精神一致。三条标准提出以前,我们党曾提出过生产力标准。最早论及生产力标准的是毛泽东同志,后来是邓小平同志,而正式出现在中央文件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生产力标准的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出现过“三个标准”,即“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它们是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标准。理论上给它们以客观准确的定位,应用时明确它们各自所适用的范围及各自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对于当今中国的改革实践和政党建设都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一、“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哲学史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对真理标准问题有过种种说法。概括来讲,大体可分三类:一是主观标准,二是虚无标准…  相似文献   

4.
赵建民 《前进》2003,(1):36-37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的“七一”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高度统一起来,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侯马市委、市政府坚持用“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指导工作实践,在加快城市化建设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立足实际,确立城市化发展思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面对新时期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快侯马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我党在1978年以后所提出的实践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三条标准从本质上讲是统一的,正是坚持了三者的辩证统一,才推动了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这三条标准是围绕生产力这一核心内容从不同层次上展开的.实践标准从其基本内容上来看核心是生产力问题;生产力标准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根本内容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则是以生产力为基础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可操作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公认的是“生产力标准”,即“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从人们的日常行为到各种实践活动,乃至社会历史的进步的高度概括是无所不包的。把生产力标准作为根本标准,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称之为“根本标准”。只有“人的标准”才是根本标准。“人的标准”的提出提出并坚持生产力标准具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因而也是具有其合理性的。提出生产力标准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1)是对三中全会以前的实践进行反思的必然结果。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根本问题和现实问题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具有统一的立场、原则和方法。“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都是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方法论原则,“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生产力目标,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二者都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把实践标准作为共同前提和出发点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下总的简称“三项标准”或“三个有利于”,分别则简称“生产力标准”、“国力标准”、“生活标准”)关于“三项标准”的性质,现在有三种理解:一是归结为“性‘资’姓‘社’问题的判断标准”,二是归结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三是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主要体现在本质、科技和标准三个层面。把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之中,深刻、完整地揭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证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合理性。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动力的新特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把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层面的论述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构成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措施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标准的提出,消除了顾虑,排除了干扰,解放了思想,端正了方向,使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三个有利”标准这一思想武器的作用,必须对它有个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我国20年的历史性巨变,就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是在探索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进行的,突出表现在邓小平实践观深化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具...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有许多理论创新: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坚持生产力标准,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生产力为核心的“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党的工作得失、政策对错的标准,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的发展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基本原则,在20世纪90年代,曾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当时主要搞清楚“三个有利于”基本原则的科学内涵、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今老话新提,深化认识,目的是要搞清楚“三个有利于”基本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论证了邓小平适应和平发展时代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拓展为“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是提纲挈领、贯穿始终、言简意赅的基本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采根本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实现时代转折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虽然论述上有不同的角度和要求,但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内在统一性,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从实践取向看,“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都是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提出来的。1992年初,我国改革处于  相似文献   

16.
纵观2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深化,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 展,其总的历史轨迹,就是在三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江泽民发表了三大思想解放的宣言书,成为 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性里程碑。而其哲学实质则是在坚持从实践 标准到重申生产力标准再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深化过程中,实现了从思想路线的根本转变到 价值标准的根本转变,充分体现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精神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董德刚提出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其一,我们在中央党校的教学中,是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放到党的思想路线这个单元来讲的。这就使一些同志产生了一个问题:“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它是党...  相似文献   

18.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补充和发展,是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时期,它的最鲜明特点就是改革开放。为了使改革的是非得失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观点概括为生产力标准。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聘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群众标准”是一个创新的哲学命题。从社会历史观讲 ,实现了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标准讲 ,实现了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对象讲 ,实现了从“真理标准”到“价值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层次讲 ,实现了从“真理标准”到“公仆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主体讲 ,实现了从“价值主体”到“评价主体”的跨越。从而 ,为解决当今突出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把总钥匙  相似文献   

20.
<正> 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什么关系?武汉大学副校长陶德麟教授8月27日在黄冈地区“生产力标准问题讲习班”上提出新见解:它们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实践标准是衡量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生产力标准则是衡量实践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标准。它们是衡量不同事物的两种标准,回答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陶德麟教授谈到,当前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即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体现,是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最彻底地运用、深化和展开。他认为,这种看法是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搅混在一起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究竟是用来衡量(判定)同一个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