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建老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翻天覆地变革的一个世纪。他经历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和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从热爱祖国人民、热爱人类进步的理想出发,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革命道路。辛亥革命时期,他就和鲁迅一道迎接绍兴的光复;大革命时期,瞿秋白和鲁迅成为莫逆之交,周建老为中国共产党与鲁迅的联系传书递简;他参加赤色济难会、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反对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2.
论鲁迅的当代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洪涛 《理论导刊》2003,(12):44-45
鲁迅对当代中国社会及知识分子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意义:首先在于他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其次是他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人生态度,再次是他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崇高的牺牲精神。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3.
司余娟 《学理论》2010,(10):162-163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经历了由呐喊到彷徨的情感历程,鲁迅笔下的魏连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文章通过对该人物思想变化的剖析,借以展示当时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对鲁迅来说,还是对时人来说,鲁迅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斗士"(或者说"革命家"、"战士"、"知识分子"),而不是文学家.从鲁迅的思想历程来说,他起初是相信文艺有扭乾转坤的伟力,但在血腥的现实面前碰壁后,他反省并放弃文艺改造社会的原初理想,从而倾向一种激进的、暴力的武力革命,追求一种实际的、有效的最终解决手段.从鲁迅革命观来看,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当之无愧、不必讳言的"革命家".我们今天在反思鲁迅,"拨乱反正"的同时,也要谨防"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5.
苗体君  窦春芳 《各界》2008,(6):64-66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儿子周海婴曾说:"父亲从日本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实际上鲁迅也是一个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向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曾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但晚年却在如何认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这既有复杂的客观现实原因,也有其深刻的理论认识根源。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对做好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新诗     
鲁迅留下的文学遗产像一座伟大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诗歌方面,鲁迅也进行过大量的工作。鲁迅是诗人,是外国诗歌的辛勤介绍者,并且终其一生,在诗歌领域中进行着理论和批评,引导新诗向健全的路上发展。 不过,这些工作被他的主要活动——小说和杂文的写作遮蔽了。1949年以后,出现了一些对鲁迅诗歌的笺注和论述,这是令人兴奋的,但在发掘鲁迅的诗歌遗产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鲁迅曾经用各种诗体写作,其中使用时间最久、留存数量最多的当然是旧体诗。不过在“五四”时期,鲁迅也曾试作新诗。他曾自己说明创作新诗的动机:“我其实是不喜欢作新诗的——但也不喜欢作古诗  相似文献   

8.
记李小峰     
我们这辈人,对凡是当年曾和鲁迅有过往来、打过交道的人,鲁迅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常常左右着我们的观感。比如,对二十年代初和鲁迅对垒的吉祥胡同的“正人君子”们,就不会有好印象;二十年代末围攻过鲁迅的创造、太阴社诸君,也不会寄以同情;鲁迅说只有  相似文献   

9.
代沟,是个饶有趣味的话题。这个话题曾经在80年初的中国引起过轰动,并在90年代初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时,人们关注的已不再仅仅是昨天和今天的代沟,而是放眼明天——未来21世纪可能将出现的代沟。针对代际关系问题,我们曾组织了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学生等近百人参加的“三代人的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篆刻     
伏琛 《瞭望》1991,(22)
鲁迅先生曾于1914年写过一篇有关篆刻的短文,收于许广平编的《集外集拾遗》,这是仅见的鲁迅谈治印的专文,题为《<蜕龛印存>序(代)》。后来他虽无暇注意及此,但他游览过杭州的西泠印社,对这个专门研究篆刻艺术的学术机构颇为重视,也很关切。 川岛(章矛尘)在《鲁迅先生1928年杭州之游》一文中,曾记述了鲁迅游览西泠印社的往事。此次游杭,鲁迅偕许广平同来,自7月12日晚至17日展,前后游憩了四天,这在鲁迅辛劳的一生中,是很难得的数日之闲。 鲁迅到杭州的第二天,就由郑奠和川岛陪同前往西泠印社。他们在“四照阁”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作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劳工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关注的重要对象。五四时期北京著名的《晨报副刊》在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引领下,首开风气最早在国内报纸上创办"五一劳动节"纪念专号讨论劳工问题,关注中国的劳苦大众,发表了许多关于劳工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反映了二十年代知识分子对中国劳工问题的关切。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使命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生博 《理论导刊》2003,10(6):42-43
研究知识分子使命是知识分子关注社会责任的郑重课题。知识分子的使命一是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动力承载者;二是民族未来灵魂的塑造者;三是人类走向统一的联系者。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多才多艺,成绩斐然。如果做记者、文学家、学者、教师等职业,他可能不会输给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1923年,24岁的瞿秋白曾在上海大学讲课,走廊里、窗台上都站满了听课的人。后来成为作家的丁玲,也曾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在下面听他讲课。论文采,他不在鲁迅之下,并赢得了鲁迅的尊重。他去鲁迅家做客时,鲁迅和许广平睡地板,把床让给瞿秋白夫妇。在瞿秋白去世后,鲁迅整理他的遗著时用的是最好的装帧。同时,瞿秋白的俄文也极好。他还精通医道,精通书画。  相似文献   

14.
戴维·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一书是戴维.洛奇的代表作之一,广受读者喜爱和评论家的关注.<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尖锐地讽刺了学者们迫名逐利的虚荣心,深刻揭露了虚荣心造成的人性的背离与异化,嘲笑了名利、情欲等价值目标的荒诞与虚无.  相似文献   

15.
卜束 《瞭望》1989,(49)
宫竹心是何许人?查新版《鲁迅全集》注释,仅知他笔名白羽,山东省东阿县人,生于1899年,病逝于1966年。早年曾与鲁迅交往。他曾任北京《国民晚报》、《世界日报》记者、编辑。先前曾在北京邮局工作,因爱好“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与鲁迅通信,深受影响;但后来又迫于生计,转变方向,成为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武侠小说家。当时在华北,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产生之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对人与知识的全面关注.人成为知识的主体,并限定其范围.在"功能视角"中,知识分子的身份变迁与其后果相互关联.这包括了:一种是知识分子立法者身份的确立以及作为后果的人与知识结合的关系;另一种则是知识分子转变为专家以及作为后果的人与知识脱离的关系.二者都承认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地位.从功能视角讨论知识分子,旨在作为应对知识分子"非功能化"话语的手段,并以此作为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总体关怀.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应当成为“科学技术的开拓者”,这是党的十五大向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之一。而对劳动者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正是这一任务的具体体现。广大的知识分子是国家宝贵的财富。虽然在我国历史上,知识分子也曾遭受过不平的遭遇,但改革开放以来,却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恢复了知识分子本来的尊严与地位。他们被视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邓小平同志说:“掌握科学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是生产力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之交这一关键时刻,我国能否在二十一世纪处于战略主动地…  相似文献   

18.
研究知识分子问题,首先遇到的是知识分子的概念,即“什么是知识分子”?对此,国内外学者、论者众说纷坛: ——国外学者,以美国的知识分子问题专家爱德华·希尔斯为例,他提出知识分子是“频繁地使用符号系统的人群”的理论定义。按照希尔斯的观点,知识分子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比较关注人、自然、社会、宇宙的一般的最本质的问题,通过语言、色彩、音响、形体等抽象符号,使人与人、自然、社会、宇宙的一般的最本质的领域保持真(认识的)、善(道德的)、美(欣赏的)关系。这种观点,能够启发人们把握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的共性,但对于在社会实践中如何把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的人们区别开来,缺少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曾给知识分子带来磨难,历史又把公正还给了知识分子。社会对知识与知识分子予以尊重,知识分子也获得了大展宏图的机会。但是,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在时代的转折时期,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失,知识分子陷入了新的困境,出现种种失落的现象。首先,社会改革中遭受商潮...  相似文献   

20.
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到《当代中国社会流动》,陆学艺和他的课题组以两份沉甸甸的学术成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国的社会结构理论方面,毛泽东的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阶级分析理论曾长期深入人心。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进行社会调查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再加上这一话题的特殊敏感性,所以直到改革开放10余年后,依然无人敢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这块硬骨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